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当电视媒体的经费来源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广告,而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广告收入的多少时,收视率被看作是评估和衡量电视媒体影响力及观众行为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频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定位的选择,还是频道节目编排的决策,抑或是在节目评价等媒体内部的管理措施上,收视率都起到了类似"通用货币"、"杠杆"、"标准"的作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在电视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和受到热棒,反映了社会对目前电视节目片面追求收视率引发的“文化空壳”现象的忧虑。实现“绿色收视率”理想要先解决好以下问题:科学准确把握收视率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培育媒体优秀经理人;政府努力为电视媒体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叶蔚 《视听纵横》2006,(4):119-119
中国电视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收视率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它不仅成“为观众意愿”“的温度计”,更成为媒体内部运作管理的主要指标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进行交易的“货币”,从而备受推崇和追逐。不错,电视应该重视收视率。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  相似文献   

6.
由于收视率与电视媒体的收益密切相关,收视率对电视媒体至关重要,所以电视媒体对收视率的追求未曾停止。收视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依次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如何提高收视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视听     
《视听界》2008,(5)
奥运收视调查:电视媒体遥遥领先;奥运年成广告“井喷年” 上半年投放额达2449亿;央视公布奥运收视率数据 五个频道收视率大涨;奥运会让央视大赚20亿;广电力推“广西模式”:一切向电信看齐  相似文献   

8.
方红 《新闻通讯》2013,(7):24-25
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价自引入以来,对于提高节目质量,促进广告经营以及推动电视节目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收视率监管体系不够成熟以及电视媒体对于收视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使用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收视率“被制造”的现象,引发了收视率的信任危机。本文论述了收视率出现危机的原因,探究科学使用收视率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维东 《视听界》2014,(1):31-32
开机率和收视率作为收视率调查早期常用的指标,常被人援引以分析电视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开机率和收视率的概念出发,引用真实调查数据,通过四分法计算分析电视与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及忠实度,科学地指出电视相比网络视频,其到达率和忠实度均有着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1.
胡洁轩 《新闻世界》2012,(9):155-156
当下一些电视媒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播放电视节目的时候插播大量的商业广告,然而,过多的商业广告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导致节目收视率下降。为了解电视商业广告时长对商业广告收视率的影响,笔者以从业人员、学生、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人群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他们对电视商业广告时长的不同意见,从而为商业广告获得最大的收视率,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收视率,电视行业永远不得回避的一个话题,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兴衰发展而存在,是评价某个节目受众市场大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是电视节目组招商引资、维持自己节目发展的资本,成为行业的硬通货。由于收视率对每一家电视台的生死如此重要,因此收视率的调查衍生出了一个近百年的产业。本文起手于描述美国、中国的收视率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市场化,剖析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来弥补之前的弱点。  相似文献   

13.
施建波 《新闻传播》2010,(5):131-131
自上世纪90年代,收视率评估标准被引入以来,就迅速成为了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最重要准绳.并形成了所谓的“收视率导向”,即追求尽可能高的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中引导节目制作、评价和运行决策的首要目标。然而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以2008年最受争议的电视剧《丑女无敌》为例,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湖南卫视自2008年9月28日晚播出该剧后,  相似文献   

14.
收视率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最早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并非是要抹杀收视率的所有积极意义。收视率的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矛盾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导向间的矛盾、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形成矛盾、与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间存在矛盾。文章从受众心理和方法学上对收视率进行批判。认为应该全力促成“收视率”样本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分众定性研究。文章不认同“收视率”对中国电视的绝对统治。如果“唯收视率至上”,事实上是放弃了对文化理性的追求,放弃了对人文艺术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肖梅 《视听界》2002,(6):25-26
“收视率”已成为近年来在电视业、广告业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组。可以说,搞电视的人没有不知道“收视率”的,已经到了言必“收视率”的地步。收视率关系到电视台的生存发展,收视率成为评价电视节目的重要标尺,收视率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报酬紧密挂勾。影响节目收视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石岚 《视听界》2005,(3):88-89
目前有些电视媒体实行的是“收视率考核奖扣制”,把节目月平均收视率高低,作为成本投入的重要依据。即频道月平均收视率高,给予频道的成本投入就多。这一运作机制在特定时期,对收视率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在节目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中还有一些需要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18.
林力 《新闻与写作》2005,(10):21-22
午间时段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直是一段难以开拓的处女地。在“特别关注”进驻午间时段之前,新闻类节目只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收视率较高,其余节目的收视率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陆地 《青年记者》2009,(23):5-5
中国电视媒体到底在追求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少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追求收视率和广告。不错,现在中国电视媒体重视的所谓名次,不正是主要以这两个指标为考评标准?但谁都知道,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与其品质并无必然关系,更非正比关系。如果单纯地追求收视率,将导致节目的庸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当前不少电视台极力打造的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从育入、娱人向愚人沦落,很大程度上就是收视率导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小议收视率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5,(11):19-19
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不得不重视的一种衡量标准。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里指出:“收视率成为调控频道和栏目编辑的指挥棒,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既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