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瑞果 《新闻传播》2009,(10):42-42
1收视率的作用 如今各个电视台、栏目以及频道.都把收视率作为获得广告收入的一个主要的数据,收视率日益成为电视广告的基准,电视台已经把收视率作为评判节目好坏的一个标准。广告商也会根据收视率来决定广告的投放比例和投放量。我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往往比其他节目高出许多.是什么因素决定收视率的高低呢?而电视收视率后面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旦把这个原因找到的话,也就会知道调动哪些因素来改善收视率,使得提升收视率成为一个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  相似文献   

2.
许琴 《视听》2012,(5):42-4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那么,时至今日,影响电视广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收视率。收视率结果对于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都非常重要,是一些重要决策的依据。一、收视率是电视广告投放的重要指标1998年后,中国政府不再对电视行业提供资金支持,电视行业走入"自负盈亏"的新局面,这种情况下,广告收入成为媒体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3.
耿新歌  张渤 《今传媒》2012,(10):142-143
一般而言,受众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测量受众具体行为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记录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与受众行为进行关联的技术。作为电视业的"行业货币",现在市场上通行的收视率指人员收视率数据,即以个人为单位的收视状况的记录数据。而在上世纪中叶,以家庭户口为单位计算的家户收视率数据曾被早期国外的广告商采用,现在,这种方式虽已不再为市场青睐,但它却是早期受众调查技术手段向自动记录方向迈进的起始点。本文将主要介绍早期家户收视率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收视率调查的特点进行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4.
方红 《新闻通讯》2013,(7):24-25
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价自引入以来,对于提高节目质量,促进广告经营以及推动电视节目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收视率监管体系不够成熟以及电视媒体对于收视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使用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收视率“被制造”的现象,引发了收视率的信任危机。本文论述了收视率出现危机的原因,探究科学使用收视率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谭啸 《声屏世界》2003,(11):12-13
关于电视频道专业化,业界和学界人士已经做过多方面的研讨,本文仅从收视率这一方面来看频道专业化。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改进节目质量的重要依据,是电视人、广告商、广告主等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的指标。频道专业化的程度与收视率的高低不成正比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各种媒介都加强了对受众的研究,他们以受众的兴趣和爱好衡量和裁度自己的传播内容。电视观众个体的变化对收视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进行受众细分的分众化传播是…  相似文献   

6.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12,(22):83-84
广告回避指"媒体用户不同程度地减少广告接收的所有行为",可分为身体回避、机械回避和认知回避三大类.身体回避指在电视播放广告时,观众起身离开,回避广告接触;机械回避指观众通过换台等方式回避广告接触;认知回避指"在场,却并不观看(视而不见)或边看边活动",比如读书或做杂事.①可以说,判断电视广告编排科学与否的基本依据,是观众对电视广告的反应.一般而言,观众对电视广告的回避越少,说明电视广告的编排越科学.在这三类广告回避中,认知回避的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身体回避,最后是机械回避.虽然机械回避的发生比例最低,但由于其可直接用收视率的变动加以衡量,因此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陈岳 《视听纵横》2004,(2):26-27
收视率调查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时段交易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广告压力迫使各电视台不得不重视收视率、不得不认真研究受众,以增加与广告商对话的砝码。市场需求催生了大大小小的调查公司。1999年,收视率调  相似文献   

8.
收视率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最早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并非是要抹杀收视率的所有积极意义。收视率的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矛盾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导向间的矛盾、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形成矛盾、与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间存在矛盾。文章从受众心理和方法学上对收视率进行批判。认为应该全力促成“收视率”样本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分众定性研究。文章不认同“收视率”对中国电视的绝对统治。如果“唯收视率至上”,事实上是放弃了对文化理性的追求,放弃了对人文艺术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0.
收视率新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广告公司WPP恶意收购了TNS以后,与AC尼尔森公司进行了部分资产互换,尼尔森公司从2009年起退出我国电视受众收视率调查领域,独留下TNS下属的央视一索福瑞公司,造成了独家垄断的局面.本文从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冲突角度对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现状提出新的批判观点:由跨国广告公司独家垄断的电视收视率调查领域应该受到监管;对广告收入过分依赖,陷入"收视率战争"的我国电视体制的经济基础受到严重损害;"收视率至上"的行业思维是电视内容"低俗化"的内在动机;在收视率指标摆布下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丢失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林燕 《东南传播》2015,(12):113-114
在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今天,收视率已经成为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重要参数。因为,广告主在那个方向或者说那个栏目投放广告,投放多少广告是以收视率为依据的。收视率本来是测量收视效果的客观数据,但由于利益的趋向,电视收视率被抬到了一个空前(不恰当)的高度,成为了"方向标"。为了追求收视率,迎合所谓"大众化"口味,庸俗、猎奇、低级趣味的节目在荧屏时有出现。于是,有人说:"收视率导致中国电视节目集体趋下的局面"。同时也有人说"收视率不科学,根本没有用。"那么,如何看待收视率?对收视率的测量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怎样去解读它?建立一套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才算科学?收视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因此,重新认识收视率,客观看待收视率,理性思考收视率,会对电视工作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收视率,电视行业永远不得回避的一个话题,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兴衰发展而存在,是评价某个节目受众市场大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是电视节目组招商引资、维持自己节目发展的资本,成为行业的硬通货。由于收视率对每一家电视台的生死如此重要,因此收视率的调查衍生出了一个近百年的产业。本文起手于描述美国、中国的收视率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市场化,剖析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来弥补之前的弱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认为: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陈晓洲 《视听界》2010,(4):71-74
“61号令”立竿见影,各级电视广告量减少,广告收视效果的改善迹象也清晰地呈现出来。GSM媒体研究采用测量仪调查的22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市场中,电视台播出广告时长同比减少25%,观众停留在广告段收看广告的时长增多9%,广告收视率与节目收视率的比值从52.3%上升为80.5%。观众的收视习惯是造成广告收视率差异和收视效果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收视率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并对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加以思考,认为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节目的收视率之争,努力提高和稳定节目的收视率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电视收视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我国电视传播界最引人注目的动向之一 ,便是在节目改版与创设淘汰、节目评价与编播制作以及广告经营活动中 ,广泛引入收视率指标。这标志着自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进行日常节目的收视率统计以来 ,中国电视传播界对收视率指标的正式承认和接纳。收视率从传播话语中的“另类”到走上“前台” ,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密切相关。90年代中期以后 ,电视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已趋明显 ,1998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 ,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 ,三年后将实行自收自支 ,电视业将被推向市场 ,完…  相似文献   

17.
蓝峻 《新闻大学》2004,(1):68-72
一、介绍 作为当前电视台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电视广告收入目前已经成为各家电视台经营和竞争的焦点。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提供的广告检测数据,2002年全国电视广告投放额按电视台公开价格计算达到910亿人民币,比2001年增加了2.1%。直接源于巨大的电视广告金额的刺激,对于电视收视率的采用和重视于是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所接受。从80年代开始,收视率这个名词开始被实务界和学术界所了解和运用。直至今日,“收视率=广告收入”,这个源自西  相似文献   

18.
庄曦 《编辑学刊》2010,(3):42-45
在媒介市场化的进程中,收视率早已超越其自身价值,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行业货币。在收视率市场、广告市场、节目市场这三重架构之下,收视率牵系多方需求,其价格标准亦受到各种利益博弈的影响。对于收视率流通中存在的种种市场共谋,我们必须保持警醒并积极促进媒体调查行业的进一步自律与规范。  相似文献   

19.
收视率是检测电视媒介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的量化指标,也是电视媒介实现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手段。在受众研究的课题中,收视率又是研究受众收视行为、心理规律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中国的电视业对收视率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各种调查公司蓬勃发展.仅上海一地就涌现了40家能做收视率调查的公司。那么,收视率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公正性又如何?我们在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中,常常遇到一些疑虑、困惑,有时甚至是无可奈何。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受众研究工作者思索。  相似文献   

20.
收视率是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电视机构靠广告生存,广告播出以节目为依靠,节目关注度用收视率来考虑,于是,广告投放便以收视率为依据。收视率之于节目、之于电视台,攸关生死。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这部分数据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