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同志在“八大”二次会议报告中所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大多数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处在动摇的过渡状态。我们认为,这一论断是十分正确的。知识分子承认这一点,对加速自我改造,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但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是指“处在动摇的过渡状态”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应该包括已经改造成为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目前我国的知识分子,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情感的表达极为复杂。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表现出了一种被称为“反中国感”的思想情结。他们逆乎“时尚”,对“民族”乃至“爱国”的宣传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这种现象是由知识分子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关怀决定的。在潜意识的层面,他们是诚挚的民族主义者;但是在意识层面,他们的“世界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关怀却又异乎寻常。这一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力图超越民族主义,在感情上却始终割不断与“民族国家”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当然莫过于寻求鱼与熊掌兼得。中国知识分子未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为此所作的积极探索,在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3.
离退休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正确认识离退休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不能把他们当成包袱,应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离退休知识分子自身也应打破“自卑感”、克服“无用论”激发创造社会价值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应创造离退休知识分子人才利用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4.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反党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他们为了推行自己的一整套右倾机会主义纲领,必然要实行右倾机会主义的组织路线;为了实现这个路线,他们就必然要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恶毒的歪曲和攻击。他们说:“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地都有很大的革命性,这因为革命对他们有利无害或利多害少。”他们还荒谬地认为:经过整风反右以后,知识分子“红”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只是“专”的问题,于是他们装着堂堂君子“礼贤下士”的模样,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表现特别的“关怀”,指责党说“不要天天喊改造,要团结他们,尊重他们。”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阴谋是很明显的,这实际上是挑拨知识分子跟党的关系,否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反对知识分子走又红又专的道路,使知识分子离开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总结我们党 80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从文化建设这一视角出发 ,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正确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 ;同时还要努力探索文化事业自身的规律 ,严格划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艺术问题的界限 ,坚决反对文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总结我们党80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从化建设这一视角出发,党要成为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正确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还要努力探索化事业自身的规律,严格划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艺术问题的界限,坚决反对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知识分子问题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给我们正确认识知识分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早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革命知识分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季前后,在那股由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挑起的右倾翻案风中,有人扮着一副为知识分子“请命”的脸谱跳出来,叫喊什么知识分子不能“各得其所”、“无所适从”啦,开门办所、开门办学要不得,“与工农相结合使人不敢搞理论”啦,等等。这是他们在“关心”知识分子吗?否!“关心”背后藏“祸心”,他们散布种种奇谈怪论,攻击党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9.
教育界炮制奇谈怪论的人,摆出一副“为民请命”的架势,说什么“运动一来就批知识分子”,弄得“教师无所适从”。他们所说的“运动”,就是指教育革命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他们心怀叵测地把文化大革命以来得到贯彻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说成一团漆黑,无非是妄图挑拨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煽动知识分子对教育革命不满,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拉我们走回头路。这完全是枉费心机,我们决不上这个当。  相似文献   

10.
明确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是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社会价值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从对知识分子的本质属性,即对其占有的知识的认识出发,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将知识分子从“老九”的地位提到第一,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因为时代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表现和行为方式各具特点,难以一概而论。但从大的背景看,传统文化思想和近代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显著的,由此也形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的一些特点。分析这些行为特点,我们大致也能多少把握他们的思想倾向和文化观点。为了具体说明这一点,我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结社”现象和个人行为表现这两个方面来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背景之下,展现了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轨迹。无数个“陆焉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被击倒,但他们始终怀抱着希望有所追求,始终在坚守血液中最后一点傲骨,最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价值与意义,也为自己寻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相似文献   

13.
忧世情怀是每个在儒学传统中生长的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情结,“修、齐、治、平”是他们的最终理想,“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是他们的政治抱负,在理想抱负无法得到最高统治阶层的认可采纳或大厦将倾无力回天时,他们便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失望和感伤,这种情绪几乎成了传统文学最大的特色。在这种传统的浸染下,忧世情怀就成了传统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给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人文知识分子在学术和社会分工上各自定位,形成了“国策派”、“学院派”、“文人派”、“社会抵制派”等基本类型,对中国改革的深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转型时期人文知识分子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努力成为“科学技术开拓者”,这是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科技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知识分子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都对科技进步发挥过重大作用。他们在未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将更自觉更努力地承担起“科学技术开拓者”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探索总结是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炮制的反革命的“两个估计”的第二个估计,即所谓教师的大多数和十七年培养的学生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他们以这个反革命“估计”为“根据”,给广大知识分子扣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剥削者、精神贵族”,“挖社会主义墙脚”等等莫须有的罪名,把知识分子列为“专政对象”,大加迫害,横施摧残,严重地挫伤了广大知识分子的革命积极性,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四人帮”这些谬论,我们必须逐条批驳,把他们强加给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彻底砸碎!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时期,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广大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绝大多数“已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力量”。这是合乎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然而,“四人帮”横行之时,却把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排行于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诬之为“臭老九”。恶毒攻击他们是“挖社会主义墙脚”,“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列为“革命的对象”,狂吠“应抓的就抓,应杀的就杀”。那时候,广大知识分子惨遭横祸,政治上被搞臭了,业务上被搞空了,生活上被搞苦了,甚至连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群很特殊的人:相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是知识分子,相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又是农民。工作上,他们担负着为下一代启蒙的重任;生活上,他们又必须利用闲暇时间养牛耕地。这个群体就是乡村小学教师。他们处境艰难,但却是农村孩子们不可缺少的“麦田守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