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梅溪词的主体风格,主要表现在其清辞丽句和奇秀清逸的特点上,但今人少有具体论证。本文拟对梅溪词在取象、字法、句法乃至造境等的艺术技巧的各个方面及其词风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梅溪词的主体风格是奇秀清逸,具体体现在取象、字法句法和造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月、咏物言志的白石词。江湖词派中的遗民词人借助白石的骚雅句法来润色清真词的意趣不高,又借鉴清真词的典丽、梦窗词的字面、梅溪词的句法来改造白石词的尽兴率意。给“骚雅”的词法融入“骚雅”人品,从而完成了对骚雅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史达祖,号梅溪,是南宋词坛上一个很重要的词人。他的《梅溪词》思想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甚至超过一些创作成就比他更高或相当的词人。古人,特别是清人,对他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他曾赢得同时代词人的交口称誉。著名词人姜夔称赞它“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并曾为它作序,可惜今已不传。词人张镃在《梅溪词序》中说:“生之作,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贴轻圆”,“有瑰奇警迈,清新闲惋之长,而无荡沲婉淫之失。”①宋末词人张炎对梅溪也极为推崇,也称梅溪与白石等“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5.
《梅溪词》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史达祖其人 南宋史达祖的《梅溪词》,当时评价很高。张镃认为:“可以分镳清真,平睨方回,而纷纷三变行辈,几不足比数”(《梅溪词序》)。姜夔也称许他的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引姜夔《梅溪词序》)。陈造甚至认为,史梅溪与高竹屋的作品,“皆周、秦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美成若唐诸公亦未及也”  相似文献   

6.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雏崧等人的“以文为词”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词体创作之中。这样不仅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于“X性”词的语法功能,前人只是一般性的描写了其标志词性的作用,对充当的句法成分也只是简单的介绍。文章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尽地探讨了“X性”词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阅读句子(短语或词)——组词成句的启动范式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在句子、短语和词3种启动条件下汉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句子和短语启动条件下.发现了“给”字句和“把”字句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在词启动条件下,“给”字句产生中没有句法启动,“把”字句产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句法启动。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级水平留学生在汉语句子产生过程中,阅读用于启动的句子和短语均能激活句法信息,只有阅读语法标记强的词如“把”字才能激活句法信息。  相似文献   

9.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10.
史达祖的《梅溪词》被姜夔称为"有李长吉之韵"。这一说法被历代词人广泛引述并表示肯定。"有李长吉之韵"是梅溪词在意味和风格上学习李贺的结果,并表现在"意在言外"和"警迈"两个方面。这种现象可以从梅溪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找到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在柳永的推动下,当时慢词之风盛行,小山却醉心于今词的创作,且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究其原因就是小山顺应了当时文学发展的大势,借鉴了黄庭坚的诗歌“句法”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今词创作中,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今词的抒情手法和功能,从而将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小山词作中的“诗人句法”具体可以概括为:比兴寄托的抒怀手法;跌宕顿挫的结构布置;“点化”、“诗眼”的造句技巧。  相似文献   

12.
马建忠一方面接受了西方语法学理论中的句法学说,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学的句法观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句法理论。在《马氏文通》中,“句法”一词共出现了44次。《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由“句法单位论”、“句读成分论”、“次论”、“句型论”、“句子语气和句类论”等五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3.
南宋词人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有《梅溪词》传世。近二十年的史达祖研究不是研究热点,却是具有开拓意义的时期,在其生平、作品研究方面均有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语义特征分析法进行了反思,分析缺陷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首先,重新定义了语义特征,指出其组织性、关涉性、潜存性和可能性的特点。其次,论证语义特征分析应该脱离特殊句式的归纳,而从句法语义范畴的研究成果中吸收养料,演绎出一个完备的语义特征体系。再次,探讨了语义特征在词项组,配中的作用是一种语义隐含,介于句法明示和语用推理之间,并且提出了语义特征在词项组合时的“双向决定”原则和“语义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字母语素”的概念,用以定义字母词,并分析了汉语系统中与汉字词相对应的字母词的结构、意义、句法功能以及字母词和汉字词的相互影响,得出了字母词与汉字词可以在汉语系统中和谐共存的结论,提出了字母词的语音规范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句法方面分析了“W极了”与“W死了”类表程度义述补结构的异同。在句法上,从词性方面来看,“极”已经完全虚化为程度副词,而“死”则是还未虚化完全依旧受实词意义影响的“准副词”;从对谓词的选择来看,前者多与褒义词、双音节词搭配,而后者多与贬义词、单音节词搭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学习者词汇能力的产出及提高,特别是在词汇和句法之间存在的同时兼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板块结构,即词块,由此有人提出了词汇法教学.本文将词块及词汇法教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作一综述,然后结合词块自身的特点,分析如何利用词块教学来提高学习者语言产出的能力,即英语口语能力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具体探讨了仅仅局限于英语而在其它语言中难觅踪影的一种HAVE用法——动态(dynamic)HAVE。运用HAVE分解法,分析“致使”和“经历”HAVE的句法语义特征发现:动态HAVE动词构成了词项语义丰富的复杂谓词。诸如此类的动词从它们的句法功能而不是词汇语义特征获得释义。它们的语义解释取决于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尽管词(实词)和短语都是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语言单位,但它们并非可以无条件地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本文揭示汉语中部分词和短语在一定的语义语用条件下必须借助重叠形式才能充当某些句法成分的现象。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重叠是汉语中部分词和短语在一定条件下充当某些句法成分的必要手段,它使这些词和短语的句法功能与使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充,从而于“形态变化”的视角体现了汉语句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哪门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其由“哪+一门子”词汇化而来,由于其搭配对象由亲缘关系名词逐步扩展、泛化,加之用于反问句和数词“一”的省略,其意义上表否定,结构上凝固,逐渐发展固化为词“。哪门子”与“什么”表否定有一定的共同点,但二者在句法和语义上也存在诸多差异。此外,“哪门子”还具有较强的主观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