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术图书馆四线典藏机制是传统典藏机制的发展,是对社会信息化、学科发展态势的回应。四线典藏图书具有学术性特征,典藏内容具有分线特征,典藏形式具有类型特征,典藏载体具有复合特征,典藏管理具有学科室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三线典藏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同济大学图书馆三线动态典藏制度实践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多校区图书馆的藏书布局可在三线典藏制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实行全新的三线动态典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及典藏人员素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典藏概念入手,系统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的具体内容、典藏工作在图书馆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对典藏人员的素质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将典藏工作作为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三线典藏制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拓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三线典藏制的利与弊,提出了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布局应在三线典藏制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实行全新的动态典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和国内外机构典藏的渐成规模,如何完善机构典藏在平台建设、资料征集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建立地区性机构典藏集群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台湾五所高校机构典藏为例,分析台湾机构典藏在呈现、内容、规划与管理三方面的特点,并介绍台湾地区种子计划的推广模式,为大陆地区建立地区性机构典藏集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跨校区多分馆文献典藏分配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文献典藏分配与文献利用率的对立统一关系,针对跨校区多分馆文献典藏分配这一难题,出现了按学科分配、平均分配、一全多专分配的跨校区多分馆文献典藏分配模式,它们适合不同的多分馆组织形式并且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文献典藏分配需要权衡因素,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的动态典藏分酉亡模式,是对跨校区多分馆文献典藏分配模式的优化,利于对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逐一访问了中国在ROAR上注册的开放存取典藏库及OpenDOAR收录的中国机构典藏库,从典藏库类型、建置地区、建置机构、典藏库URL、提供的记录数及全文篇数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典藏发展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引起内陆高校图书馆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对机构典藏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机构典藏现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地区机构典藏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台湾地区机构典藏在政府宏观层面的支持下,以大专院校和图书馆为建设主体、DSpace1.4版为技术支持,由点到面依照"种子学校—机构知识库(IR)30计划—IR30+推展计划"的步骤3年内实现经验推广,召开一系列的研讨会促进机构典藏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虽然台湾地区机构典藏在众多方面做出了表率,但仍然存在机构典藏相关法律制定、管理维护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典藏的来源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其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图书馆动态典藏的基础数据。配合灵活的文献整序方法,将动态数据与文献实物进行科学聚类,发现其序列规则。通过来源数据在文献典藏中的具体应用,简化了文献典藏流程,探讨了来源数据的优势及其发展方向,形成文献典藏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线典藏制度与动态典藏管理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探讨了三线典藏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提出了全新的动态典藏管理模式 ,并指出动态典藏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三线典藏制度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PDA采购模式被应用于我国纸本图书的采购中,出现了以"你选书,我买单"为代表的"类PDA"采购模式,并且在规模、周期和经费占比等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藏书建设的专业思维角度进行辨析,将PDA采购模式和"类PDA"采购模式进行对比,从藏书内容和藏书结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类PDA"模式把图书馆的采购权开放给读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采购图书的质量难以保证,给馆藏体系结构带来隐患。图书馆应该从图书馆专业活动的视角,寻求文献社会化管理发展的专业方法,建立专业的"类PDA"采选机制,同时平衡"需求"和"价值"的关系,提升采访馆员的专业能力,以"多模式、分层次"方式优化"类PDA"采购模式,以此来助推图书馆藏书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证分析的馆藏资源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文献质量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本文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实例,通过对馆藏图书的数量、学科结构、利用情况以及读者需求符合度等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制定合理的馆藏学科结构体系及图书复本策略,进一步优化馆藏质量。  相似文献   

13.
1902年徐树兰先生所创建的古越藏书楼,实现了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重大文化创新。本文以绍兴图书馆现存古越藏书楼藏书为例,分析了现存藏书之特色,介绍了其中部分珍稀本。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与优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馆藏评估对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研究案例,对该馆2007年入藏中文图书的使用流通状况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图书馆应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馆藏评估及优化,应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学科设置、服务对象等多种因素,建立适应本校的科学合理的学术馆藏。  相似文献   

15.
现货采购与书目预订有机结合的中文图书采访模式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模式的改革方案,论证了以布拉德福定律为基础,以学科细分和收藏量为判据划分核心出版社和外围出版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定了以现货方式采购核心出版社图书,以书目预订方式采购外围出版社图书的新模式,改革方案对于构建综合性和专业性兼顾的馆藏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湘潭大学图书馆新书借阅情况统计分析,本文认为图书馆新购图书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新书采购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电子图书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冲击以及图书供给与读者需求的错位。要器高新书利用率,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采购质量,扩大新书宣传、开发阅读需求,加强读者需求调查,保持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的合理比例,加强新书管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7.
舆图是图书馆古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图书馆的舆图资源开发滞后于读者利用,应根据舆图收藏特征,做好保护与整理,建立准确快捷的查询系统,加快舆图数字化进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选取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名中的11所使用ILAS系统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中文图书馆藏结构的比较分析,发现高校中文图书馆藏与地方的经济条件有关,社科类中文图书馆藏高于科技类,馆藏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的专业特色。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对优化馆藏结构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以便促进各馆调整各类中文图书的采购比例,更有效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发行市场化运作对图书采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姚倩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2):34-37,61
出版发行业的市场化运作表现为:图书发行渠道已不再是新华书店一统天下;图书市场已经进入包装、炒作、宣传、造势的时代;订单、书目、广告、折扣等成为出版发行业争夺读者、争夺客户、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出版业市场化运作给图书馆带来深刻影响:图书馆的进书渠道日益拓宽;入藏图书的品种、复本日益受到市场的牵动;图书采访鉴别选择难度日益加大;与书商的关系日益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examines performing art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accessing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factors in their selection process, and their opinions on what the library should purchase. A Performing Arts Library at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created a two-page paper survey, which was completed by 182 students studying music, dance, and/or theat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students preferred print books and scores, as well as electronic access to journals and audio. There was an approximate split for physical and virtual reference and video materials. The data also suggests that, while students support the trend of more electronic access, they want librarians to continue to acquire a mixture of electronic and tradition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