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的情感教育有趋于"单向度"的倾向,这集中表现在它过度关注学生的正性情感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负性情感发展。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发展,其基本缘由是因为学生的情感既有正性性质的,也有负性性质的。深层的缘由则在于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是植根于负性情感的,而要从根本上摈弃这种不良行为就必然要对学生的负性情感进行教育上的干预。在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时,教师应做到:要懂得如何识别负性情感;要允许学生表现或宣泄内心的负性情感;要对学生的负性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表法以358名高中学生为被试样本进行心理测验,考察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缺陷感量表各因子与情感各纬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普通高中学生正性情感和快乐感均显著高于职高学生;职业高中学生自尊心较低,自信心不足;自尊与学习能力是情感各纬度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它们能预测职高学生的负性情感和预测普高学生的正性情感.体能预测职高学生的正性情感,人际自信和外貌预测普高学生的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人员心理结构。方法:抽取江西省219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幸福问卷》(MHQ,2003)进行测试。结果:《综合幸福感问卷》应用于高校教师时具有良好的信度,因素分析析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9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证实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结构拟合良好。结论:将SWB与PWB整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幸福感,这是未来幸福感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绪向性、表达性与特质孤独的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法对福州某大学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在情绪表达性上显著高于男生,理工类的负性情感显著高于文史类和艺术类,在情感平衡上显著低于文史类和艺术类,文史类的孤独程度上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正性情感与情感孤独呈显著的负相关,负性情感与特质孤独各因子上的得分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情感平衡与孤独总分、社交孤独、孤独程度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负性情感对特质孤独各因子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正性情感对情感孤独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情感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情感状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要测量工具为Bradburn的《正性情感量表和负性情感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788人。结果显示:报告正性情感的大学生人数高于报告负性情感的人数。性别,年级及学科均不影响大学生的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况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全校新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情感影响因素.结果:艺术和管理类别学生负性情感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学生;管理和文学类别的学生正性情感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女生的正性情感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的正性情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女生的情感平衡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无自杀意念学生的负性情感高于有自杀意念学生,自杀意念学生情感平衡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学生.以上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情感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B=-0.57,P=0.000);而理学与城市生源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B=0.84,P=0.046;B=0.31,P=0.040).结论:理学和城市生源的新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大,而负性情感得分高的新生是自杀意念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SWB量表和SCL-90量表,研究高职护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护生的生活游意度水平较高,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则均处于中等水平;高职护生的主观幸福感和SCL-90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意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各因子与SCL-90及其各因子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主观幸福感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师情感表层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它是指教师抑制自己真正的感受并伪装出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情感行为。就其产生而言,基于师生交往、学生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的思考是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产生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从对学生的影响效应上看,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应,而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教师情感表层表达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它是指教师抑制自己真正的感受并伪装出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情感行为。就其产生而言。基于师生交往、学生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的思考是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作为教育管理手段和避免真实负性情感产生则是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的主要原因。从对学生的影响效应上看,教师负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应,而教师正性情感表层表达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研究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寻求防止发生负迁移的合适方法,会有效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概念分析和已有研究,本研究提出理论假设:情绪应对中介乐观对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影响。使用乐观问卷、情绪应对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在1053名大学生中施测,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来验证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情绪加工中介乐观的转换对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影响;乐观的积极预期和努力可以直接预测积极情感,消极预期可以直接预测消极情感;积极预期和消极预期可以直接预测情绪表达;与悲观者相比,乐观者表现出较高的情绪加工、情绪表达、积极情感水平,较低的消极情感水平。因此,结果验证了假设,乐观的转换对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影响是通过情绪加工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3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2)路径分析发现情绪智力显著正向预测了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了消极情绪;(3)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指的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作用日益显现,给整个企业制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很大冲击。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产权结构,经营管理结构和优化互补三个方面。有效率的企业必须是一个人力资本所有与非人力资本所有共同享有所有权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perceiv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with peers at school, as well as self-reported bullying exposure, affect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among 1161 students from grades five through seven. Positive a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ut only weakly, affected by perceived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Negative affect was not related to perceived inclusion; however, both perceived exclusion and self-reported bullying exposure gave effects on negative affect. Our research points to the need of creat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inclusion and caring and suppor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is will probably increase student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compassion, positive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nd variables representative of positive body image for college women.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elf‐compassion and affect accounted for 39% and 30% of the variance, respectively, in body appreciation and body image quality of life. Mediational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positive affec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compassion and both indicators of body image.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体育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情感平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和情感平衡的关系,并比较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情感平衡上不存在差异,但是二者的情感平衡均低于一般水平;所有大学生在进行归因时多做内在的、整体的和可控的归因;体育大学生在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和情感平衡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对体育大学生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情感平衡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习策略一直以来都是语言教学中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对温州大学本科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评估方式对他们语言学习策略及评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I enter a crack to think otherwise about the concept “gossip”. Drawing on previous scholarship engaging with Deleuzian concepts to inform research methodologies, this paper builds on this body of work. Following Deleuze and Guattari, the paper undertakes a mapping of gossip, subsequent to an encounter with a crack. Thinking about gossip as something other than woman’s small talk, the paper follows a line opening up gossip onto an intensive web of affects and Deleuze’s becoming-woman. It concludes arguing that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a crack unlocked thought, making possible new ways of engaging with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