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每所学校建设优质的学校文化。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理念文化、民主合作的制度文化、个性自主的教学文化、充满教育魅力的物质文化是优质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建设这种优质文化需要识读学校的文化传统,确立学校的教育哲学,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保证学生的文化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以教师文化为核心。教师文化内隐于教师心灵,外显为学校的校风、教风。良好的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而且能使学校得以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出现了严重的教师流失现象,其中,初任教师的流失现象尤为严重。教师流失严重势必会使当地教育质量滑坡,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认为,初任教师自身职业适应能力差、难以融入乡村学校文化,以及校方对初任教师缺乏支持与帮助、在管理方面欠民主等,是导致初任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实施课程领导,构建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实现学校课程愿景的团体和个人。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的复杂系统,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构成。整合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应使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有意义、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形成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自编的学校文化问卷对广东省佛山、梅州两市共73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学校文化的分析维度,并考察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学校文化现状.研究表明:领导方式、发展理念、合作共识三个一级维度及内部运作、外部沟通、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创新变革、合作信任、参与认同等七个二级维度可较好地解释学校文化的结构.广东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状态良好.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可程度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职称、职务、学历、任教学科等背景变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学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与所处地域的差异也会对教师视野中的学校文化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是教师合作文化的创建平台。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从孤独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从工作者转换为学校的主人,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校本教研中创建一种理想的教师合作文化,主要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对话”和“合作研究”;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创设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学校情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情境分析法来研究合作学习,正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往这些研究更多地是涉及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境。如果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造成合作学习失效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得不到整个学校情境的支持,而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抵触,抑或仅是教师教学范畴的问题。因此,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学校情境设计可以从学校文化内涵、学校组织系统和学校学习团队等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教师制度化参与是指教师在既有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内,以合法和理性的方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有序参与学校管理,影响学校决策和权力运行的行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师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可以规范和约束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保障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培养教师民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激发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沈黎明 《中国教师》2009,(14):53-53
<正>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对建设现代学校无疑大有裨益,但现实中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不容乐观,考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民主参与还没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很多地区和学校尚未能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教师参与范围,设定参与程序和途径。二是一些学校领导在自身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展开教师行动研究,需要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参与者角色入位是合作研究的必要条件: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要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学校需要为教师作研究提供组织、物质及文化的支持;学者是促进者,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此外,还需要建立必要的机制和文化保障合作研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北京市5255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考察中小学学校组织文化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表明:中小学学校组织文化的三个因素:教师文化、学校文化认同、校长文化,能较好地解释学校组织文化的结构;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知有所差异,其中6-10年教龄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同最低;中学和小学教师在学校组织文化的认知上有所差异,小学教师对于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同度要普遍高于中学教师;不同性质的学校教师在学校组织文化的认知也有所差异,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同度要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追求智慧”的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建构智慧的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以形成学校的智慧文化,从而“创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  相似文献   

13.
"追求智慧"的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建构智慧的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以形成学校的智慧文化,从而"创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  相似文献   

14.
冯会  雷江华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26-131
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影响特殊教育学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三种困境:学校文化是坚持本土内生还是异地移植;是选择一元观念还是多元观念;是继承传统还是开拓创新。为了解决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注重校长办学理念的科学性,彰显学校文化的全纳理念;创建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态文化,构建特殊学校师生的学习共同体;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合作文化,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其特殊的方面。当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走向职业化、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时候,学校面临许多不确定的人员变动,此时校园文化更需要传承。就目前而言,可以通过知识管理来传承校园文化,保持并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学校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key elements of school culture are associated with teachers’ capacity to find and act on new information. We analyzed survey data from 3,579 teachers located in 117 schools which were a randomly selected sample from 9 states in the US. We found that school cul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academic press, student support, and trust and respect among teachers promote teachers’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We also found that the rol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molding the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critical. In terms of school contexts, we identified that school level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was associated with teachers’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2 different ways. First, as the school level increases, the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ends to decrease. Second, as school level increases,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reflective dialogue and teachers’ capaci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weakened.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As the diversity of American schools is increasing,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role culture plays in the classroom and employ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accommodate students from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However, while more is known about pre-servi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ess is known about what practices in-service teachers endorse and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ose beliefs about practices. Specifically,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a) how teachers define culture, (b) what multicultural practices they endorse, and (c) what school-level factors (i.e. racial/ethnic demographics of the school) and teacher-level factors (i.e. mult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ursework, grade level taught, comfort level facilitating multicultural discussions, and definitions of culture) are associated with teachers’ endorsement of multicultural practices. A sample of 45 elementary teachers (grades kindergarten to fifth) in three elementary schools completed a custom-developed survey.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defined culture broadly with infrequent mention of specific identities and did not show strong endorsement of recommended multicultural practices. Teachers’ definitions of culture and their school of employ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teachers’ beliefs about practices. Directions for fu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targe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现代型学校的发展需要重建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从精神文化的"内"促行为文化的"外"。教师文化的本质体现在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  相似文献   

19.
现代型学校的发展需要重建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从精神文化的“彬’促行为文化的“外”。教师文化的本质体现在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