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的、高效的认知活动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织、对教学手段的最佳选择和对教学氛围的精心营造息息相关。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 一、优化教材组织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钻研教材时要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将编者的编写意图创造  相似文献   

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成的创新素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社会实践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但最根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作用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 ?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 ,谈几点体会。一、活用教材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活用教材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并培养创新意识。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  相似文献   

3.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3A):32-33
二、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教材的意识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而且都是精心制作,为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一、剖析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落实课堂教学标准、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新教材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基础性较强,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都可以完成和掌握。但是高中阶段的教材知识综合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高年级段“品德与社会”学科在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教法要求上与中年级段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教学内容广博、综合程度高,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给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冀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六年级教材为例,介绍了高年级教材的主要特点,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并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学高年级段"品德与社会"学科在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教法要求上与中年级段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教学内容广博、综合程度高,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给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冀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六年级教材为例,介绍了高年级教材的主要特点,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并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媒介。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深入解读与钻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小学高年级段"品德与社会"学科在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教法要求上与中年级段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教学内容广博、综合程度高,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给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冀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六年级教材为例,介绍了高年级教材的主要特点,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并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课堂教学创造性的静态表现。因此,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一、理解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物质依据,但课堂教学决不是简单地把教材搬上黑板了事。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应有独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对教材的理解是深刻的、独到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是生动的,充满个性魅力的。例如,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环境等都是教学的构成因素,并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若要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益,我们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由教学内容人手,优化课堂教学.即有效处理教材内容,创新教学内容,以彰显教学风格与特长.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以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当前历史教材来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较大弹性与跨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具体实际来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小学高年级段"品德与社会"学科在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教法要求上与中年级段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教学内容广博、综合程度高,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给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冀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六年级教材为例,介绍了高年级教材的主要特点,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并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某一教学目的要求进行活动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系统中师生双方都利用信息进行有目的控制,同时利用信息反馈进行调控,使施控与受控者在共控过程中,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在地理课中应努力优化控制措施。 地理课中的教学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定量控制 所谓定量控制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量的控制。一堂课中,教师所涉及的内容过多,就容易失控,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控制教学内容的定量,做到“一课一得”。小学地理教材每课时份量比较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任意增加知识量和作业量,一般不要布置课外作业。填充图作业的大部分应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板书也应尽量精简。 二、定序控制 所谓定序控制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程序的控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重新组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增加生活体验,以此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生活化",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都要  相似文献   

14.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朱福文 《湖南教育》2003,(10):33-33
一、迎合学生认知心理,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最好素材。教师必须立足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重新加工授课内容,因为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所有的例题及编排方式都是学生最熟悉的或最易接受的。课时是有限的,突出现代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又必须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让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是大胆突破大纲、教材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活起来。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尝试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作探讨。1.认真分析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教师要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教材特征、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其不仅是促进新课程教学理念实现全面落实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素材,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教材的有效解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学内容“读”的层面,而应该将教学内容的根本与延伸的内容、方式以及过程进行整体构建。教师只有全面解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什么是课堂的优化呢?它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各门功课都要兼顾,所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就谈谈是从哪几方面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一)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24):160-161
课堂问题设疑是教学的重要措施,教师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深入教材资源、学生资源,从而将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的特点形式传递给学生。如果课堂中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设疑,学生就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因此,在现如今要求严谨的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引导性的设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