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新课改的理念教学,"以人为本"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围绕"定滑轮是否省力"引导学生探究,提出各种猜想展开讨论并动手实验,用弹簧秤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方向,这样上课生动活泼有趣,培养了学生自由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初中教材物理第一册简单机械一章中,关于定滑轮作用的实验虽然简单,但却不容易做好。我在教学中采用两个自重、量程尽量相同的弹簧秤,按照图1进行实验,使学生看出挂在左边弹簧秤钩上的钩码,使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而跨过定滑轮,用手拉右边弹簧秤钩,这时弹簧秤示数与左边的正好一样大,从而准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这样做定滑轮不省力实验,两个弹簧秤示数完全相同,减少了不少麻烦,同学们确信无疑,同行们不妨一试。巧做定滑轮不省力实验@皇甫幼志$河南省博爱县张茹集乡中学!454482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听了一节小学科学的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课的内容。这节课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问题。这位老师设计的很好,首先让学生质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测试定滑轮是否省力呢?学生的想法大多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定滑轮两端的绳子上挂钩码,假设左端绳子上挂的钩码代表物体的重量,右端绳子上挂的钩码代表你拉这个物体用的力。当两端的绳子挂上相同的钩码后保持平衡,说明物体的重量和拉物体用的力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物体有多重,你就得用多大的力去拉动它,没有让你省力;如果定滑轮绳子的左端是3牛顿的钩码,而你在定滑轮的右端挂上1或2牛顿的钩码,定滑轮就处于平衡状态,说明你拉物体用的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量,就证明定滑轮是省力的。在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测试定滑轮是否省力的理论后,又让学生猜测实验结论,学生有的说定滑轮省力,有的说定滑轮不省力。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学生汇报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4.
关于滑轮组的教学,其难点就是组装设计和绕线方法的确定。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学生了解了动滑轮、足滑轮的构造、使用方法;明确了“使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虽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58面上,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演示实图1        图2验时,观察到用定滑轮后弹簧秤示数小于不用定滑轮时使物体上升的力.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弹簧秤本身并不轻(较重的可以达到25牛).这样由于弹簧秤自身重力影响致使读数偏小,由于误差较大,说服力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做该演示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这样,用力拉右边弹簧秤使连在定滑轮左边的弹簧秤和钩码匀速上升,此时可认为:左边弹簧秤示数的大小为不用定滑…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时,我们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本文说明,这个结论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它们的实质,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它们的作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使用滑轮组和组装滑轮组. 二、教学重点 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它的省力情况. 三、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四、教具 弹簧秤、砝码、铁架台、单个滑轮、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相似文献   

8.
汤仲华 《物理教师》2003,24(6):25-26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 ,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组织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从积极参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 ,不仅掌握一系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加深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认识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本文以学生从实验中提出的“使用定滑轮省力”的问题解决 ,介绍笔者指导学生的探索过程 .1 实验比较 ,提出问题对于定滑轮的学习 ,多数课本上安…  相似文献   

9.
李忠福 《物理教师》2013,(12):55-55
虽然初中教材上明确说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有些教师从一些特殊例子出发,分析出定滑轮能省力.  相似文献   

10.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验如果是通过人手拉起重物进行,学生对于定滑轮、滑轮组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显而易见,而对于哪种滑轮能省力,靠手的感觉则是不能的。因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校德育教学中。本文试从“以人为本”与德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德育教学目的性与方法论的协调一致、“以人为本”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有效结合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入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使用定滑轮既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可是人们使用定滑轮时,往往需要省力,这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我倒亲眼目睹了一个这样的实例:一个人只用一支定滑轮就吊放400千克的重物,而且轻松自如.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校德育教学中。本文试从“以人为本”与德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德育教学目的性与方法论的协调一致、“以人为本”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有效结合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入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旨在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及模式与“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对比,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执政理念,也是“两课”教学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的前提;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实践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淑奇 《文教资料》2005,(31):94-95
通过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内涵的阐释,分析了体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得出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滑轮属于简单的机械,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做到使用方便,动滑轮可以看成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使用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日常生活中,常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用来提升或移动重物.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对滑轮(组)的特点,缺乏全面理解,分析不透,运用不当导致错误。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办学理念,体育教学也不可避免的要承担起此责任。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健康观、以及以人为本的终身体育观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1.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力臂。()2.为了省距离,就一定不能使用省力杠杆。()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4.动滑轮、定滑轮、轮轴等都是变形的杠杆。()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6.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也大。()7.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省功。()8.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通过了一定距离,这个力就一定做了功。()9.效率大的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多。()10.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减小杆秤称锤的重…  相似文献   

20.
实践"以人为本"理念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以‘本’为本”的理念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要求,必须摒弃视学生为“两脚书橱”的做法;科学主张“一个学生一张课表”;通过全部课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