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有关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孙央波 《精武》2013,(23):26-2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并可以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学生的体育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体育持有浓厚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体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体育行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19,(4):29-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培养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对促进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身体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等。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大学生此能力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阐明了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作用、途径与方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原则选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要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学原则体系。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快乐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运用体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教育观察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运用体育学、保健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 ,研究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与效应 ,认为学校体育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对我国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改善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课间操使用双节棍可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能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文章经过对双节棍广播操试运行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节棍广播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合作教学对提高学生自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学体育课合作教学方案,运用教学实验法,探索中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尊水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结果显示:中学体育课实施合作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访问的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教学科研状况,实施新课程标准与专业思想进行研究,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乡镇中学职称结构较不合理,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但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培训力度还不够,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够透彻,科研能力较差。建议:较变中学主管领导的观念的教师自身观念,更新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科研水平,加大培训力度,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对高中女生在体育锻炼时的抵触心理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女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学生个人的生理、心理存在的问题;教师思想业务方面,师生关系;客观条件以及教材等方面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心理效应,可以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可调节学生的不良心理;配以适当的锻炼处方,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心理训练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培养健全的心智以促进身体的健康,而且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学校、社会、家庭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福建省部分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相关人士就(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仅靠学校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应以“开放性、实践性、主动性”的原则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及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AMOS 7.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是由生理健康价值观、体育娱乐价值观、个性及信念价值观、民族及社会价值观4个层面构成.2)根据结构方程原理,发现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结构中4个层面对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效应大小分别为生理健康价值观(0.89)、体育娱乐价值观(0.74)、个性及信念价值观(0.83)、民族及社会价值观(0.62),其中,生理健康价值观对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直接效应最大.3)运用t检验得到,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各维度得分的均值看,城市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要高于乡镇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4)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体育态度等特征下,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学校因素是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定向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HT量表对53名参加定向运动的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的不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体育运动,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9.
对鲁西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与学校不良的心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级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它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则明显比低年级的学生差,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华中科技大学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因此,我们在大力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着眼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坚持学生生理、心理各要素的协同发展,以预防为主,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