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政府在对高校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英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从早期大学的高度自治逐步走向加强政府的干预。现阶段英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呈现三个特征:大学高度自治;中介组织协调,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机构参与,市场机制引导。我国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自治一直被认为是大学最基本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本文剖析了英国政府干预逐步加深的过程,对英国大学与政府间的缓冲器——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兴衰给予说明,最后对英国大学一政府关系的变迁历程提出阐释。  相似文献   

3.
英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现状、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首先创立中介机制,承担政府与大学关系协调器功能,取得诸多成功经验。本文在对英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现状描述基础上,分析了英国政府与大学关系存在与发展的特点及成因,以求对英国政府与大学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呈现三个特点:大学高度自治,社会机构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政府宏观调控。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中介”作用。大学自主办学、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知识社会的出现和全球竞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大学——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使大学与国家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政府通过加强政府掌控、改变传统的大学自治理念,以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取代大学拨款委员会,运用市场工具等举措,实现了大学——国家关系的转变。在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下,中央集权与权力下放的双向过程、大学自治从实质性转向程序性、强大的协商机制为大学提供了博弈空间,是英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国网上工业大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英国网上工业大学(Universitx for Industrx)是英国政府在90年代末提出的一项跨世纪的教育革新计划。这是英国政府继在60年代提出创建英国开放大学后在英国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又一个重大步骤,也是英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以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来帮助英国工商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如果说在1969年建立、在1971年开始招生授课的英国开放大学很快成为20世纪最后30年中世界上第二代远程教育-自治的多种媒体教学的开放大学的主要代表,将在2000年招生授课的英国网…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公共行政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学的管制和服务上,其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府学关系"问题。高等教育公共行政中的"府学关系"问题既是一个无止境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有时限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的问题被加速化地提上议事日程,高等教育界涌现出大批的学者研究该问题。多学科的知识渗入是"府学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尤其是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学科视野为政府怎样管大学提供了多层次、多途径的解决办法,但在政府管大学什么、不该管大学什么等权力边界问题上还研究得不够深入和系统。另外,以从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出发的逻辑起点来研究该问题的文献还不多见。今后,以高等教育公共行政的权力边界为切入点来研究"府学关系"问题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8.
与美国相比,院校研究在英国的发展是迟缓的。从历史渊源来看,英国早期的"院校研究"活动包括"校史研究"和"政府报告"。但其"真正意义上"的院校研究起源于英国政府决定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过程(1963—1987)。在此期间,院校研究主要是促进"教育平等"的政策研究和大学内部教学法改进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质量评估运动"和"问责"促成了院校研究在英国高校内部地位的确立。院校研究的旨趣也从关注"平等"转向"质量"。院校研究在英国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甚至对中国院校研究的推进,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治是西方大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大学存在的核心价值,它反映了大学与政府的基本关系。虽然美国、德国的"大学自治"由于国情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发展之路,但它们的"大学自治"都确立了大学自治的宪法地位,以学术自由为自治核心,以法人架构为自治组织保障,司法判解在大学自治地位和师生权利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易长风潮研究,是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重要视角。在1930年前后遍发全国的易长风潮中,学生是府学双方争夺的重要力量。府学间的斗争或僵持,致使大学出现校长频繁更迭或数月间无人掌校的局面。学术独立与党化教育的冲突、国立化进程中的府学博弈和校长的"地方性"特征以及学界派系纠葛是引发风潮的主要原因。通过分...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根据国家创新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治理体系创新,激发其创新活力。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高其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能力,英国政府持续出台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其中,调整战略布局、加强经费支持、优化体制机制等举措,反映出英国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改革的新动向。英国高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变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演进中传承与创新兼顾的特色。英国高校在为高新产业发展赋能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是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系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近年来,随着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环境的变化,英国原有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弊端凸显,无法适应私立高校的发展需求。英国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对新的高校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管理框架、学位授权类型、标准与审核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英国新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呈现出以立法为基础,突出政府主导,依托权威质量机构进行审核;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风险防控;凸显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体现高等教育治理环境中的开放性与公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crutinises organisational change in Japanese and UK universities which are engaged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The study focuses on recent changes in governance,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funding in thes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argues there are convergent trends between Japanese and UK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increasing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 review of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a review of the organis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oriented institutional policy, links with the industrial sector, the notion of a public financial crisis and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 or Vice-Chancellor, and the no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to society as a whole.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particular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and the way in which an institution relates itself to the private sector significantly differs among institution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ose differences are related t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 including those between national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Japan, and old and new universities in the UK – as well as different government policies between Japan and the UK. The paper first propose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five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of the institutions. It then examines the model by using case studies: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UK), University of Surrey (UK),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and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相似文献   

14.
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行政化的宏观制度表现为一种干预主义,标志是政府和高校之间形成了“行政文化”,以及高校实质性办学自主权受到干预.解除管制是在新自由 主义、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对政府干预主义的一种回应,但不是解决行政化的正确选择.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选择是要建立一种管制治理模式,正确区分政府与高校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契约管理、增强管制透明度和政策回应性等对政府干预行为进行限制,对市场力量进行引导,对高校行为进行约束.从干预主义到管制治理的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英国工党政府在1999年承诺,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5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要扩大以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非传统学生的入学率。这样,各个大学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经费短缺的问题。为此,工党政府于1998年采取了“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的原则,对高等教育的经费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助学金制度,引入了学费和贷学金制度。但是,改革并没有如工党所愿,反而给非传统学生的入学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三维一体认定标准是在传统的政府和高校二元组合认定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同时加强了国家的指导职能,强化了政府的主导功能、细化了高校的实施功能,利用三个不同的支点组成的新锥体。它由点组面,点面结合,相互补充,构建了一个国家、政府和高校三维的科学认定模式;它摈弃了传统二元组合认定方式因主观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实现了学生信息的网络化、认定标准的科学化、认定人员的专业化、认定制度的规范化、政策宣传的广泛化;它以国家宏观指导为主体,以政府和高校护卫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五化"的认定构想,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受政府改革的影响,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国家干预”到“撤切尔主义”市场化改革,再到成熟、谨慎的“第三条道路”的过程。其高等教育改革的经历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欧美高等教育的行政干预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行政干预主要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进行的,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共同特点在于学校或教授的权力比较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本位和行政本位的方式已难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行政干预方式,以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New poli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Hidden and compl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blic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 a changed political environment, resulting from past enrollment growth and increased budget needs, centralization, the routinization of state-university relations, government budget uncertainty,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ong competing claims on state or federal moni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centraliz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carried through technocratic approaches that mask the political forces at work. The articl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uch as: buffer groups, formulas and data monopoly. It suggests these technocratic approaches hide the political weakness of the public universities. These, in turn, have been weakened. In conclusion, three new trends are suggested: (1) public universities will seek to do with less government support - that is, the privatization of some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y services; (2) they will seek to increase government's or society's dependency on what it is the public universities do - that is, making universities more immediately useful to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nd (3) they will increasingly organize political coalition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ies. This last strategy implies great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faculty,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the public schools and other potential al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