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座不朽的文学丰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说领域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一代人阅读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白鹿原》中女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女人的形象也彰显出了一种社会背景。本篇文章以白灵形象为主,着重分析了以白灵为代表的各名女性的悲惨命运,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所赋予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相似文献   

2.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那片神秘的渭河平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宗法社会里,女人始终是暗淡无光的。女人的一生分别受制于父权、夫权和子权之下,有的女人拼命挣扎、逃脱,有的女人逆来顺受、妥协,但都殊途同归的被完全笼罩于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  相似文献   

3.
田小娥,白鹿原这个古老村落变迁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女人,以潘金莲似的悲剧人生演绎了她和白鹿原上两个家族的两代男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致使自己最终成为性与欲望的代名词。而田小娥人物形象的内涵并不止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法从人性、文化、宗法等角度解读田小娥,希望丰富其作为封建社会悲哀牺牲品的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4.
冬天,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王晓东的女人。那是一个明艳而温暖的冬日,我到某家宾馆去看望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在宾馆二楼客房部办公室里,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女人在读书。她端庄地坐在办公桌前,用一双白皙的手捧着陈忠实的《白鹿原》,正痴迷地读着。面对这个读书的女人,我激动了。我仿佛看见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陈忠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小说《白鹿原》因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蜚声文坛,迄今为止,《白鹿原》累积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认为是当代小说的经典作品。前不久《白鹿原》又推出了评点本,评点《白鹿原》的文学批评家雷达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了这次评点的内容。雷达表示:“我于十余年后重读《白鹿原》,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恒 《现代语文》2009,(7):108-108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有大量服饰描写,作者抓住白鹿原崇尚古朴的服饰审美文化特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读者展示了白鹿原社会风云变幻的时代特征,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艺术地绘描了白鹿原人生活的历史轨迹,婚丧嫁娶、天灾人祸是其叙写的重要内容,《白鹿原》把重大历史事件溶解在生活的河流里,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反映;对于白鹿世界,《白鹿原》未作经济学的裁定和政治学的处理,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示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白鹿原》不象瓶装品那样精纯,也不靠标签抬高身价,它象散装的葡萄酒那样,以其原汁原味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通过一群“白鹿原人”在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舞台的全面文化突围和全部文化遇难 ,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先天存在的某种文化悲剧性。在《白鹿原》文化历史梦魇式的文学呓语背后 ,正是传统的封建文化 ,导致了白鹿原人生命的苦难与悲凉 ,造成了他们人生的全部死亡、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描写的诞生礼和葬礼等习俗特征,及其所折射出的白鹿原人重生轻死的生命观,阐释了白鹿原这种对待生死的理念缘于个体生命是维系家族血缘香火不断的纽带以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12.
重温90年代经典,感悟生命,品味人性,<白鹿原>奏响了一首生命的悲歌.本文从人性的角度,主要对出现在<白鹿原>里的田小娥、白孝文两位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对<白鹿原>的解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一个神秘的世界张林生当各种新潮小说相继拥向当代文坛,让人目不暇顾跟踪不及时,出人意料,年逾五十的老作家陈忠实,为我们捧出了一部沉甸甸的《白鹿原》。《白鹿原》似一曲质朴的歌谣,吟唱着土里土气的民族的声音、《白鹿原》似一幅乡间的水墨画,勾勒着...  相似文献   

14.
作品信息     
正《白鹿原》歌剧版将与观众见面日前,歌剧《白鹿原》的音乐会版在西安首演,中国艺术家利用西方歌剧来演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故事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关注。此前,《白鹿原》曾被改编成秦腔、话剧、影视剧和舞剧等,原创歌剧的改编尚属空白。编剧兼作曲程大兆说,《白鹿原》好似一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庞大史诗,历史格局和人物关系都非常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问世已经十余年了,在这十余年里,它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声誉,相继被译为日文、韩文、蒙古文、越文等,据说还有一些国家正在计划翻译,这么多人喜欢《白鹿原》,说明它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白鹿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是用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它可以凭借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施展它对整个社会的统治。通过对作者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描述的20世纪初中国民间法制社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白鹿原这一典型的宗法制度社会,准确的展现了白鹿原上宗法制度的存在与变迁,阐释了宗法制度两面性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白鹿原》中朱先生和白嘉轩两个人物生命轨迹的分析,反映出人物中所承载的传统儒家文化,揭示了《白鹿原》作者的思想主张——吸取传统儒家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