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是由声音作为符号来代表一定的意义,并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为符号链。从而达到传送信息表达意义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线性的,它以表层的声音通过线性排列而表达底层的意义。文字是用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符号的符号。”因而,文字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起到记录语言的作用。这就是一、通过  相似文献   

2.
徐子 《巢湖学院学报》2001,3(4):30-33,61
富煌集团作为乡镇企业,其发展历程和方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模式"意义.解剖和研究这一"模式"是现实需要.作为企业,把"人",即把人的存在及其价值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办企业犹如办教育,正是其"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构成研究对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用一定的声音作为符号形式来表达一定的内容,至于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性。学习这个问题应注意弄清楚什么是符号。  相似文献   

4.
李青 《广东教育》2007,(1):46-46
要想用美好的声音唱好每一首歌曲,是一个很难掌握的过程.怎样引导小学生用美好的声音歌唱呢? (一)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是中国母语语言发音最自然的方式,也是获得清澈明亮音色的最自然的方式,更是使小学生避免将声音压在喉咙里或压进胸腔里的最自然的防范措施.如何进行口面腔共鸣,如何向前唱?这些通过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也不可能通过视觉或触摸观察来弄明白.  相似文献   

5.
新诗声音是一个包括了新诗音乐性,不完全等同于新诗音乐性问题的概念。传统诗歌的歌性特征在新诗变革中发生了现代性转变。新诗倡导的文言合一、诗文合一,就是主张用说话的声音,按照自然的音节,用白话口语写自由的诗,替代适合歌吟的文言格律诗。现代诗歌的声音,强调语言与意义融合,是一种蕴含于思想之中的声音,把传统诗歌形式化的声音变为自由活泼的有生命的声音。诗歌的声音感受既是一种身体的感官活动,也是一种由意识参与的综合感官审美体验。诗歌声音的感官功能首先是诗歌语言的声韵作用,这种声韵包括文字的语音、语气、语调、词汇组合、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声韵因素;其次,常常通过视觉作用转化为听官的感觉,作用于心官的体验,在现代诗歌中大量通过意象的象征化表现,呈现为一种混沌的虚实相生的混响。现代节奏是新诗声音的核心元素,一种在变化中有一定规律重复的开放性多元化节奏,是构成现代诗歌声音最重要的美学机制。现代节奏多元化形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自然的音节节奏、变化统一的对称节奏、分行建构的视觉节奏。现代诗歌变化的多样性节奏,从时间意义上让诗歌的声音与意义获得或停延、或呼应、或回响等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备表情达意、沟通交流的作用,是不同主体之间传播思想情感的声音媒介,是人所特有的"工具"。而舞蹈语言是一种鲜活的语言,是用肢体传达内在世界的语言形式,它是一种有节奏的身体动态艺术,加之音乐、服饰道具的辅助,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倾泻自己的情感,因而具备了语言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但舞蹈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存在,最显著的就是视觉成像和动态感,舞蹈要求直接表达而不是拐弯抹角,舞蹈的传达者和居间媒介是人自身,没有这一基础便没有舞蹈内在意义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是观众解读舞蹈作品的根本途径,也是舞蹈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根据唐君毅的意义理论,自然万物中的个体、类及其关系,是在人们"当下一念"中首先出现的。尤其作为个体的自然万物是最早、最自然地进入人们的感官感觉之中,使人们有了关于个别事物的意识,而对个别事物的意识又是与对经验自我的意识同时形成的;当人们尝试以语言符号对这些个体对象进行指称时,就开始意识到了自然万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性质和属性;而这正是人类文明活动的真正开端,从此人类摆脱了早期的原始自然状态。这也是意义自我生成机制的成熟,意味着一个无限广阔的意义空间围绕着人自身逐渐扩散开来,使人的心灵生命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符号的概念 符号是人们为了表达或传递内心的感受、想法等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意象.符号作为一种被创造出来的客观物,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文字、语言、绘画、音乐等.而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复杂、也最伟大的一种形式.康德说过:"一切语言都是思想的标记,反之,思想标记的最优越的方式就是运用语言这种最广泛的标记工具来了解自己和别人."符号作为一个客观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含义,也不会表达什么含义,它只是激发起了人们心中的某些情感或理解.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城市也是。所以我亲爱的上海也有她美丽而又独特的声音。上海的声音,是街头巷口那用地地道道的上海方言交谈的声音。轻轻柔柔,娓娓道来,这吴侬软语好似一支江南小曲,温柔婉转。而这也是上海最独特的声音,因为只有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才能说出一口纯正的上海话,不是外乡人  相似文献   

10.
寓言、重言与卮言是《庄子》言说的主要方式,其言说表达也是形成《庄子》文学性的重要方式。以索绪尔的两分法来看,"三言"拉开了作为符号层面"能指"文本与"所指"意义之间的距离,像喻性文本增加所指的容量。从皮尔斯的三分法来看,《庄子》文本作为表达层面的"再现体","三言"的表达对其带来了奇特想象而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不仅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文本本身,也使得文本获得了自身的分量和意义,这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所言的诗性,也是文学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准确的论断,这和过去片面强调"工具论"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容易使人淡忘人文性对于人的根本意义,过去我们常说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泛指的静态"语言",而不是动态、具体的"言语"。言语在具体环境的使用中只能是"外衣",里面必须是"人文",也就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言作为符号是因意义而存在的,离开意义,符号也就失去了符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然是在文化中生成的概念。由于文化语境的转变,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谈论的是不同的自然。对古典主义美学而言,自然是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其作为美的对象的等级与其人文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自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越是原始的自然,越具有审美价值”是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这跟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对立相关:自然在这里仍然不是感性的自然本身,而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存在,表达的是现代人超越现实的理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自然成了商业操纵下的一个个风景名胜,这一过程更是原生态的自然被剪裁、被概念化,成为干枯的文本的过程。作为文本的风景被后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就是观光旅游,对自然的欣赏最终变成了消费风景名胜的旅游快餐餐。生态美学试图颠覆长期以来形成的主体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替身、从象征物、从文本化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它把自然的拯救看作人的拯救的途径,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现了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重塑学校的声音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听"声音景观"一词,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在美丽的大自然、优美的城乡环境中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声音和音乐.的确,"声音景观"简称"声景",起初是指环境中的音乐,即在自然和城乡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随着听觉文化研究的深入,"声景"一词更多地被理解为人们生活中的声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纳西索斯神话看“声音”的现象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里的爱情悲剧不胜枚举,而艾寇与纳西索斯的命运在揭示"声音"的现象学价值方面却具有独特的意义."声音"是主体存在的证据,声音只有在被听见时才有意义,而不说话的纳西索斯与只能重复别人话语的艾寇,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在"说"与"听"的互动中凸显的"主体间性",是爱情的可能性基础.失去了这一基础的艾寇与纳西索斯,注定永远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会意字形成的意义许多学者把我国文字系统出现的时间定在殷商时期.殷商时出现了描状绘形的象形字,是我们祖先用符号记录语言、反映事物的开始.但象形字所表达的,只能是一些有形可见的具体名词.这种文字只能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的时候满足需要.随着人对自然的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人的思维活动日趋复杂,语言也越来越发达,必然有许多抽象概念要予以表达记录,这就对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象形文字在这方面则越加暴露出弱点.再说,从理论上讲,凡视觉能辨别的客观物体都能描绘出它们的形状,可事实上象形文字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自然界存在着无数物体,用无数个象形符号去反映这些物体势必不可能.这样,象形文字和人们的语言表意发生了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促进了文字的发展,会意字的诞生就是这种矛盾斗争的结果.会意字的出现,给汉字带来了生机.会意字以象形字为基础,把象形字作为基本构件,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按一定方式组成一个新字,表达一个新概念.利用表简单意义的符号组合起来表较为复杂的意义,用反映实体的符号组合起来表较为抽象的概念,不能不说是造字法的一番革命.例如: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地球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是有思想的,"反思"几乎成了本能.在人们"肚子"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脑袋"中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即对宇宙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穷根究底式的探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就要认识人作为智慧生命体的价值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自由自觉的劳动过程中,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使人自身充实而幸福.这就是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当人类精神活动能够进行深刻的思想与反思时,人的主体性特征会产生出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既能适应环境,创造出带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又能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而且,这种创造力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人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讲,因为人在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被塑造,所以,人作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对象,在自身具有了符号意义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增加了除物理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和作品世界。更进一步,从客观世界到符号世界只是语言的早期形成,而语言世界形成之后,人的语言认知模式,已不仅仅是从语言世界到现实世界,还有从语言世界到语言世界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最大的质疑是无能的儿童观.作者在儿童的声音世界里,发现了批判无能的儿童观的最坚实的例证.幼儿世界的一种"原声音"和"代声音",不仅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层面附着意义,而且常常具有很浓的理性味道,值得敬重;捕捉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意愿、发现儿童的哲学、关注儿童的成长是本文的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9.
对视觉再现符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在对再现理论的源流的梳理中,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将再现观念与西方当代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凝视"相联系,从文本与语境角度分析其理论意义与价值。符号机制则是切入的特有角度,从电影符号与绘画角度来看,这一机制的形成具有意义阐释的特性。文章结合以伦勃朗绘画为题材的电影符号表达分析了符号机制的形态,展示了文本特性。  相似文献   

20.
王琪 《林区教学》2013,(11):28-29
自然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作为人的生态过程的参与者所表现的审美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生态意义"。它反映了"人的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自然生态美首先是经过大自然长期以来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生物进化等演变发展而得以形成的自然自身所特有的生境之美。欧阳修通过对自然的感受还表达出一种和谐的人生观。欧阳修的人生观——和谐的夕阳观,平静,但不乏味;寂寥,但不空虚。这是一位慈祥安静的老人以平淡从容的态度去看待春天的消逝,这样的状态也许就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之交融吧!在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中看到了生命对于欧阳修的意义,从欧阳修对待生命的态度看到了春暮所透露出的生命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