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老子思想中,自然是道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原则,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人与万物都应当服从自然法则。但是万物是对自然之道的自觉服从,而人则是对自然的背离。老子试图以应然符合自然的方式,实现向道的复归,这实质是以人的自然性统摄社会性,颠倒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关系。被后学者曲解为"道术"或"君王南面之术"。表现在发展论上,老子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与变化,却没有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和周期性,把事物发展的成熟阶段的自然性混同于原始的自然性,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循环论。因此对于老子的自然之道,需要我们辩证地批判和吸收,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分化、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的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强烈地在自我认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从个人主义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推导出国家主义的结论。他先从人性的"自然欲望"造成"人对人是狼"的紧张关系入手,进而推演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再由"自然理性公理"归结出的自我保全原则,导出人们为了摆脱这一自然状态而付诸理性发现的自然法,而为了保障自然法的充分实施,又不得不付诸政治强力——"利维坦"。  相似文献   

4.
以身体进行个体认同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个体认同现象。身体对于个体的本体作用以及与个体的对象性关系使身体在个体的自我确证和体认中处于重要地位。个体认同对于"安身立命"的意义、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符号化和资本化,使身体成为个体"自我"的核心要素。以身体进行个体认同使个体意识发展和完善,但是现代社会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个体的有限性也使它可能对个体产生负面作用。以个体的尺度处理好三种基本关系可以使以身体进行的个体认同朝着有利于个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学研究认为,敬畏感是一种人的复合性的高级情感,是个体在面对蕴含在社会、自然和他人身上而较之自身更为高尚、深刻、广阔的意义与价值时所产生的一种敬仰、谦恭、赞赏和试图超越、提升相对渺小卑微之自我的内心体验。敬畏与道德存在密切的关系。在道德教育中,敬畏感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个体内在精神、价值需求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时,受到客体蕴含的更加高尚的价值、意义的感召吸引而产生自我反省与超越。它可以让自以为万物之主的我们在面对自然、生命、公理和崇高时,保  相似文献   

6.
论青年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个体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已未来发展目标的认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它对个体起着导向、激励、规划、维持、调节与监督的作用。青年教师,由于"职业"和"阶段"的特殊性,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加强青年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对形成专业自我、激发理想追求、挖掘自我潜能、加速自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道”来构建自己的核心学说。而“道”却是以“自然”为其基本法则的。“自然”就是本然,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对伪作的有力反击,也要求人们不要过分膨胀自我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虚拟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多重身份体验的可能,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同一个体在不同的虚拟空间可能拥有多种不同的身份,塑造多个自我,传统的自我与人格概念在面对网络空间时遭到了普遍质疑。网络虚拟自我与人格特征,不再以特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于网络语境之中;人们在不同的网络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示着不同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是与他人关系的产物;网民自我的建构和呈现都是由于网民从网络传播中的"意义"建构而来的,网络传播使个体的自我意识受到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变动的影响,是一个互动的建构和呈现过程;网络自我和人格不是绝对稳定的、整体的和一贯的,而具有不确定和多元的一面。所以,网络自我和人格以其界域性、合情性、时代性等特征,映射着网络传播所处的现实语境、社会现状和文化样态。  相似文献   

9.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关系;"尊道贵德"强调尊重自然运化过程及秩序的价值以及人与万物自然本性的价值;"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为",减少对自然万物的干扰,顺应、发挥自然造化过程及秩序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我即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我"。"我"是人的根本,只有人才知道"我"是谁。"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之中,"我"的本质是活的意识,"我"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自我意识是"我"对自己的意识,是意识对自己的反思,对象意识是"我"对外部事物的意识,对象意识是基础意识,自我意识是在对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对象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其根源都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只不过自我意识是二级反映),因此,"我"是依赖于外部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我"作为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还依赖于人的躯体。当"我"所依附的大脑死亡了,自我就消亡了、不存在了。"我死"是永远的、无法超越的现实,"我"与"死"是矛盾的,但"我死"却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亡,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人因为意识到"我死",才使人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