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代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王有攻伐,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田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和亲作为唐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当时人的生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吟咏和亲女子的诗歌在唐代和亲类边塞诗中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咏当朝公主和咏汉代和亲女子王昭君的诗歌尤其值得关注,这些诗歌为唐代边塞诗注入了一种新的格调,使边塞诗在刚健慷慨的主流之外,又增加了庄雅端肃的庙堂气和幽怨苦恨的宫怨气。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纳藏、纳白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唐代麽些所分布的地区处在唐、南诏、吐蕃三个政权之间,成为三强逐鹿中心。本主要论述在这动荡多变的政治环境中,麽些与吐蕃、南诏之间的政治关系,以此来说明:唐代麽些与两的关系,在当时或后世都对纳藏和纳白的民族间的交往和族际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河湟诗不仅反映了唐王朝和吐蕃交好时的“舅甥”关系,也记录了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与矛盾。通过对近六百余首的河湟诗分析,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诗歌、书法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两座巨大丰碑,书法与诗歌共同繁荣,诗人为书法家,书法家为诗人,诗歌与书法自觉融合,两者相宜,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展现出大唐王朝蓬勃向上的万千气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是大唐王朝统治时期,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其博大宽宏的文化风尚.唐王朝对外交往比较频繁,仅在东亚就与日本、高丽、百济、新罗、越南等有交流.其中尤以新罗与唐朝交往最频繁.  相似文献   

8.
松赞干布陵是吐蕃王朝开国君主的陵墓,历史上对其陵墓的营建、内部构造与随葬品、地面建筑等有若干传说记载,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对这座举世闻名的藏王陵墓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地面陵垣建筑的遗迹,证明吐蕃王朝的陵墓制度很可能受到唐代帝陵的影响,是唐代中原王朝礼制影响到周边民族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9.
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成熟为知识分子跻身社会上层提供了机遇,而长安作为唐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自然成为士子汇集寻求政治前途的圣地。在此种社会背景下.街槐、青门作为唐代长安一道颇具都城色彩的自然景观.在唐诗中频频出现。并逐渐浸染上帝都文化的色彩,成为了唐代文人诗歌观照的焦点,具有了特定的人文内含。本文主要通过对唐诗中对长安街槐、青门这两处特定景观的抒写.从另一种角度来探讨唐代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帝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吐蕃王朝由藏族祖先吐蕃人于7世纪的唐王朝时期所建。该王朝与唐朝结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它的建立者是吐蕃的杰出赞普(吐蕃人对王的称呼)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生于617年,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  相似文献   

11.
试论唐与吐蕃战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与吐蕃战争频仍,从公元714年到公元821年共发生了七次和盟事件,梳理唐与吐蕃战争与和盟的史实,分析唐蕃战争中吐蕃胜多败少但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吐蕃占领唐河西后是如何实施其统治的呢?作者认为,虽然吐蕃在行政上用部落──将制代替了唐王朝的乡、里制,在经济上用突田制代替了唐代的均田制,从而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了其在河西的统治。但从根本上说,吐蕃是用其落后的大隶制度来改造新占领区,所以不可避免地激化了与河而各族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其在河西统治的瓦解。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经历了290年。唐王朝由于初期国家统一,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比较繁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唐文化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中叶以后,战乱四起,教育事业就随着唐王朝的日益衰替而每况愈下了。  相似文献   

14.
唐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鼎盛的朝代,也是整个古代中国与境外、海外国家相互交往最为密切的朝代。唐王朝的先进文明,成为各国向往的文明,尤其日本自先秦至唐朝都在吸收发达的中国文明。不过,日本自古到今都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对本国文明极为有利的文化吸收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既无所顾忌地“拿来”外国文化、又旗帜鲜明地固守本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先后嫁回纥(鹘)可汗。真公主出嫁回纥,成了和亲史上的佳话,也是维吾尔族与汉族在历史上建立姻亲关系的友好篇章。诚然,和亲政策是中央王朝羁縻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中,唐王朝在今青海东部设置鄯州是青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鄯州由乎特殊的地理位置,凸现出其在唐王朝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不仅在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7.
唐与吐蕃交往密切,二者通过战争、和亲、使者往来等,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原史籍传入吐蕃,对吐蕃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为例,对中原史书传入吐蕃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18.
通常,人们在讨论诗歌的盛兴与发展的时候,往往"言必盛唐".而在探索诗歌这一文学形式之所以兴旺发达的原因时,又把这些原因归功于唐王朝蓬勃发展的生产力和强盛的国力.诚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其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发展的某些时期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如唐王朝从贞观年间到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高涨,一片繁荣升平的景象,和经济高度发达相对照的是诗歌持续繁荣的盛况.唐代诗坛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多种艺术风格斗妍争奇,诗歌体制成熟完备,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宏伟景象.  相似文献   

19.
唐代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唐王朝的苦心经营和各族人民的辛勤建设,出现了西汉以后一个经济开发的新高峰。唐前期,河西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因而,唐王朝消灭薛举、李轨割据政权后,把河西作为防御突厥,吐蕃的重要设防地区,锐意开发河西也就相应成为既定方针。但是唐初河西地区民族间的战争磨擦时断时续,干扰着经济开发。正如史载:“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永昌元年(689),唐师击退吐蕃,重新为开发河西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及至开元后期到天宝年间,武功极盛,河西人民获得非常宝贵的安定环境,生产活动空前繁荣起来,以至跃居全国农  相似文献   

20.
聚居于漠北草原的回纥民族一度兴起发展,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形成对比。在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过程中,各自均经历了盛衰的发展过程,但彼此之间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唐朝与回纥的交往,分析其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