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写的一首“五四”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爱国抒情诗,这首诗的主题、题材、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B.“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C.“年青的女郎”既象征“五四”以后我们  相似文献   

2.
《炉中煤》是《女神》中优秀的篇章。谈论郭沫若的诗,谈论《女神》,《炉中煤》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注意,并得到一致的肯定。但是,历来对于这首诗的写作年月却都弄错了。人们都根据(《女神》中所记载,认为它是“一九二○年十二月间作”,这是不正确的。首先,这首诗最早发表在《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那是一九二○年二月四日,可见“十二月”是靠不住  相似文献   

3.
《炉中煤》是郭沫若《女神》中的重要作品,是五四时期很有代表性的诗篇。该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拟人化自白形式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诗的表现形式的探求精神,其艺术成就在《女神》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4.
曾以《艾青论》等驰名的骆寒超先生,近期对郭沫若的《炉中煤》提出了一“种新”看法。骆先生认为:《炉中煤》是“青年男女爱恋之情”的抒发;作者为之写副标题,是“简单的‘外贴’”,也是“画蛇添足”;将爱祖国“和对一个女郎的性恋之情扯在一起”"不伦不类”,是“矫情”。其观点似乎过于武断、太近保守,有耸人听闻之嫌,笔者不敢苟同,拟作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5.
屈原与郭沫若 ,一古一今 ,生活的时代 ,相隔数千年 ,但是他们的诗作 ,都感情丰富 ,其动人的情思 ,尤能扣动读者的心扉 ,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成为不朽的乐章。分别选自《九歌》与《女神》的《湘夫人》和《炉中煤》 ,是屈原、郭沫若的单篇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者都以抒情见长 ,都是情思绵绵、“剪不断 ,理还乱”的抒情妙品。然而其抒情方式 ,却有同有异 ,甚至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本文就这两首优秀诗歌的抒情方式 ,加以比较 ,以求其同而别其异。一、想象的手法《湘夫人》与《炉中煤》 ,二者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作品 ,只是后…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学群星闪烁的作家诗人银河系中,郭沫若、朱自清、艾青算得上最为耀眼的三颗;在卷帙繁浩、琳琅满目的现代诗作的艺术宝库里,郭沫若的《炉中煤》、朱自清的《煤》和艾青的《煤的对话》,又是三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们既是爱国主义牺牲精神的绝唱,又是对光明的追求和礼赞。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诗人们报效祖国、热爱中华的感情升华的艺术结晶。这些杰出的咏煤诗,虽写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以倾吐炽热真挚的眷念祖国的情绪而著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间.作者从五四运动发生前后几年直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一直旅居在日本博多湾上.作为一位敏感的哲人和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郭沫若当时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脉搏的跳动,正确地看  相似文献   

8.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别林斯基)。普希金说得更生动、更形象,他形容自己写诗,是“把一块正在燃烧的赤炭塞进我剖开的胸膛”。感情多么强烈!《炉中煤》正是郭沫若先生胸中的“一块正在燃烧的赤炭”,作者把最真、最纯、最美的浓烈的感情融入诗中,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时代的恋歌。《炉中煤》作于1920年初,当时作者正在日本留学,可是,“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气”,使他格外怀念自己的故土,深知做一个弱国的国民的苦处,因而更加向往祖国的强盛。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9.
一、神奇的超现实形象《凤凰涅槃》以其浪漫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而成为《女神》诗集的奠基之作,熠熠闪光的凤凰形象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艺术群像之一.六十七年前郭沫若笔下的凤凰形象的一举问世,是极富推陈出新的独创性的。它既有别于《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一类的比喻形象,也不同于《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一类的自我形象,确切地说,它是熔中外神话传说于一炉而创造的闪烁着奇异色彩的超现实形象。正因这样,《凤凰涅槃》才以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流传于  相似文献   

10.
《炉中煤》这首诗,是郭沫若1920年在日本留学时写的。粗看上去,似乎是痴心少年的一首情歌罢了,因为激情似火,把自己比做了燃烧的炉中煤炭,“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还是比较新颖的。然而这首诗的副标题,却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这就是说,诗人乃是把祖国比做了自己的爱人,恋恋深情,其实是为了故乡而燃———为江山不为美人。如果你还记得《老残游记》里把中国比做面临沉没的大船(有空不妨看看这个中国版的泰坦尼克),还记得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把中国比做衰老的母亲,记得舒婷在她的诗里说祖国呵“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肖苗写的一首诗——《检查》。诗的语言有如山乡小路上随处可见的石子,诗的情感却像红彤彤、火辣辣的炉中煤。  相似文献   

12.
迄今,注释郭沫若旧体诗词的有:《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纪游诗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郭沫若少年诗稿》(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郭沫若楹联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于五家注释,我曾写过几篇文章,提出了某些不同意见。兹综合近向研究所得,撰写此文,再向诸家求教。如一得之见可取,幸甚,倘倒白为黑,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13.
一、单班进择.1.李大钊在《“今竹中,用“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 停留”来证明“今最易丧失”,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C.对比法B.演绎法D.类比法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之迁”的典 故.主要是为了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的 A.怪官B.拒谏 C.致怨D.征利3.屈原《国疡》描写战斗的进程,主要表现方法是 A.侧面供托B.对比描写 C.场面描绘D.象征暗示4.《上邪》中情景交蔽的特点是 A.移情于景B.自然天成 C.因情造景D.融情于景5.郭沫若《炉中煤》中“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 样的心肠”,主要采用的修辞是A.借代B.比喻 C.…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诗歌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一大成就,诗集《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等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一、《女神》的思想成就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女神》最为突出的思想特征.①《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对新生祖国的憧憬与追求。《凤凰涅(般木)》是最有代表性的诗篇,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是充满彻底反叛精神和向往光明的爱国主义诗篇.诗人借用凤凰象征中国,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中国的否定,凤凰更生,象征着五四以后中国的新生.同时也象征着诗人自我的更生。眷念祖国情绪的《炉中煤》是诗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的《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一、二、三、四卷已相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对郭沫若原著中某些史料引用及立论明显错讹之处,作了注释,说明郭说之不确。这些都表现了编者注释时严谨的态度,这对深入研究郭沫若很有好处。但编者注释时亦有疏忽之处。如《郭沫苦全集》  相似文献   

17.
由卜庆华副教授撰写的《郭沫若评传》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最近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它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郭沫若作家、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完整生动图景。这是对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化成  相似文献   

18.
《女神》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创作的部分诗歌的合集,它奠定了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文学界、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该作品所接受的日本文化的影响,从郭沫若的日本留学体验、日本国内对《女神》的研究、外来文化的接受对《女神》创作的影响等三方面考察了作品在创作及研究等方面受到的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卜庆华副教授撰写的《郭沫若评传》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最近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它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郭沫若作家、学者和政治活动家的完整生动图景。这是对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化成就总体研究的一个丰硕成果。它对于了解郭沫若的文化心理、创作个性及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杰出贡献,对目前方兴未艾的郭沫若研究工作,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全书共二十六万字,分十五章四十三节,比原版增加了约十万字。  相似文献   

20.
在《女神》问世后两年,郭沫若的第二部诗集《星空》出版了(初版时为诗歌、戏曲、散文集,一九五七年编《沫若文集》时,《星空》收入第一卷,只收诗歌和《孤竹君之二子》、《广寒宫》二诗剧,散文分别编入第五卷和第七卷。本文谈的是诗集《星空》)。《女神》的大多数诗篇写于“五四”高潮时,是一九一九年下半年至一九二○年上半年,郭沫若诗歌创作爆发期的产品。《星空》写于“五四”退潮时,是郭沫若在初步接触了祖国现实,感受到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