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综合的“大一统”特点。秦汉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完成期,这对戏曲文化的孕育是至关重要的。元明以来,大团圆的戏曲结构模式已经形成。戏曲方面的大团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和”的情节,戏曲的团圆模式是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和”、“大一统”的理念的。  相似文献   

2.
"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命题,其关注的焦点是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整体生长,因具有偏颇审美特性极易引发偏颇的审判,耐人寻味。本文依托中国古典戏曲范畴,仅在宗教方面浅探戏曲教化的渊源。古剧的产生和发展和宗教的关系密切,宗教文化锻造中国古典戏曲教化的三种模式:走下神坛等级鲜明的仪典模式;超乎个人禁欲绝情的集体模式;欲罢不能来返现实的报应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华"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关公精神的灵魂。关公忠、义、仁、勇精神,内含并多方面体现"大一统"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统一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弘扬关公精神,以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翻阅中国古典戏曲名篇《牡丹亭》《西厢记》《荆钗记》,翻阅《赵氏孤儿》《琵琶记》《窦娥冤》等,我们不难发现"才子佳人""大团圆"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理念,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客观地认识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才子佳人""大团圆"形式。  相似文献   

5.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文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探讨如何促进"文化自信"在艺术教育中的践行,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学习的新课题。戏剧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中国几百年的文化沉淀与艺术价值。戏曲作为戏剧之精华,中国文化之"国粹",将戏曲的学习和教育注入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使学生从小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热爱中国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当代中国社会基础之上的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主传统与以其他文化为内容的次传统相结合共同塑造了当今中国的文化,多种文化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产生了当今中国包括自强向上精神、"大一统主义"、中庸精神、科学和平等观念等为内容的文化取向,多种文化取向决定了未来中国的新文化必将是法治背景下的普世和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学校组建戏曲社团,弘扬戏曲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本文就组建戏曲社团,传承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戏曲是古代艺术的精华,凝聚着华夏文明的美学思想精髓。目前译界对戏曲的翻译研究较少,尤其是在经典戏曲英译文本对比研究方面还很欠缺。文章立足于戏曲的民族文化之根,在翻译美学的框架内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的对外译介,以《长生殿》的两个经典译本为例,从戏曲修辞英译的"凝炼美"、戏曲人物台词英译的"含蓄美"、戏曲曲词"诗性智慧"的传译等方面来传递中国戏曲特有的"诗意的芬芳",以期达到文化传承以及对外译介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文化角度审察,秦代承继传统而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这种思想自身又成为一种传统,对其后中国历史的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缺乏必要了解,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中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周彦 《华章》2009,(17)
豫剧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中的优秀一支,她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面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局面,豫剧艺术通过"梨园春"这个传媒平台得到了成功地宣传和弘扬,让这门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大放光彩.本文论述了豫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梨园春"的成功经验发出深思,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不能远离大众.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材的思考是历史教学设计的起点。学术积累推动教学逻辑的形成,助力教学设计创新。本课的核心设计围绕辽国开创、元朝发扬光大的二元制统治模式,其扩大和稳定了"中国"的统治秩序和疆域,突出了元朝通过行省制等制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秩序,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统一。同时,本课设计以地理地形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认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和统一,进而更形象生动地认识北方少数民族二元制模式及元朝大一统秩序。  相似文献   

12.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精华,两千多年来,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构建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政治秩序.虽然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政治分裂和被外族入侵,但总在大一统思想理念的影响下,走向新的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大一统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我们建设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建设民族精神家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精华,两千多年来,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构建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政治秩序。虽然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政治分裂和被外族入侵,但总在大一统思想理念的影响下,走向新的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大一统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我们建设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建设民族精神家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其文化内涵也是我国古今社会生活的真切反映,它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令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传承方式焕然一新,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需要,我国传统戏曲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谭月 《儿童音乐》2014,(8):60-62
正中华民族有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算是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多元化的文化生活中,戏曲艺术已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如何传承戏曲文化,激发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成为音乐教育者的首要目标。2013年初我校有幸成为"湖南省戏曲进校园,小学生学戏曲"的试点学校之一。乘着推广普及传统戏曲的东风,我校以京剧、花鼓戏为主,让戏曲走进了课堂,唱响了校园。为了让戏曲顺利进入小学生课堂,我们首先向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他们对戏曲进课堂的看法。同时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主流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视文化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崇尚贯注王道精神的大一统政治理念,主张以文德教化为主要战略手段构筑华夏文明主导的和谐的天下秩序.这种文化战略的理论基础是"华夷之辨"与"华夷共祖"的文化族群观念;"尊王攘夷"与"用夏变夷"是具体的战略手段;"亡天下"与"王天下"表现了文明的自我警示和最高理想.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文化战略思想,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播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团结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地方戏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戏曲艺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寓教于乐,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整合戏曲教育资源、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等三种途径将戏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传承文化的双赢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高校开设《中国古典戏曲赏鉴》这门选修课程,将使现代大学生们在感受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本文针对中国古典戏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轻松的心情来品味中国古典戏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曹操对秦汉大一统思想文化模式的突破马育良曹操思想及其政治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对秦汉帝国大一统文化模式的某些突破。秦汉文明的典型特征是大一统帝国样式。自秦始皇、李斯始,统治者和士大夫就都想以一种文化模式来规范、框架整个社会的精神和经济生活,漠...  相似文献   

20.
认同华夏与中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中华大一统文明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即使如南北朝纷争割据的各政权也以争夺中华文化正统为荣,这正是隋唐得以实现大一统的精神支柱.“文化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和趋势,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都对文化中国的坚守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武则天是初唐时期文化中国的一个特殊文化符号.她适应南北朝以来文化中国大一统认同的潮流,以《周礼》为号召,推动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促进多元一脉的民族文化国家的发展,提升大一统的国家形象,继承有唐“以文治天下”的传统,亲撰《臣轨》,倡导“以道德化天下”,在中国官德教化史上留下了靓丽的一笔.她为文化中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