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和其他很多作家的作品一样渗透着强烈的宗教意识。本文试图应用基督教的某些理念来诠释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分析小说中人物追求信仰的历程和救赎失败后陷入的一种苦难宿命,以及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某种希望——通过救赎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麦卡勒斯高度关注人类生存境况。她的首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一主题。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出发旨在探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人物米克面临生存困境时的自由选择。在南方淑女为规范形象的社会压力下,米克的男性性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冲突使她备受折磨。最终她选择模仿传统妇女形象。通过描写米克的挣扎、痛苦,麦卡勒斯成功地激起大众对处于父权制文化下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7,(5):67-71
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对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进行解读,探究小说中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揭示话语之间的"颠覆"和"遏制"权力模式。"假小子"的反抗,是对"南方淑女"传统的颠覆和挑战,"假小子"的回归,是颠覆性元素被社会主流话语收编的过程。麦卡勒斯通过少女米克的经历,以"性别模糊"对摆脱南方淑女传统进行尝试,既是强烈指责美国南方霸权文化对个体自由扼杀,也体现出作家对南方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文对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析,对小说的互文性、复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裴岚 《中国研究生》2009,(12):58-60
美国南方文学的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23岁即以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llter,1940)一举成名,这部作品在兰登书屋、美国“现代文库”评选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排名第17。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著名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主题之一就是对于父权社会中女性命运,尤其是对南方女性命运的描写。《心是孤独的猎手》,作为麦卡勒斯的处女作,自出版起,就受到各方评论家的关注,但大多数评论主要集中于对小说中孤独主题的分析。然而,除了对人与人之间隔离状况的描写,麦卡勒斯还试图将《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女主人公-米勒描写成雌雄同体的“变性人”,从而利用这种被解构的女性呈现出父权社会在女性通往自由之路上所展现霸权。“雌雄同体”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的描述当中,现主要传达者一种对人类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期盼,是一种超越的完美人的存在。尽管在霸权之下米勒最终还是难以摆脱回归南方淑女的厄运,但麦卡勒斯通过对米勒的雌雄同体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摆脱是南方淑女摆脱传统“刻板形象”上的努力,并对她们从禁锢的意愿与个性中解放出来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辛格、米克和比夫的分析入手,解读麦卡勒斯式的孤独。哑巴辛格的瓤独源自于他走不出年少时的阴影,最终选择自杀;而男孩子气的女孩米克的孤独在于其对青春期成长过程的不适应:咖啡馆的比夫与孤独斗争的方式是努力实现自我与身份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波特中短篇小说创作艺术探略韩漱洁在美国南方小说女作家群中,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以描写病态的暴力著称,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4)以表现孤独心理闻名。她们的作品都具有南方小说怪诞的特色,现代主义色彩较浓厚。凯瑟琳·安妮·波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酷儿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的兴起。"酷儿"主要指性取向多样性和社会性别身份不稳定的人。近年来,酷儿理论广泛运用于研究文学作品中。《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中的人物辛格,米克,比夫。三个人都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酷儿"。本文主要讲述在酷儿理论下文中三个人的酷儿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孤独的爱。  相似文献   

11.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论文首先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评析。认为它运用的回环追溯的叙述手法,抚今追昔,强化了悲剧气氛。其次对小说的情感话语和模糊语言进行分析评价。最后诠释了小说展示主题的童话——神话语境,在浅表层次探讨了小说复义主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中极负盛名的女性作家,其娓娓道来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内心的孤独、精神隔绝以及无处遁逃的孤独宿命,使她获得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本文以麦卡勒斯的两部代表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为文本,以宿命论为分析视角,旨在从偶然、巧合、预示和象征这几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宿命意识,探究麦卡勒斯式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真理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当代美国批评家瓦特·爱伦称她是“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作家”。其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位列美国现代文库“20位百佳英文小说”第十七。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麦卡勒斯擅长用诡谲、神秘、  相似文献   

14.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诞人物形象和展现孤独主题来表达她本人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孤独的主题除了始终贯穿在麦卡勒斯所有作品中,还烙刻在她个人生活各个层面。以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的美国社会和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历程为背景,试图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物形象分析,展示麦卡勒斯对孤独起源的思考和对摆脱孤独办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心是孤独的猎者》是卡森.麦卡勒斯的名著之一。通过对一个有很多悲微小人物的小镇的描写,麦卡勒斯表现了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精神孤独感。而其时缓时急、时快时慢的独特叙事方式节奏更体现出其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刻画了一个颇具男性特质的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的女性形象。原本女主人公能干且富有,受到镇上人们的敬畏;后来她爱上自己的表哥,变得柔顺且忍让,却被自己的爱人背叛,失去财富和斗志,成为一只可怜虫。女主人公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质,但当两种特质开始融合的时候,她却被整个社会所背叛和抛弃。由此可以看出,两性同体在男权社会中只是女性的一种美好的理想,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当代美国批评家瓦特·爱伦称她是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作家。其成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位列美国现代文库20位百佳英文小说第十七。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麦卡勒斯擅长用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一个与爱同样永恒的主题——孤独,这种独特的气质使她拥有众多麦迷。与充满喧哗与混乱的现实生活相比,  相似文献   

18.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小说一直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形式,并出现了像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等一批举世闻名的大文豪。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生代作家不断涌现。在这璀璨的群星中,卡森﹒麦卡勒斯作为一个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独特艺术技巧的作家,成为美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9.
《树·石·云》是美国南方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于194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南方工业小镇哥伦布为背景.描述了在一家咖啡馆里一个疯癫状态的流浪汉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小说虽然短小,但是却依然体现了麦式作品独有的生存悖论和对爱之无能的探索,是麦式被人津津乐道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就《树·石·云》中的生存悖论做一解析,以期能更好的了解该篇作品和麦卡勒斯对于生命及人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南方作家之一,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1947)一发表就立即震惊美国文坛。双性同体的性格是她笔下人物的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但是现有的双性同体解读容易最后落入探寻作者生平和性格特点的窠臼中,故而忽视了麦卡勒斯文学创作的初衷。如果运用哈贝马斯的性别交往理论来解读麦卡勒斯的双性同体,就不难发现麦式双性同体的创造性:它是矛盾的,不确定的,流动的,富有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