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邓小平论新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一关键性的问题,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对新时期的两制关系提出了独到的理论见解,并进行了实践中的运作.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时代主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研究时代主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理论,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执行党和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它既概括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又从理论上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客观上构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式提出了崭新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这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大贡献,它的创立者和阐发者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这一学说最主要的代表作,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内部矛盾中的各种关系也经历了剧烈的震荡和变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之一。1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客现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的思想武器,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时代主题,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毛泽东“两阶段”论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在指导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方面 ,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它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理论,有深刻的现代化内涵。迄今为止,现代化经历了传统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社会主义也可以划分为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只有从现代化角度,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问题,但是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实际上渗透和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价值思考,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之付诸于实际。这就使得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表现为一种实践性探索。邓小平主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根本价值目标、实现途径及其基本价值评价标准的揭示,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问题,但是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实际上渗透和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价值思考,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之付诸于实际。这就使得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表现为一种实践性探索。邓小平主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根本价值目标、实现途径及其基本价值评价标准的揭示,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正确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的回答进行了分析论述,论证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一问题回答所构成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新的社会主义观,并完整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从而阐明了一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一大亮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三大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逐步明确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初步构建起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体系,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又一次伟大飞跃,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这标志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尽管这一过渡因提前结束而存在着失误与遗憾,但从历史的大尺度与中国的发展来看,这一过渡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成功转型,它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历史合力中,理论罅漏、实践需要和苏联的榜样引导是三个重要的原因。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失误与偏差启示我们:要立足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斯大林等前苏共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进行过积极努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陷入了不少误区,付出了沉重代价。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发展性特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大理论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种特性,对我们正确认识党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政治目的(共产党的领导)与经济手段(现代化建设)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它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左”、右两种思潮的理论根源提供了依据: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经济上。它要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决定论(认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么表现为一种经济效果决定论(论为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左”、右两种思潮的理论根源:右的思潮,也就是反对坚持政治原则;“左”的思潮,则是不知应从政治原则方面去判断姓“资”姓“社”的问题。因此,只有彻底扬弃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才有利于排除“左”、右干扰,为改革开放摈除精神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