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竞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15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体重/身高指数、最好比赛成绩年龄、竞技年龄、竞技年限等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竞技特征,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国际田联公布的24位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年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其最好比赛成绩、最佳竞技年龄、退役年龄、竞技年限等参数,旨在了解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动态竞技年龄特征,为我国跳高项目训练过程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100m速度、速度利用率等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竞技特征,提高和保持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20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体重/身高指数、最好比赛成绩年龄、竞技年龄、竞技年限等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竞技特征,提高中国跳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07年世界男子网球世界排名前50位的选手进行身体形态、地理特征和技、战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竞技年限等参数和比赛中技术特征及世界男子网球竞技发展格局,为了解世界男子网球竞技规律,提高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竞技特征及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竞技特征及实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110 m栏、撑杆跳高、100 m、400 m成绩突出,速度类项目得分能力强;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个单项、整体实力、项群整体实力与世界水平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年龄分布特点和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偏小,成长期短,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小且竞技保持阶段时间短,进一步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11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铅球运动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身体素质各子项进行灰色白关联分析,得出影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成绩的主次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及各个子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铅球投掷运动科学化训练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以广东省优秀男子水球运动员25m、50m、100m、200m、400m和800m自由泳成绩为研究内容,对运动员的游泳能力予以科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各项游泳成绩在百分位数法及百分制评分法中有对应的等级和得分;广东省优秀男子水球运动员中,国际健将的RSR值均较高,最高的为0.81,整体RSR值较为理想,2人属于优秀等级;而国家健将运动员RSR值较低,大部分属于中等级别;以RSR值为依据,建立游泳能力中等及以上运动员的权重模型,各指标权重存在差异,以25m和200m自由泳所占权重较大。另外,按照百分位法制定广东省优秀水球运动员游泳能力综合评价标准,以此标准评定运动员游泳能力,为水球运动员游泳能力的评价提供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优秀的男子中跑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缩小与亚洲乃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广大中跑教练员科学的安排中跑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合肥站的我国优秀的男子1 500 m运动员各段落途中跑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优秀的男子中跑运动员塞.科相比,我国优秀的男子1 500 m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在第二、三圈的平均速度上,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优秀的男子1 500 m运动员在第二、三圈的缓冲时间延长、后蹬时间缩短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
对1978~1989年世界前25名的田径运动员的有关年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上,投掷运动员高于跳跃运动员,而长距离跑运动员又高于短矩离跑运动员;在男子800m、3000m 障碍、跳高、铁饼和女子马拉松等项目中,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呈增长的趋势。为了合理安排训练,确立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对各田径项目运动员的最佳年龄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2.
关于罗伯斯110m栏竞技状态与竞赛特征的训练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现代训练学角度对110m栏世界纪录保持者罗伯斯2006年至2008年间竞赛特征和成绩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近几年竞技状态的变化,发现罗伯斯的竞技状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竞技状态稳中提升,罗伯斯2006年和2007年采用的是单周期训练模式,2008年采用的是双周期训练模式,每年参加室外比赛10次左右,重大比赛前安排一系列的比赛,大赛后积极参赛,延续竞技状态,最佳成绩出现在6、7、8、9月份。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向2220名男女中国运动员实施了开发于日本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中国运动员平均年龄20.1岁,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和专业运动员。因素分析验明了6个运动认知物质焦虑因素,即社会评价、比赛准备、竞技水平发挥、失败、对方实力以及受伤。经过标准化程序,得到了用于中国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国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她们的运动寿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运动寿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1)我国优秀400 m栏运动员达到竞技最高水平的年龄偏小,保持高水平的最佳竞技能力时间较短,退役过早。2)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范围在21-25岁之间,保持竞技年龄段的年限较短一般为2-5 a,整个运动寿命较短。3)影响我国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为:训练学因素、社会-教育学因素、医学-生物因素、心理学因素。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动态的,是各个系统总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高脚马、押加、项竹杠等竞赛项目进行研究,探讨其竞赛规则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竞赛理论,提出改进、完善竞赛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调查、专家访谈和借助一定的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武术世界锦标赛散打比赛的成绩,重点对目前已举办的三届散打世界杯赛的男女各级别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在国际性的大型比赛中所处的优势及劣势,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武术散打运动在我国继续保持领头羊的优势发展地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世界运动会技巧比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届世界运动会技巧比赛是新世纪的第一次比赛,也是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2001-2004年新国际技巧评分规则和难度表的首次使用。本文通过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对这次比赛进行分析,以透视新世纪技巧运动的走势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被誉为国际间交往的“第一媒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以体育、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国际化社会交往平台,对北京打造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塑造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模式包括:政治模式、体育人才交流模式、体育赛事推广模式、体育文化创意经济模式等,其发挥着促进中外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与接纳,展示现代中国人文风貌和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体育文化创意的相互影响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篮球项目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竞技能力是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根本,篮球项目竞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1)先天的遗传因素,如体格、体形、运动素质潜力、专项运动智力等;2)后天的训练及培养因素,包括训练、管理、竞赛等等。能否科学地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形成和提高篮球项目的竞技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影响篮球项目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提高篮球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运用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人口、国际运动成绩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管理体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中国高级教练员的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阐述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为发展对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