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亲不累     
那天,父亲从地里挑回一担山芋,倒在地上,正要挑起空筐走,我跑过去一屁股坐进一只筐里,要他挑我到地里.父亲捏捏我的小胖脸蛋儿,从门口搬来两块土坯,放进另一只筐里,挑起来……于是我在颤悠悠的箩筐里和着父亲哼哼唧唧的小调儿,张开翅膀,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拔萝卜     
今天,爷爷挑着箩筐,带我去菜地里拔萝卜。我们来到萝卜地里,只见萝卜的长势十分喜人。绿油油的萝卜缨子下面露出小半截萝卜,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扎着可爱的冲天辫儿。这时,爷爷弯着腰已经开始拔了。看着爷爷毫不费劲地拔出一个萝卜,我的心也早就开始痒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手握着萝卜缨子就拔,可是任凭我怎么努力,萝卜就是纹丝不动,仿佛跟我作对似的。我使出吃奶的劲儿,猛地用力一拔,却“咚”地一下坐在了地上,手里  相似文献   

3.
摘西瓜     
爸爸带我去摘西瓜. 爸爸穿一件红色背心,拿着两个袋子和一根扁担. "为什么不拿箩筐挑?箩筐稳当得多."我说. "箩筐是稳当,但箩筐重,拿袋子轻松些."爸爸回答. 我们走了十几分钟小路,来到田里,开始摘瓜.秋天了,瓜儿不是很大,但袋子也装不了几个,一下子就装满了.我也拿出我带来的一个袋子,说:"我也摘几个回去." 爸爸瞪了我一眼说:"你摘瓜干什么?摘多了一下子吃不完,就不新鲜了." 我停住手,依了爸爸. 爸爸挑上西瓜,开始在田里走.我两手空空,跟在爸爸后边.爸爸小心翼翼地上了田间小路,两只手一前一后地扶着两个袋子.扁担颤悠悠的,压着爸爸肩上的老茧.跨过几道田坎,穿过几丘稻田,爸爸气喘吁吁的.他停了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这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两只水桶中的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他回到家时这只水桶总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  相似文献   

5.
真实的父亲     
父亲是个收破烂儿的。打我懂事起,父亲就一肩挑着两只箩筐,大声吆喝着走在曲曲折折的乡间小道上。记忆中的父亲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早出晚归。傍晚他挑着箩筐进家门的时候,那里面都会装有或多或少的“宝贝”———在别人眼中是些破铜烂铁废书旧报什么的,但那可是父亲走家串户得来的收获,同时也是我们一家人的生计所在啊。回家后,父亲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他的劳动所得分门别类地堆放在小屋的角落里,塑料、铜铁、书报,分别放好,以免混杂。待到有一定数量的时候,父亲就用箩筐把它们装起挑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卖,以换得油盐钱。慢慢地,…  相似文献   

6.
歇歇脚再走     
祖父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却不幸被命运发配到码头挑鱼,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耗掉他大半个人生。因为没有在子孙面前炫耀的资本,所以祖父一生言语格外吝啬,当然这种吝啬多少有些凝炼的意味,我在骑木马扬竹鞭的时候问过他:“挑鱼累吗?”  相似文献   

7.
<正>卖小鸡的挑着两箩筐小鸡蹲在门口卖。我妈妈过去问:“怎么卖?”那个老头儿揭开筐盖,把手一摊,说:“便宜,5角钱一只。”妈妈站着拿不定主意。我在门后早就听到小鸡们叽叽叽的呼唤声了,赶忙跑到箩筐跟前。  相似文献   

8.
一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辗转多变,我也在不断地被雇请的箩筐挑着从一所学校走到另一所学校.到六岁多的时候,满以为可以上学念书了,没有想到校长不同意,规定教师的孩子必须带头读幼儿园,待七足岁后才准予上学,这样,我在同年级的学生中,始终比正常入学的大半岁.  相似文献   

9.
全文亮点是"把‘一块砖重’和‘1克’相连"——无理而妙,承载亲情之重!此亮点得到了前文"一个工人楼上楼下一趟趟地挑砖,看着他吃力的表情,我知道那两箩筐砖很有分量"和"他要像一个母亲,为孩子梳出最漂亮的辫子"的映衬。此文还需要升格:将两个映衬的句子展开写,写出独特的情节。  相似文献   

10.
捏面人     
他是个捏面人的老头,挑着一个担子,担子头上插着些用彩面捏出来的小人,一个个神采奕奕,仿佛眼珠子马上就会转,嘴皮马上就会动。他挑着担子转悠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街头巷尾,每到一处,便引来许多孩子围着担子看。孩子们看担子上的面人,也看他如何十指翻飞地捏面人。而他呢,则看那些孩子,看哪个孩子最中他的意。  相似文献   

11.
五分钟     
儿子从能摇摆走路时起,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一岁多点的孩子能对地上来回搬家的蚂蚁看上半个小时一动不动,我对着迷的儿子讲述了小蚂蚁为什么搬家的道理。没想到从此以后,儿子更是迷上了这些小东西,他抓来蚂蚁、蜗牛等,回到家放在瓶子里看个没够。我懂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发展孩子智力的巨大作用,但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可对两岁的孩子又难以讲清道理。有一次他正着  相似文献   

12.
小偷     
谭峰是我在小镇上的唯一一个朋友,他跟我同龄,那会儿大概八九岁,住在我家隔壁,他父亲是个铁匠,母亲是农村户口,家里一大堆孩子,就他一个男孩,可以想象他们家的人会有多么宠爱他。  相似文献   

13.
雏燕学飞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晨练归家,看到楼前的花园内,邻居家两个4岁的孩子,在观看一只畏缩在地上的小燕子。那只小燕子脑瓜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圆圆的小眼睛充满了失望、懊悔,那胆怯的样子着实让人怜惜。远处,离小燕子有20米的电线上,  相似文献   

14.
我们挑着两只箩筐来到人间,前面的箩筐装的是别人的缺点,后面的箩筐装的是自己的缺点。正因为这样,走路时,我们看到的总是别人的缺点,常常会对别人不满,指责抱怨别人,不能宽容别人;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对自己也就特别宽容,特别爱护。这种认识上的反差,久而久之就会与同学发生磨擦,产生隔阂,甚至错误地认为身边没有一个人是好人。 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有害的。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若是只低头看着  相似文献   

15.
一对夫妇有两个儿子,生性顽劣,常常闯祸,连他们的父母都知道,只要小镇上出了什么祸事,准有他们两个参与。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得知小镇上有一位牧师在驯化孩子方面非常成功,就想请他跟儿子们谈一谈。牧师同意了,但要求和孩子们单独谈。于是母亲上午打发8岁的弟弟去,下午再让哥哥去。牧师长得人高马大,嗓音洪亮。他很严肃地问那个8岁的孩子“,上帝到哪儿?”男孩的嘴吃惊地张着,眼睛瞪得溜圆,却不知如何回答。牧师因此用更为严肃的声音再次问道:“上帝在哪儿?”这一次男孩又没吱声。于是牧师再次抬高了嗓门,而且用手指在孩子的脸前指指点点地咆哮…  相似文献   

16.
父爱的力量     
父亲的身体是铁打的,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座可以用来抵挡任何危险的大山。 小时候,他总是把我放在他的肩上骑他的“马马”,他一次能挑别人两次才能挑完玉米棒子。每次他挑着4个萝筐回来时都如一缕轻风似的。他放下担子,喝一口水就又上山去了。他喝水时,水顺着嘴边流,把地面都溅湿了。地上的水,有些是从嘴里流下去的。有些是从身上流下去的。  相似文献   

17.
送公粮     
送公粮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石屏城湧来。扁担在他们肩膀上支格支格地响着,箩筐中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条条道路,象翻滾着金色浪花的河流奔向海洋,人们的口角上都掛着幸福的微笑,好象骄傲地说:瞧,咱们的肩上正挑着58年大跃进的结晶! 玉屏小学的师生们挑着箩筐才出城,一下子就使道路上的人潮淹没了。五年级一个十三岁的男孩贾天相挑着一对很小  相似文献   

18.
卖橘奇遇记     
天刚亮,十四岁的王文天就赶紧起床,先挑了几担水,又立即赶到菜园里,和母亲一起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一树橘子剪摘下来装在小箩筐里,挑着上街去卖。  相似文献   

19.
就凭瘦弱的双肩一头挑着妻儿老小的日子一头挑着农村孩子的前程就凭他酒瓶底儿后的那双眼日夜看护着学校和家里两份责任田他也曾动心于妻子  相似文献   

20.
少年凯歌     
陈凯歌出生于1952年的北京。当时他家住在护国寺旁边,那里小巷星罗棋布,不是叫太平胡同,就是叫百花深处。当年的文墨飘香、小巷人家已成为这位大导演最为难忘的记忆。陈凯歌后来客居纽约时,曾经深情地描写过这胡同里安宁平静的气息:小贩们在春天暖洋洋的阳光下,挑着大箩筐走街串巷,箩筐里装着毛茸茸深黄色的小油鸡。伴随着小鸡门低声而尖细的欢叫,小贩走在围着他的孩子们中间,托起一只小油鸡在手上,指指才吐绿的柳枝,说:“嘿,赛柳絮。”在夏夜的朦胧中,乘凉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