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很多育儿书都告诉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多大时开始学琴,如何开始学琴,却很少在书中指导家长和琴童在什么情况下该理智地终止学琴计划。在学琴之初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学琴的终点,理性、健康地结束孩子的学琴生涯,才是真正的有始有终。孩子是否该终止学琴呢?情况一,孩子学琴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次教育伦理学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许多家长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的前途和健康考虑,而是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替身”,让孩子将来为自己争面子、挣大钱。孩子的肩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例如,有的孩子并不喜欢学琴,但家长认为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有的家  相似文献   

3.
对于平均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学琴、练琴需要老师、父母、孩子三方共同努力。而老师上课的时间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在家中练习,所以家长在幼儿学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三点家长辅导孩子练琴的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李铃铃 《今日教育》2007,(10):47-47
幼儿学琴,有不少是遵照家长的意愿或出于一时的好奇心开始的,若不注重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孩子容易把学琴当作苦事,表现被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可是别人的孩子都在培养特长,自己也不甘落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也加入了琴童家长的行列。回想这一年多的学琴历程真是感慨颇多,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总结以下几点供广大琴童家长借鉴。一、学琴的烦恼及解决策略1.我们的学习形式是集体小班授课,当初选择这种上课形式,一方面是觉得集体环境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团体游戏活动可以  相似文献   

6.
奚萌 《儿童音乐》2013,(7):64-65
与聊城的一位琴童家长交流孩子的学琴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学琴不认真。不论做什么,总是边干边玩,弹琴、吃饭都是……错了也不让给纠正,还和你顶嘴,甚至还用脚去踢琴。"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分析孩子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心力不足,原因是家长在管孩子时"赏罚不明"。家长也承  相似文献   

7.
儿童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能,陶冶情操,提高记忆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针对儿童学琴的特点,教师要注意激发他们学琴的兴趣,选择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并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强调孩子自身的学琴条件,孩子学琴的年龄不是越早越好,不要一味地追求考级,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学习钢琴的儿童与日俱增,家长责无旁贷地充当了陪练的角色,在给孩子聘请专业钢琴教师的前提下,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是儿童学习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在辅导孩子练琴方面,家长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教师还重要,因此树立正确的陪练观念,掌握良好的陪练方法,是家长帮助孩子快乐高效学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钢琴热兴起至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那么什么样的幼儿适合学琴,如何使学琴的幼儿都拥有良好的启蒙钢琴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从兴趣、家长、教师这三个方面作为依据,浅谈幼儿钢琴启蒙不可缺少的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家有琴童,最有感触的莫过于父母。或喜或悲,或哭或笑,都会随着孩子的那一双小手在黑白相问的琴键上舞动而感发出来。然而,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老师能够了解和激发孩子潜藏的艺术天赋呢?根据我自己学琴的经历和辅导孩子学琴的体会。我认为,孩子虽然是学琴的主体,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起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乐器考级(以下简称考级)是每个学琴的孩子都会遇到的。又要到考级扎堆儿的暑期了,面对五花八门的考级机构,考级到底有没有必要?考级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考级的"好处"考级有利于增加琴童间的交流对于长时间接受一对一授课的孩子来说,与其他学琴者、教琴者缺少交流。没有交流,家长就很难了解自己孩子学琴的真实水平到底处在什么位置。从这个角度看,考级恰恰为学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也就比以前忙碌,除了孩子中午要回家吃饭,要送接孩子过马路外,还多出一个陪伴孩子学习的问题。晚饭后往往是家长陪着孩子做作业,星期六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琴学画、学舞蹈……至于生活料理,更是无微不至。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是必要的。但是陪伴孩子要讲究科学,家长要弄明白:陪伴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陪伴孩子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最终不用陪伴,能独立、自信地学习。也就是说,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指导孩子逐步学会怎样独立地完成学习任…  相似文献   

13.
我在幼儿园办电子琴兴趣组,常常有家长来问我:“我的孩子能学好琴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欣赏能力的提高,让独生子女学点东西,开发他们的天资潜力,以给孩子一份精神的财富,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趋势。可是,并不是家长们决定了做什么就一定能做好什么。特别是对大额投资的培养,有必要在作出决定前综合了解你的孩子,打听一下别人的经验,全面衡量自身的条件是否能使你们的选择不但有个好的开头,更有一个精彩的结尾。在此,我把对幼儿学琴的一些体会告诉家长,供那些准备让幼儿学琴的家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弹钢琴,是眼、耳、口、手同时参与的一种活动,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提高。孩子通过弹奏的训练,不但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常认为,学琴的主体是琴童,老师的指导是关键,而常常忽略家长的作用。其实,家长在琴童与教师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育追求的是素质教育,即儿童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代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美育的培养。加上当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学琴人数日益膨胀,逐渐掀起了一股"钢琴热"的潮流。然而,当今钢琴教育的现状是学琴人数快速增长,学琴质量却逐渐下降。不少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丧失对这门乐器的兴趣和热情。音乐和技术是学琴的两个方面,技术训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音乐吸引孩子,而不是枯燥的进行反复的机械训练。对于儿童音乐教育者而言,应该牢记只有培养儿童的兴趣,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提高儿童的音乐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学琴热潮愈演愈烈,其中喜忧掺半,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学琴态度的忽冷忽热,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快乐之路!要想在这学琴的“马拉松”式的长跑中坚持下去,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钢琴是何等重要。快乐应当与琴声同在,快乐应当伴随孩子成长。1.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学钢琴时总是用督促性的话语“快练琴吧”“一定得好好弹”之类的话,其实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会很不舒服,容易失去学钢琴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孩子们觉得弹钢琴不是苦差,而是轻松、快乐、好玩,他们的兴趣才会被唤醒,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开始加大了对儿童艺术教育方面的投资,钢琴以它丰富的表现力和系统的教学手段而受到家长们的欢迎.许多家长为孩子购买钢琴,聘请钢琴教师,让孩子踏上了学琴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掀起了一股“学琴热”.许多家长都送孩子去学习弹钢琴,他们的初衷都很美妙,希望孩子和钢琴结缘,提高音乐素养,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但是,学琴者大部分都半途而废,能够坚持下来的家庭不多.造成放弃的原因有许多,最重要的是一开始没能培养好孩子的练琴习惯,导致越练越觉得难,只想逃避,家长也觉得身心疲惫,只好作罢.为此,要努力培养孩子练琴的好习惯,比如养成用心聆听、慢速练习、先看后弹、精益求精等习惯,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下去.  相似文献   

19.
电子琴因其携带方便,表现力强,演奏方法较为容易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实际生活中,从广大琴童的学琴经历来看,部分教师和家长在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在此,我想以自身的教学体会就三个方面谈些想法。误区之一:学琴年龄越早越好。现代家庭对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许多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家庭里诞生一个“莫扎特”式的神童。有的家长甚至毫不犹豫地把2、3岁的小孩带进琴房,他们认为孩子学琴年龄越早越好,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扎实的“童子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人皆有之,但学琴亦不能违背一定的教学规…  相似文献   

20.
陈巍岭 《幼儿教育》2008,(11):40-41
<正>Q1是孩子自己闹着要学钢琴的,可半年之后他又不喜欢了,请问如何让孩子喜欢练琴?大部分孩子当初闹着要学琴是因为其他人在学,以为很好玩。半年后一旦没了新鲜感就容易产生这个问题。音乐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家长需要细心地观察和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