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老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渎、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可是现实的小学语教学往往只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显然,这样做有悖于学生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即书面语言、文章、文字、文学。它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  相似文献   

3.
孙建敏 《天中学刊》1998,13(1):117-118
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去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我们知道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口头交际能力指的是听和说的能力,而书面交际能力指的是读和写的能力,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因此,从学生一开始学习英语,教师就应当注意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在有限…  相似文献   

4.
“说”是语文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中的“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寻找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从而导致了轻“说”重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6.
孙淼 《教师》2008,(16):82-82
叶圣陶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直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渎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减损。”  相似文献   

7.
听、说、读、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及时有效地吸收、处理、运用信息的必备技能,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经为此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称为‘语文’)叶老精辟地阐明了运用口头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主要依靠书面字和口头语言这两条渠道。而在这两条渠道中,口头语言的交流占据了主渠道的地位。就我们现在的语学习而言,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语学习的四大块——听、说、读、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演讲由此成为我们学习语的一个颇具活力的“节目”。  相似文献   

9.
余吉 《辅导员》2009,(19):35-35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因而,要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充分发展,并且有自我的个性,就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笔者认为应该“文”与“语”“两条腿走路”,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谈“说”     
“说”是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从听、说读、写的关系来看,读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过程。而“说”是以独立思维为基础,直接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说”可以说是读的提高和发展。写要以“说”为基础,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过程,只有会说,才能写好,“说”就是写的开始。足见,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重此轻彼。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视读写,而忽视“说”的训练。有的教师觉得,考试不考“说”,于是平  相似文献   

11.
吴永萍 《考试周刊》2013,(37):35-35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张志公先生也说:"需要有足够的语  相似文献   

12.
一、听说教学的意义   听和说是语言信息口头交流的过程,读和写是语言信息书面交流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读、说、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由此可见,听说教学与读写教学处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没有给听说教学以应有的地位。尤其是中学阶段,听说教学完全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领域。目前,我国听说教学材料缺乏,进行听说教学时教师也是随心所欲,各自为政。没有专门的听说训练时…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包括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谓之语,书面语言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听和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主要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由内而外的表达,主要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着重是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要使学生具有这种本领,就要从低年级抓起,重视说话写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说话是一种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读写听说,如同“读”与“听”异曲而同工一样,“写”和“说”也同工而异曲.既然“写”要有条理、分主次,讲究逻辑性,那么“说”也就不可或缺,“写”和“说”都用于表达.然而,“写”用于书面表达,而“说”在于口头交际.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一九二四年,老教育家叶圣陶就在《教育杂志》十六卷第六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并且特地以“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作为这篇万言长文的副标题,把说话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总枢纽提出来,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这里,他不仅给“语文”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把学习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建设者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准确地、熟练地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从这一点出发,迅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在人和人的交际中,总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听”、“说”是口头语言,“读”、“写”是书面语言,这四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各有特点,不能互相代替,在语言训练中都应该重视。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然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就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这四方面的技能又是一个统一体,不可分割。但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位的。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听读领先,说写跟上”。因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加强听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学科,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发展合作精神。”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对语文下过一个再通俗不过的概念: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里的“语”指听和说;“文”指读和写。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构成语文能力的两条腿,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口头语言)、读写(书面语言)的能力,使两条腿并行前进,健康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语…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由此可见,"听"和"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