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90后”大学生正成为当前高校最主要的就业群体。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呈现出喜忧并存的鲜明特点。家庭、学校、社会等应共同努力、协同做好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工作。尤其是高校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着力推动各中小学校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留守"学生在六盘水市水城县农村中学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由于远离父母,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方关爱。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3,(11):35-35
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来源于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拨款,这表明公立学校在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原住民学生、新移民家庭学生以及其他需要特别教育的学生方面在充当“举重选手”的角色、毕竟,当一所学校中拥有大量来自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时,  相似文献   

5.
学校、家庭、社会犹如"三条腿"支撑着教育这个"桌子",但是,当前家庭、社会的教育氛围不能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而是"一长两短",在某些方面,家庭、社会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工作质量,影响着未来公民的素质水平。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必须关注社会,走向家庭,对来自各方面多、广、杂的种种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给予学生必要的协调和正确的导向,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的可控性。通过对学校、家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教育中,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均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和社会,二者对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如家教名言中所说的"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拓宽教育思路,在发挥教师和学校能力的同时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营造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8.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张晶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中华民族德育的根本。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由所生也。”这就是孝的分量,这就是孝的尊严。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应该从这一根本上起步。离开孝道,其他的教育将大打折扣。因此,我校提出“以孝立德”的口号,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一二三四”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从“孝敬父母”这一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起步,努力引导学生将孝敬层次由“养亲”、“孝亲”向“尊亲”、“推恩”提升,将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推广到爱集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境界,实现基础道德向崇高理想的飞跃,达到以孝促礼仪教育,以孝促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微观社会环境与青春期教育尹建国微观社会环境是指学校、家庭、邻里街坊、娱乐场所以及与青少年交往的人群及个人。青春期教育与微观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微观社会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青春期教育的成败。一、学校与青春期教育学校是青春期教育的主阵地。由于学校教...  相似文献   

11.
王宁 《班主任》2021,(2):5-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期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既依赖又冲突,既独立又互相渗透,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常听到家长抱怨学校教师给家长布置许多任务,家长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孩子的课后作业辅导之中,家长认为自己是在替教师做工作,课业辅导已然成为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不仅关系着我国青少年的素质,而且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要重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 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的结果。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当代中小学生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消极的、不良的影响,因而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教育的渠道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教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在自己所读班级,在自己所在学校,过着有尊严的生活,过着有成就感的生活,这可能比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漂亮的课桌,提供更漂亮的校舍,或者多提供几本课外读物更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信息无疑对学生发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生从家庭、社会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更及时、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项持久、艰巨的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同时担负着对人的教育责任,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家园共育的模式是世界幼教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95):10-12
在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主体,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开展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不是所有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学校教育相关联的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所在的社会,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构建三方一体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学校教育要拓宽教育途径,逐渐将家庭、社会有机地协调起来,注重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父母教育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父母——被遗忘的要素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结合,这已是教育工作者人人熟知的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26条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那么,采取何种途径、如何使家庭积极地配合学校这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家庭的教育主体是父母,而父母所享有的教育权利状况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又直接决定着父母的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着父母在学校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我国父母教育权…  相似文献   

18.
从学校教育的特点来看,法律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学校教育的权威性能有效地修正社会、家庭次文化对法律的种种片面理解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和塑造下一代的任务,在社会意识形态引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社会和家庭的次文化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南省五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目前高职学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校、社会、家庭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上的不足和缺陷有关。加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必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日记》2010,(5):48-48
编辑发现: 青少年时期“叛逆”的范围,非常广阔。有多广呢?答案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凡是能看到、能想到、能感觉到的所有的对象,都不能逃过那双名叫“叛逆”的眼镜过滤。于是,学校、家庭、社会;老师、同学、家长;历史、现实、未来,在一双双尚未成熟的眼里都觉得不真诚、不耐烦、不满意、不顺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