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创造新自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刻,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信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班级管理应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点促进学生内化,建立和谐资助的管理模式,开展班级形象工程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红波 《考试周刊》2011,(51):223-224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养、教育风格和教育机智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长远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会学习、会休息、会健体的"三会"人才目标的要求下.班主任应跳好班级管理的“四步舞”,以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为旨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而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班级民主化管理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与新课程理念及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班级管理中实施民主化管理,能够营造学生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能有效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班级民主化管理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与新课程理念及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班级管理中实施民主化管理,能够营造学生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能有效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班级管理需用"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欣 《天津教育》2002,(10):24-25
一、以创新管理促创新教育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世纪人才构成的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做法甚至专利的产生,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创新教育不仅要求以教学为主渠道研究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而且应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机制,这就需要教师革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大胆运用创新思维。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打破…  相似文献   

7.
王志双 《成才之路》2010,(29):82-82
素质教育,其显著特征就是创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他们只有立足学生实际,勇于创新,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下面,我以自己的实践,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我是怎样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班级管理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分为四个阶段,即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成人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家长式"等管理模式,阻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和发展,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改变管理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提高班级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教育理念,在此理论下的班级管理提出"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概念,倡导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尝试。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之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角度来探讨自主化班级管理在小学中高年级中的尝试,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创造新自我,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目标要求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更应当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对于班级管理,班主任既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一、什么是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颖 《考试周刊》2011,(19):221-223
班级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将"3+1"导学模式运用到高职学院班级管理工作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能体现其明显的优越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使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将高职课改思想引入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形式,实施项目化的班级管理和考核方式,开展基于班级认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证明,该管理办法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班主任应遵循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学生,抓好学前教育,创设班级环境,实施班委轮流,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进步的民族;一项没有创新的工作,将会阻碍事业的发展。班级管理也是这样,管理方法不创新,势必影响素质教育整体推进,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实施教育对策,已经成为教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对担负班级管理责任的班主任来说,在班级管理中巧用心理健康教育,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目前不少教育者认为,"创新"应是教学上的事,与班级管理没有关系。笔者就这一观点作一番研究分析,提出在班级管理中,认识和转变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是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在班级中的自主管理是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体现。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主管理作用,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袁彦 《考试周刊》2009,(8):209-209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职业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阵地,班级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场所。学生获得最大发展,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竞争、学会创新、学会创业”的目标,这与班级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对职中生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