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以广播工作的身份参加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现象研讨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广播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作为广播工作也有一段时间的骄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媒体的涌现,对广播带来很大的冲击,广播一度出现低谷。通过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我确信,只要广播人不懈努力,广播事业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13,(2):92-F0004
用心倾听,用心诉说,是广播人始终不变的真诚诺言。无锡广播电视台江南之声频率作为无锡广播一员跻身全国广播媒体第一方阵。一批又一批的江南之声广播人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创新节目形式,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创办了一批名牌栏目,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涌现了一批群众喜爱的主持人、记者;  相似文献   

3.
石溦 《中国广播》2009,(5):37-39
广播曾经是一个“广而播之”的大众媒体,“我说你听”是它原有的传播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个性化欲望的日趋强烈,广播走上一条“说给爱听的人听”的“窄”播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无锡人民广播诞生五十周年之际,正好迎来了无锡广电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半个世纪以来,老一代广播人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勤奋工作,为无锡广播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一代广播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奋发进取,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五十年来,通过新老两代广播工作者的努力,无锡广播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无锡广播历史上留下了光  相似文献   

5.
胡园 《声屏世界》2002,(4):26-27
编者按:广播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曾经创造过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从体制改革到节目创新,从节目运作模式到思维方式等不一而足,为体现广播人的探索意识,本刊特开辟临时性栏目“广播改革丛谈”,以期把这些探讨和思考的成果集中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为广播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葛湘 《视听界》2006,(2):87-88
2001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发行量大幅滑坡,萎缩至10万份左右,广告收入也跌至800多万元,报纸生存陷于困境。困境给人敲响了警钟,要谋求发展,只有“换种活法”,走改革之路。面对巨大的生存危机,《无锡广播电视报》开始努力寻求变革。2002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开始着手做好“跳出广电,着眼大都市”的准备,尝试推出《无锡新周刊》,以“新闻、娱乐、资讯”为主要框架,以B版的形式与A版——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互为补充,且作为《无锡广播电视报》的延伸。三年来,这份附属于广电报的新周刊逐渐被市民接受和认可。2004年下半年,《无锡广播电视报》又开…  相似文献   

7.
赵俊 《青年记者》2003,(2):47-47,51
近年来,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曾经有过辉煌的广播电视报已风光不再,经营状况也不如先前。广电报作为文化娱乐类报纸,皆是围绕着广播电视做文章,它给广大读者提供各类广播电视信息的同时,具有服务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等诸多特点。但是,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广电报仅仅“带电”作业已远远不  相似文献   

8.
袁秋乡 《今传媒》2006,(12):48-51
广播,曾经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让声音插上翅膀飞翔;广播,曾经是连通神州大地的神经,给一代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俱往矣。一切都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发生了大逆转。广播还在一往情深中慷慨陈词,市场的浪潮却将听众席卷而去。人们的脚步在密如雨丝的电波中来去匆匆,却离广播越来越疏远。市场化的语境下,曾经的光荣与梦想都在历经劫波后,凋零成沧海桑田的记忆。广播在弱势和边缘化中惘然徘徊。甚至有人放言,“广播的时代已经结束”,广播没有明天!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新世纪给了广播人一个“哈姆雷特”式的命题。既然广播诞生于新技术的母腹…  相似文献   

9.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10.
广播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然而,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有线电视的高度密集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即时性、现场感和感染力的优势迅速让位于电视。加上报刊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四面受到挤压,广播的道路越来越窄,在许多人眼中,广播成了夕阳产业,前途暗淡。那么,广播真的是已经无路可走,没有希望了吗?我  相似文献   

11.
刘太明 《声屏世界》2006,(12):61-61
“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这是当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缩影。广播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它是党和政府得心应手的工具,是广大农民的知心朋友,广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口皆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旧矛盾的出现,有些地方农村广播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随着新一轮“村村通”工作的开展,不少地方仍然把发展广播看成是附带业务敷衍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传媒发展的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农民收入增多,视野开拓,文化水平提高,单一的广播传媒不能满足需要,农民不仅需要听广播,还需要看电视、看报刊、上互联网。广播喇叭再也…  相似文献   

12.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3.
广播是给人听的,一档好的广播节目势必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让人听来赏心悦耳。然而广播唯其只能听,也给它带来种种局限,尤其是在现代传媒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竞争愈来愈激烈。广播要想嬴得听众,就必须充分挖掘其潜力,发挥广播优势,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无悔的选择     
没有更多伙伴的童年时代,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让我整日爱不释手,于是对广播情有独钟。 只是真的走进广播界时,广播却冷清起来。 曾经采访过一家颇有影响却算不上大报的报社,总编坦陈办报思路的一句话至今令我回味:“我们报小,必须使劲喊,让人听见。”  相似文献   

15.
刘丹  赖婵 《声屏世界》2012,(7):50-51
2011年6月1日,宜春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娱乐节目午高峰时间已有一档《开心大擂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档晚高峰时间陪伴出行的广播娱乐节目《下班万万岁》,两档娱乐节目齐头并进。本文以这两档广播娱乐节目的构成为例,对市级广播娱乐节目的持续良性发展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俗不伤雅,加入本地特色判别娱乐节目水准的高低,主要看它能不能让人笑?怎么笑?笑什么?广播娱乐节目要诱发人笑,首先就要注意在导向上有没有问题,要让人笑得无害。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市级电台的娱乐节目内容浅薄轻浮、过分夸张,让人笑过以后没有回味,听过之后备感无聊。这种缺乏思想、浅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是传播媒介中占有读者最多的一类报纸。广播电视报首先要告诉给人们的是大量的广播电视方面的动态。作为新闻纸,应当让消息占居各类报道的第一位位置。然而它的大量消息不吸引人,从  相似文献   

17.
许国良 《东南传播》2016,(8):112-113
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APP应用逐渐对传统广播产生了全方位冲击。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曾经一度让车载广播的需求变大,传统广播人也一直默认私家车是传统广播最坚强的后盾,可是,跟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逐渐成为了私家车主,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传统广播的受众,他们也应该不会像上一代人一样,把广播情怀平移到车厢里。或许依然会听音频,但是会跨过传统广播。APP应用对传统广播的冲击与影响越来越严重。传统广播发展现状如何,该如何应对,成了当下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钮世君 《视听纵横》2010,(2):101-102
“说新闻”,这种曾经陌生的方式,随着陈鲁豫清新的笑容,突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各个地方广播电视台都出现了不同方式的“说新闻”。特别在广播电台,更凸显了它的魅力。因为广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它具有一瞬即逝、过耳不留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表达应该是通俗、生动、简洁、优美,琅琅上口。“说”,恰恰符合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9.
毋庸置疑,广播曾经有过辉煌。目前在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的前景不容乐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播人要更新观念,认清形势,增强信心,遵循广播发展规律,把握舆论导向,发挥广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是摆在广播人面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社会给各种新闻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各大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广播是传统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它在传统媒体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意味着作为广播人要使自己的媒体能够生存发展,就必须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挖掘潜力,让传统优势适应新形势,为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