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昌前 《声屏世界》2000,(12):43-44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广大受众认识节目主持人这个媒介角色是从广播开始的:“珠江模式”带给人们的惊喜是:节目还能这样办,新闻还能这样说。当广播主持人节目热力四射之时,电视便乘势而上,塑造了自己的主持人,而且一路遥遥领先,将广播主持人甩在了后面。值得庆幸的是,广播人并未自甘落后,而是不断开拓传播空间,利用自身媒体的一切优势,再塑一个“我”,这个“我”来得是何等的艰难:当我把广播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放在传播的时空中进行比较时,实际上是对”主持”一词进行一次梳理和探寻。我的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珠江经济台为开端,以上海东方台为颠峰的广播新闻改革浪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使人们看到广播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一时间,几乎再也没有人说“广播没前途”了,赞美之声如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的“轰动效应”渐趋平静,一个现实而严竣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广播界思考的焦点:怎样才能巩固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取得的成功?怎样才能使听众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实际上也是广播新闻改革下一步朝何处去的问题。 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的成功,应该说主要是以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为主要特征的节目综合改革的成功。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这两种新的形式,实际上是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获得成功的两个支撑点,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4.
孕育于“珠江模式”的主持人,从无到有到遍地开花,是广播改革的丰硕成果。广播改革的深层动因是直面广播劣势,发掘广播潜力,在这一过程中,广播节目主持人担当起重要使命,其“媒介角色”也呈现出新的内  相似文献   

5.
广播媒介和其它媒介相比,有其独 特的优势,这一观点已是广播界的老话 题。然而,要把它变为广大广播新闻工 作者头脑中的意识,并且在这一意识推 动下使每个人在工作中发挥出广播媒 介的优势,进而使广播在激烈新闻大战 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较大差距。 一、关于广播的优势 为什么“优势”话题在广播界一再被提起,就是因为广播媒介从表面看似乎没有优势,需要人们不断突破表象,深入内核,了解本质。 从表象上看,亦即从孤立静止的角度看,广播媒介与报纸、电视相比,确实存在差距: 1、信息量的差距。报纸凭借文字的表意功能而拥有无与…  相似文献   

6.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7.
陈娜 《视听纵横》2007,(3):82-83
广播新闻的现场访谈是广播主持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它与其他新闻报道形式相比,更具有真实感、现场感和时效性,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当主持人从现场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播报出去时,听众立刻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麦克卢汉说过:“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媒介形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所有媒介同时发展,共同演进,共同生存的过程;从受众角度看,则是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中不断再分配的过程。“今天,人们习惯性地将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混合杂交,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综合二者,从新闻业务上看,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不断互动,根据受众认知模式和感知偏好的变化,围绕核心产品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模式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四种新闻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报纸是最早出现、历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所以,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基本上又可以说是报纸的报道模式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引入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30年代,报纸以综合性新闻和专栏应对广播冲击在广播还没有出现以前,报纸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惟一的新闻媒体的霸主地位,并在定义一个独立的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文体上,则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18世纪中期,新闻文...  相似文献   

9.
徐海燕 《视听纵横》2008,(5):112-113
在媒体发展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广播想要拓展生存空间,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广播是以电声为媒介的现代化舆论工具,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广播的快速性、广泛性,以及声音的传真性,是报刊媒介不可企及的。广播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记者的唯一选择:以声音为表达手段,成为带话筒的记者。这就使得广播记者的身份由原先的文字采写者、音响采制者转变为兼具记者和主持人职责的“主持人型记者”。练好口才因此不再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事,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记者,也必须要练好口才,做到说得准、说得顺、说得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广播谈话节目已开办10年,其从兴起到发展既是广播改革的成果,也是媒介竞争中发挥优势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加强对广播谈话类节目以及主持人的研究。“广播谈话节目研讨会”于2001年6月2日至3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1.
邱维波 《新闻窗》2009,(5):78-80
媒介变局下的广播困境 中国广播业曾经有过辉煌。198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台创办,其首创的“大板块内容、主持人直播、开通热线电话”的操作模式被内地电台广为学习借鉴,全国广播行业迅速涌现出70多家经济台和一批专业电台,“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的“珠江模式”被称为中国广播改革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陈聚成 《河北广播》2006,(6):100-101
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纯粹的播音节目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往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欣赏》类节目已经陆续被更符合广播规律的主持人节目所代替,主持人的“说”代替了播音员的“播”。但是以“播”为主的时政新闻节目在各级电台都是必须保留的。因此对新闻播音的思考并不过时。  相似文献   

13.
王慧晴 《视听界》2000,(1):46-46
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广播改革起,中国广播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就是要求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是采编播合一的有不少主持人还尝试看从这方面努力。然而现实与理想总存在着差距,提了多年的采编播合一,真正能够做到并且能够持久的实属“凤毛麟角”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理想,它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不禁让人感到怀疑  相似文献   

14.
龚波 《记者摇篮》2008,(11):56-57
在我踏上广播之路的十七个年头里,经常与同事们探讨关于主持人成长的话题。我加入广播人行列之初,正赶上以1991年沈阳经济台直播为发端的广播改革。正是它,标志着“主持人时代”的到来。从那时起,无论是“直播”、“频率专业化”还是“格式化”,主持人都无可争辩地成为公众目光的焦点和广播变革进程的主角。事易时移,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5.
安旭 《记者摇篮》2009,(6):81-81
独立型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宣传形式,它打破了过去编辑和播音员分家的传统模式,出现了集制片、策划为一体的节目主持人。铁岭电视台在宣传改革中,实行独立制片人制度,笔者个人承包一档节目,从以前单一的节目主持人发展到集栏目策划、包装、编采播于一体的独立型节目主持人。通过自己的实践笔者感到,  相似文献   

16.
吴波 《视听界》2012,(3):99-100
在媒体市场上,广播是否最弱势,正走向穷途末路?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作为一种便于移动收听的“贴身媒介”,广播具有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与报纸相比,广播的时效性不言而喻;与电视相比,广播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插播或直播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件;与网络相比,它不受工具和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说:“人的耳朵是不耐烦的”。如今,随着人们价值观、艺术观、审美观的多样化,人们对新闻播音已不满足于一种形式。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甚至演新闻,播音“自然化、自由化”已成为一种时尚,而那种具有庄重美、含蓄美、婉约美的“艺术化”的传统播音被当作“过时的传统”而受到冷落和嗤笑。传统播音正面临着来自可听性和收听率两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钟军 《记者摇篮》2009,(6):76-76
新闻访谈节目是通过主持人和新闻人物面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一个过程。在电视访谈节目众多的今天,广播访谈因缺乏画面的视觉感受而略显弱势,那么该如何利用广播的各种元素使广播的新闻访谈生动立体起来?做好一个新闻访谈节目,不论通过任何媒介方式,它对内容及主持人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要求选题恰当,时效性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广播传媒固有的优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广播传媒的地位和作用或多或少地有些弱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至。在如何对待记者站上,从思想到理论到实践,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 其一是“强化论”。广播人的共识是:首先,记者站的存在是由新闻规律决定的。广播新闻快捷的时效性、靠近新闻  相似文献   

20.
钱笑 《新闻知识》2005,(11):94-95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普及的冲击,广播媒介曾一度走入低谷。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1983年的第十一次广播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和“四级办广播”的发展战略,1986年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拉开了我国广播改革的序幕,出现了广播发展中的“直播热”、“主持人热”、“板块热”、“热线电话热”等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