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准备:印章两枚、印泥、骰子、方格棋盘一张。玩法:甲、乙两名幼儿各选一只不同的印章,然后猜拳,胜者先掷骰子。如果掷的是3,那么就在自己一方棋格上盖印章3次,以此类推。一方盖满格子,可到另一方格子中盖。最后以盖得多的一方为胜。建议:幼儿玩熟练后,教师可适当增加游戏内容或修改游戏规则,以保持幼儿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皇帝的新衣     
李波 《顽皮娃娃》2007,(7):16-17
玩法:两人或三人游戏,轮流投骰子,根据各人所投的点数前进相应的格数。  相似文献   

3.
格子棋     
目的: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建构数概念,培养幼儿快速准确的思维能力及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准备:格子板,两种小动物棋子各一盒,两个骰子。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人一盒小动物,一个骰子。玩法(-):按数放小动物幼儿两人一组,甲先掷骰子,按骰子数放小动物;然后己掷骰子,再根据掷出骰子上的点数放小动物。两人轮流进行,直至把棋极放满。最后谁的小动物放得多为胜。玩法(二):比大小(1)两人同时掷骰子,谁掷出的数字大,谁就在格子板上放小动物一只。这样一直进行,直至放满格子板后再数谁的小动物放得多。冽:甲乙两人同时掷…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1.幼儿手脑并用,创设不同玩法,探索一物多玩。2.幼儿在不同的游戏环节中展现自我,体验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3.提高在游戏中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1.材料:数量充足的各类纸箱、纸张、各种文具、胶水、胶带、剪刀等。2.环境:宽敞的活动室,有一定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5.
韩莹 《早期教育》2012,(11):18-20
本篇通过论述,认为需要把游戏还给幼儿:1.要让孩子有真正选择的权利和自由;2.游戏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3.游戏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能力相匹配;4.不要让幼儿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相似文献   

6.
比多少目的:1帮助幼儿比较物品的多少,练习点数。2训练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准备:两种颜色的物品各10件(小班可5件),可为大小、形状相同的扣子、瓶塞、珠子等,小布袋1个,棋盘(如图),2枚与物品同颜色的棋子(可为小木块、瓶塞、大扣子等)。玩法:1两名幼儿各用一枚不同颜色的棋子占据棋盘一端,小布袋内装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物品。2一名幼儿随意从小布袋内抓出几件物品,另一幼儿比较两种颜色物品的多少,哪种多,则代表这种颜色的幼儿将棋子往前进一步。放回物品后,游戏继续。以先到达对方起点为胜。3中、大班…  相似文献   

7.
黄靖 《教育导刊》2005,(6):46-46
游戏名称:打个子 游戏目的: 1.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发展幼儿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手眼一致的灵活性. 游戏材料:小石子五粒. 游戏玩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轮流玩.玩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玩法和同伴。自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情绪理解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发展,是教师开展情绪教育的契机。在开展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无条件接纳幼儿的情绪,适当给予幼儿时间、空间学习处理情绪冲突,必要情况下帮助幼儿梳理情绪线索、反思情绪行为,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适用年龄:3~6岁设计来源玩转木块适合大中小班幼儿,包含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科学领域有关数学的相关目标并且充分体现了“让材料说话”这一特点,让幼儿在观察、对比、操作、拼摆材料中,既可了解其玩法,还能够创新不同玩法;在玩中进行自我校正,如《点数游戏》,当幼儿将带有数字“6”的木块与画有7个小动物的木块进行数量配对时,幼儿会发现木块的高矮不一致从而发现错误。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 1.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2.练习钻、跳的基本动作. 3.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准备: 1.约1米的绳子人手1根散落到场地周围上. 2.幼儿有玩过绳子的经验. 3.母鸡头饰一个、老鹰头饰贴到细竹干上一个、鸡宝宝头饰人手一个、用独木桥在场地周围摆成梯子的形状,四周摆上大雪花积木做庄稼、呼啦圈若干、录音机及伴奏磁带、户外活动场地.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大班幼儿较热衷于愿意游戏,并喜欢想象和创造,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在平时我经常开展创编活动,为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埋下伏笔.作为大班的孩子,走、跑的能力较强,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加深了难度,把钻跳作为重要内容,最后有投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一、制作材料各色碎布、纸皮。二、玩法(一)将骰子摆放在地上,幼儿围着骰子做早操,如手放在骰子上,幼儿弯腰或踢脚;脚放在骰子上,手做各种动作等(见图1)。(七)将骰子拆开两面,形成山洞,让幼儿进行钻山洞游戏(见图7)。(六)将骰子拆开两面,让幼儿套在身上,双手提着骰子边,作车辆状行走(见图6)。(五)把骰子平铺开,展示为数字毡,幼儿按1~6的顺序单脚或双脚跳,也可按指令跳跃(如指令为2时,跳到数字2上;指令为6时,跳到数字6上)(见图5)。(三)两人合作玩骰子,一幼儿背着骰子爬行,另一幼儿扶着骰子,两人同时向指定地点前进,或一人背着骰子行走。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董娟 《广西教育》2013,(9):64-64,88
小班美术活动《圆点娃娃找朋友》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小班美术活动《圆点娃娃找朋友》活动目标:1.学习用直线连点画出不规则图形。2.练习均匀涂色,注意颜色搭配。3.大胆涂鸦,快乐想象,体验集体作画的快乐。活动准备:1.调色盆、彩色颜料、画笔、水桶、抹布。2.录音机、背景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集体拉手跳  相似文献   

13.
1.初步培养幼儿的方位概念:上、中、下。2.会正确地认识上、中、下方位。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课前把需要用的小棋子都摆在插板上。一、游戏导入1.复习1-10的点数教师弹琴“十个小朋友”,幼儿随琴声边唱边插棋子。(收棋子也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中少不了游戏,游戏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的自愿、自主,游戏的趣味性,游戏的虚构性,游戏的社会性,这些特点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游戏能促进幼儿对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以及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还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进行了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即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两层含义:(1)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的”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2)幼儿在各类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将数  相似文献   

16.
小班木珠活动一:接龙游戏□庄少君活动目标: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木珠的排列,并接着往下排列,训练幼儿寻找规律的能力。活动准备:多色木珠、自制幼儿工作图纸(见:图示)。活动形式:1.请幼儿分小组玩游戏——如男孩女孩,复习一层次的排列。2.据图示,启发幼儿观察前一组木珠的排列规  相似文献   

17.
1.通过玩点数单双数的游戏,让幼儿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2.帮助幼儿掌握相邻数的概念及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幼儿英语教学主要依托于单词教学,而游戏则是幼儿教育中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将游戏活动应用于幼儿英语单词教学,使幼儿在"玩"中轻松有效地学会英语单词。本文通过对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提出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保证其自主性有效发挥的基础上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和引导,从而保证游戏地有效开展.本研究在了解当前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幼儿教师提出一些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玩具名称:魔方游戏 材料构成:1.64块魔方(每个魔方的两个对面有相同颜色:红色、黄色、蓝色)2.90张范例卡(分别为A、B、C、D四个系列)适宜年龄:5-6岁游戏价值:1.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2.发展幼儿的空间意识。3.丰富幼儿位置表述方面的词汇。游戏案例:游戏名称:小小建筑师实施背景:《魔方游戏》这套材料中的魔方和范例卡A刚开始投放到区角中,幼儿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区角中观察卡片拼拼摆摆,不断尝试。教师又投放了范例卡B,孩子们热情不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