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公安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下,须构建满足公安从业人员实际需要的警务教学体系。本文从课程体系入手,分析了当前涉外警务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现状,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实战型教学体系的策略,以期对涉外警务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公安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下,须构建满足公安从业人员实际需要的警务教学体系。本文从课程体系入手,分析了当前涉外警务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现状,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实战型教学体系的策略,以期对涉外警务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文章以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农业硕士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依托基地、对接产业的实践创新育人模式改革。通过营造渔业装备工程实战场景,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构建了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育人新模式,并以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深化案例教学改革、贯彻协同育人理念为实施路径,推行实践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国农业硕士培养提供可参考的方法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我国自2011年开展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警务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实现稳定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招生困难、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工学矛盾突出、毕业标准单一等问题。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对整个警务硕士研究生教育流程进行改造,即从培养目标制定、招生制度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重构、学位论文考核、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质量评价等环节出发,坚持专业应用和理论提升双重导向,重塑警务硕士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浩  吴深  孙琳 《河南教育》2023,(11):44-46
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影响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分析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炼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育人内涵,总结了新时代研究生层次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高质量运行机制,强调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全链条的“思政育人”协同机制和“需求、创新、应用、德育、就业”牵引的评价机制在基地高质量运行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如何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是高等教育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部分高校研究生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与规划,导致其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定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于此,文章在系统阐述“三全育人”理念对于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作用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分析法对我国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拓展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的主体性、时间性、空间性基础上,将就业指导与“三全育人”理念相结合,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机制,旨在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元化培养的缘起与发展,认为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社会责任、专业学位属性决定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程双元化培养的路径选择。通过目标导向、过程监控、结果保障,将双元化贯穿于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全程双元化培养体系,并以南京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元化培养实践为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式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概述了“三全育人”视角下的研究生育人理念,然后分析了设计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三全育人”视角下设计类专业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包括构建导师—辅导员全程参与的研究生育人体系、构建导师—辅导员全方位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构建导师—辅导员全员参与的交流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谈二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当前社会形势下,以“分类培养”为指导原则,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多元复合体系势在必行,二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即是一种尝试。该文探讨二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实施要点,同时提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按二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来培养。  相似文献   

10.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