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一句写:“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一句中的“闹”字实在用得妙:  相似文献   

3.
【课文导入】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老"课文,却总是令人常读常新。《春》的魅力何在?《春》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技巧揭秘】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美文:情美、景美、辞美,美不胜收。意蕴的情感美。《春》读起来为什么那么生动感人?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刘鹤林 《学周刊C版》2010,(9):160-160
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多产,尤以散文著名,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就其艺术而言,《春》和《威尼斯》这两篇散文,也是受人喜欢的名篇。  相似文献   

5.
<正>自1933年朱自清的《春》发表以来,不论初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如何变化,《春》在大多数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朱自清的《春》可以称得上是一篇经典课文,是一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小品文。但是,在半个多世纪的解读中,《春》却一再被平面化。一方面仅限于修辞上的学习,另一方面拒绝深度解读,仅仅停留在朗诵教学中。事实上,这是对这一经典文章的极大浪费。本文将余光中对朱自清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 ,意象单纯 ,主题明朗 ,语言优美 ,似乎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 ,因此从 3 0年代以来的 70年间 ,始终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 ,因此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 ,看似晶莹剔透 ,一目了然 ,但它却像一杯淳酒一般 ,蕴含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 ,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 ,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乃至人格的追求 ,表现了作者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 92 7年之后的…  相似文献   

7.
在《春天的校园一角》这篇片断练笔中,我班不少学生只写了五、六十字,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大同小异。分析原因是引导不甚得法。但是,为了不失去这样好的观察练笔机会,我决定叫他们再写《春天的校园一角》。这次我的引导方法是: “给”:所谓“给”就是我把搜集的有关描绘春天的句子、段落让学生听写,还把朱自清的《春》印发给他们,让他们阅读、吟诵。这些句子和段落,特别是朱自清的诗一般的抒情散文《春》,用  相似文献   

8.
都爱听胡老师的语文课,总那么生动、新鲜,连记者采访听课后,在报道《胡绍海和他的实验田》中都说:胡老师的教学,是“小课堂”,“大语文”。教我们朱自清的《春》的那节课,就是我印象很深的一节。课前五分钟听说训练,是我们的固定栏目。那天,主持人是张毅,给大家说的是《四季的雨》。“每日名言馈赠”是覃贝贝送给大家的“自卑是潮湿的火柴,永远也燃烧不起希望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同学问:朱自清的高超的语言艺术在《春》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高超的语言艺术在《春》一文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其一,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用词要锤炼,力求凝练、形象、准确。作者这方面功力深厚。如“水涨起来”,用“涨”描述春水,表明春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景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就表现春草破土而出,满山遍野生长,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又一个春天     
朱自清先生的《春》曾使学生时代的我第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绚丽和勃勃生机。如今,同样在课堂上,我却以不同的身份,再次感受了《春》带给我的那份真、那份美。春日的温暖,春水的宁静,春草的生机,春花的争艳,还有那春风的温柔和春雨的缠绵,让人充满了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领略“春天”。在教学到“春雨”这一段时,一位学生举起手。“我觉得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个地方抄袭了古诗的内容。”我一愣,点头示意他说下去。“课文的‘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相似文献   

11.
<正>朱自清最为人熟知的散文当属《春》《荷塘月色》《背影》《匆匆》,这几篇或明艳喜人,或清新可人,或哀婉动人,尊其一声“抒情界”的扛把子,“美文圈”的大当家不为过。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以“抒情人设”行走江湖的朱自清,还写了不少幽默、轻快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家多样的艺术风格,还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写作借鉴。  相似文献   

12.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优秀典范之作,品味研读《春》中的美学元素,欣赏体验《春》的美学价值,对于体会《春》的内容与主旨,了解朱自清散文的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名作《春》,既抒写了对春的赞颂之情,又完整地写下了春的六个节气,可谓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但是,不少评《春》文章,一般只剖析“春”的横断面,忽略了从纵线上去细观详察,把《春》划为“盼”“绘”“赞”三块;又把“绘春”切为“总”“分”两截,从而支离了颂春的思想脉络,割断了扣时序的变换的节令线。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15.
说到朱自清,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散文名篇《春》、《匆匆》。听流行歌曲《荷塘月色》,会想到他的同名散文名篇。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举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称赞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6,(25):28-29
这是一篇教学设计,用先“学”后“习”的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重点突出了“习”的作用。内容包括学些什么、如何去学及“习”些什么和怎样去“习”,也有学生学习之后的效果展示。  相似文献   

17.
开心风铃     
得养多天少哪猫!啊那?发电站电的原理……物理课摩擦可以生电。比方说只要逆着抚摸猫的皮毛就可以看到火花。猫老师,还有“开关”。今天我们讲《山海关》这一课,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关吗?嘉峪山、平型关……什么关《背影》的作者是谁?朱自清《春》的作者是谁?还是他《春》的作者是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我在少年时代就熟读过的名文。记得抗日战争期间,我在苏北乡间,家中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读本》一套,我就是从这套“读本”中读到这篇名文的。这套书后来在战火中遗失。建国初期,我在上海读初中,曾从旧书摊上购得这套书的第一册(收录《春》),“文革”中又遭焚毁。自粉碎“四人帮”后,见到不少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春》,均未注明出处及写作年代,本想就我所知,写篇说明《春》的出处的短文,但苦无此书为依据。直至1982年,我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工作,由  相似文献   

19.
赵玉萍 《成才之路》2009,(12):100-100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相似文献   

20.
杨惠 《学语文》2004,(6):15-16
《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许多选本都将其选入 ,多年来也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必选的散文示范篇目之一 ,不知熏陶了多少少年对春的热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文学的热爱。那么 ,这篇散文究竟魅力何在呢?除了朱自清先生一贯的充满诗意的情趣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我想 ,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即这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遵循自然规律 ,又契合人的心理感受 ,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 ,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 ,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春》的开篇说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虽然简单 ,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