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每日午后的课前半个小时,凤冈县绥阳一小的教室内传出朗朗读书声,在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可以很清楚的听出,所读内容是《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传统经典. “我们把道德讲堂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每周都挑选一位德师,给孩子们讲解这些经典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勤、俭、耻等故事,让孩子们通过读、听,然后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诗词经典润人生’的特色学校”.绥阳一小校长卢天尧介绍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学经典诵读成为教育界一大热门话题,许多学校正通过晨读或开设专门课程等形式加以不断推进。事实上,国学经典蕴含着无尽的德育资源,一方面,《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易读、易懂、易记,有着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其中不乏深刻道理,但容易使大家接受。另一方面,《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和小学品德教学目标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少教材的学习内容都可以用“经典”中的文句概括提炼。如《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教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  相似文献   

3.
何武飞 《广西教育》2014,(33):98-98
当下,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农村小学中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父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沟通交流的缺乏等导致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成长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诵读《论语》《三字经》《千文字》《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美文,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义理宏深。从《三字经》、《弟子规》到《增广贤文》,从《中庸》、《论语》到《大学》,从“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  相似文献   

5.
“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相似文献   

6.
<正>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一词也由此产生。其实,中华传统国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堪称人类文化精品。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本文所说的传统国学,是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孔子在录》等启蒙国学经典及中华古典诗词。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国学素材的分类1.爱国爱乡篇。如《三字经》‘‘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朱  相似文献   

7.
一、以目标的指向性精选经典内容是基础 传统典籍中的千古美文和警句范文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无法让学生广泛涉猎,而应根据教育目标的指向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精选内容.要进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应选择具有实用的立身处世的道理、伦理道德的教化、人格培养的要求的经典,如选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论语》、《增广贤文》中的有关章节以及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诗词歌赋,把原文、译注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以目标指向明确的经典及诗赋发挥道德教化作用,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是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校开设了多项校本课程,其中国学经典教育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校本课程的一朵奇葩。学校先后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教学内容。二、三、四年级都首先选学了《弟子规》,目的是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童蒙养正。  相似文献   

9.
[经典简介]《增广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关于《增广贤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定。目前,人们大多认为成书于清代中叶,因为清代同治年间周希陶曾对  相似文献   

10.
家庭书房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幼儿阶段是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将自己“这么好的学问”归结于“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可见,通过诵读经典篇章,可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弟子规》三字一句,是采用《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成的,是给儿童立学规用的。《三字经》一句三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包括伦理道…  相似文献   

11.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的教育对于发扬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注重环境布置,营造诗教氛围 高雅的诗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修养和品格.努力推进以诗词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诗词的熏陶.如在学校操场东面的白墙上,我们制作了20多副水墨书画作品,主要内容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增广贤文》……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氛围随处可见,与“江南第一家”丰厚的文化底蕴相互融合.在教室门口、走廊、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我们布置了50多幅图文并茂的诗画,内容包括经典诗词和师生创作的诗.在教室里,我们把每周必读必背的一首诗和与诗词有关的专刊张贴在墙报上,让孩子们观赏.在校园的书画栏中,我们布置了以经典诗文为主题的学生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画、中国画、手抄报等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谢培 《广西教育》2008,(31):27-27
“经典诵读,重在践行”,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好的德行教育的经典,学习《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重在践行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一词,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按照唐朝学者孔颖达的解释,这里的“人文”指的是“诗、书、礼、乐”。《易经》中的所谓“人文”,是指文学艺术以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典。拿今天的话说,“人文”实际上就是精神文明,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看到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觉得很熟悉。不错,这几句节选自我们每天都在读的《弟子规》中。 我读过《三字经》、《干字文》和《弟子规》,觉得最好理解、最精炼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所有的内容,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义理宏深。从《三字经》、《弟子规》到《增广贤文》,从《中庸》、《论语》到《大学》,从“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们关于道德智慧的思考和熠熠生辉的论述,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闪烁着道德思想的灵光,滋润着华夏民族的道德之树,启迪着炎黄子孙的理性思维,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今天的德育工作提供永流不竭的源集.  相似文献   

16.
《论语》《弟子规》既是儿童学习国学的经典,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教育“经书”.《论语》的“学而时习之”,除“学习须常练习”的本义之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另有三种教学新义:一是“学以渐至”,即教学有序,不可躐等;二是“切已体悟”,将圣贤之语,体语自身,渐渐相亲,与己合一;三是“学思力行”,使学生学行结合,持之以恒,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7.
话题缘起:最近几年,很多学校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纷纷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于是“四书五经”悉数上场,《三字经》、《弟子规》也摆上了学生课桌。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等的琅琅书声,在感受到学校利用传统经典书籍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的良苦用心之余,对于这些传统书籍本身带有的一些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甬江职高把由北京明德国学馆主任黄奕勋、宁波大唐经典文化推广中心负责人陈慧等专家组成的全国讲师团请进学校,对全校师生和部分家长开展了《孝道与幸福人生》、《传统文化与人生抉择》、《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等系列讲座,把“学习《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9.
《太公家教》(下面简称《家教》)与《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增广昔时贤文》等,下面简称《增广》)都是规戒他人或自己如何修身处世的箴言集.都曾在民间广泛流传.只不过《家教》广泛流传于唐、宋之际.而《增广》自宋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家教》同《增广》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增广》似是  相似文献   

20.
《弟子规》是根据儒家的经典编写而成的,《弟子规》也是前人为人处世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总结。要求幼儿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幼儿道德认知水平提升以及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分析《弟子规》对于幼儿养成教育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