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象学心理学是一种经验的心理学取向,它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反对自然主义和二元论,坚持以生活世界为出发点,坚持心理现象的意向性本质。意向性就是指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某个对象,它体现在心理的意向性、心理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以及意向性关联是一种意义关联三个方面。同时,意向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价值,应引起各流派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心智在认识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主体与世界相关联的过程中,是指主体在认识世界、社会交往、生产实践等活动中通过意向性的指向能力产生的驱动认识和实践活动、设定对象的理解、决定认识对象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3.
意向性是早期人文科学心理学中布伦塔诺学派思想的核心。布伦塔诺提出的心理的意向性本质观点,拉开了心理学人文科学路线的大幕。在他之后,麦农作了进一步推进。麦农区分出意动、对象和内容,从对象的意向性把握方向进行心理学领域的拓展。意向性从布伦塔诺到麦农的发展推进了人文科学心理学路线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以塞尔意向性理论为切入点,分别考察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意识、教育意向性、课程决策、对话教育和学习共同体等,析分意向性在主体性教育整个要素、过程、环节中的重要功能、意义与价值。认为主体性教育中的意向性世界是一个以语言为中介,沟通个人心灵与社会制度实在的世界。主体性教育的意向性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建构性、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心智哲学视阈下的意向性理论为含义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含义是一种意识活动,其特征之一是具有意向性。在意向性理论视野下,任何含义表达都是依据一定的意向态度对一定的物理事件进行的意向性解释;意向性的意向内容与意向态度这两个维度在含义的意向性解释中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关于意识的内在构造学说。意向性理论研究的是意识的指向性和构造性,即意识活动的主体如何带着特定的材料和意义通过意识活动指向意向活动的客体,并赋予意向客体以意义。意向性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是意向性的外在表现。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从微观层面对群体意识形态的建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借助于群体化的方式,个体融入一定的群体之中,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我意识;借助于交互主体性的途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融合,从而使群体成员享有共同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取向等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7.
论文学的意向性接受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接受是一种意向活动,对文学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意向性接受。它具有主观指向性、实用功利性、关注历史语境等特征。这种接受图式表征为批评性接受、借鉴性接受、实用性接受和背离性接受等形态。而审美性接受是与意向性接受有别的另一种接受图式。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宣布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种对象,即意识在本质上是关于某事物或其他事物的意识。意向性作为空虚意向和充实意向的总称,正是缺席与在场的对象相关项。而德育的缺席与在场,实质上就是其知性范畴与直观形式的意指。要朝向德育事实本身,促进德育在缺席与在场中实现转向,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从学习者生活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客观实在引入集体意向性,主要论述集体意向性在塞尔社会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塞尔将集体意向性自然化,巧妙解决集体意向性存在问题的困境,其理论视角独到,富有新意,为我们探讨社会科学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观念论是一种意向性还原理论,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系统地反驳了观念论的意向性还原,他积极地描述心灵的意向性特征,并承认心灵的非意向性活动,尽管里德并没有提出一种理论来说明心灵的意向性特征,但他使意向性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训练质疑能力入手,质疑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训练质疑能力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训练质疑能力要首先培养质疑兴趣,并坚持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训练。  相似文献   

12.
自杀意念的评估是预防和控制自杀行为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自杀意念的评估工具进行了简要回顾,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自编问卷法、单个问题判断法、心理测量法、访谈法等,本文还就自杀意念评估工具的选择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自杀意念指个体想要自杀的想法,对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考察将有利于在认知上控制自杀风险。反刍思维作为一种沉浸式的认知反应方式,是探讨自杀意念产生与发展的新切入点。反应风格理论、自杀人际关系理论、自杀认知模型和动机-意志整合模型都能为反刍思维影响自杀意念提供理论支撑。未来除需要加深对二者行为作用机制的探讨外,还应增加追踪、对照研究设计和认知神经机制层面的探索,并加强反刍思维之于个体积极意义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分析的教学中,将逆向思维解题方法进行适当的归纳和分类,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社会支持、抑郁与自杀意念问卷对200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以探讨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自杀意念上,服刑人员总体上保持中立,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抑郁程度中等;(2)有无配偶及狱前职业状况对社会支持、抑郁及自杀意念有显著影响,年龄及文化程度对三者影响都不显著;(3)抑郁与自杀意念和社会支持都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只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显著相关;(4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预测的抑郁程度及通过抑郁程度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6.
自杀意念者何以抑郁——沉浸性反应类型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概念分析和已有研究,本研究提出理论假设,即沉浸性的反应类型是解释自杀意念与抑郁关系之间的认知中介因素。方法:使用自杀意念量表(SSI)、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简版沉浸量表(BRRS)、分心量表(Ds)和问题解决量表(PSS)在645名大学生中施测,运用中介效应的验证理论假设。结果:中介检验的各路径系数显著,沉浸变量在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两个与沉浸性质相反的变量:问题解决和分心在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中分别具有完全中介或者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即自杀意念影响抑郁的发生和维持,是由于沉浸这种反应类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有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探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其突出特点,对了解和帮助这部分人群的心理针对性治疗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ocial support (from parents, classmates, teachers, and close friends) as a protective factor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Data on students’ levels of social support,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399 9th‐grade students using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Support Scale (CASSS), the 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2nd Edition Short Version (CDI 2), and the Suicidal Ideation Questionnaire ‐ Junior Version (SIQ‐JR).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s indicated parent, classmate, and close friend social support buffer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Close friend social support as a buffer appeared to be more robust for girls.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20.
哲学讨论课试图实现哲学知识的“创造性转化”,以期更好地完成哲学教育的使命即提高精神境界和理论思维能力。从讨论与哲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讨论课与哲学教学使命,新型师生关系等维度出发探讨了讨论在哲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