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2.
向勇 《军事记者》2005,(5):21-22
入伍10年,我从在《解放军报》上第一篇“豆腐块”出炉,已有上千篇稿件在军内外报刊面世了,并捧回了20多个不同的奖杯。也因为《解放军报》,使我从一名列兵成长为连职军官,并立过了3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是《解放军报》给了我进取的信心与力量,是《解放军报》才使我有了今天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4.
从一名战士到中校军官.从编外报道员到《人民前线》、《解放军报》的特约记者.张军荣可谓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中的佼佼者、成功者。这一切都缘于他对军事新闻摄影事业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爬格子”。3年来,我发表稿件两百余篇,并且两次荣立三等功,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这得益于她——《解放军报》这位亲密战友的热情帮助。搞新闻报道我是半路出家。记得在初学时的那些日子,写作的路之坎坷,如履蜀道。每次投出稿子,都遭到了编辑的无情“枪毙”。一次偶然的机会,政委到连队检查工作,当他得知我是一位“狂热”的新闻写作迷,只因缺乏扎实基础而投稿无门时,一边鼓励一边翻开《解放军报》,耐心细致地帮我讲解累累碰壁的原因。从此,过去不会利用身边资料的我开始热爱上了军报。…  相似文献   

6.
牟国云 《军事记者》2005,(10):56-57
10年前,我从重庆通信学院毕业,两条路摆在面前:回首都北京,或是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新疆高原边防哨所。我选择了新疆,选择了南疆最苦最远的帕米尔高原。雪域哨所生活单调寂寞,执勤巡逻之余,我拼命地读书看报,也试着拿起笔给《解放军报》写稿。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解放军报》,喜欢《解放军报》,是这位启蒙老师给了我在边防哨所无穷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鼓励我一步一步朝前走,  相似文献   

7.
都说山东人性格倔强,这话一点不假、来自革命老区沂蒙山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认识地是在三年前的一个下午。那天,我到军里送一份材料,在宣传处见到了他。那时,我惊呆广。我常从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他竟是一个战士。1989年3月,他怀揣着一颗踌躇满志的心踏入片绿色的军营。新兵连三个月还未结束,他就被幸运地挑到了团报道组,当了一名战士报道员。政治处主任给他谈话时说.目。1978年以来,团队新闻报道一直处于低谷,年年排在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队十几个单位的最后边,十多年来《解放军报》下篇稿子也没有上过。那时,望着主…  相似文献   

8.
已连续9年被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驻疆某边防团今年再创佳绩:仅前三季度已在《解放军报》、从民日报》、从民军队》等报刊、电台刊播稿件110余篇(幅)。报道骨干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班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好领导!”“授课改稿别拉下我”政委韩控技既是位老边防,又是位“老新闻”。他在边防工作20年,业余摘报道20年,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电台刊播各类稿件1200余篇(幅)。年初,团里专门调整补缺健全了团中心报道组、营连兼职报道员的三级网络,规定报道组每周集体改稿、每…  相似文献   

9.
1995年10月25日,在云南蒙自军分区召开的“《解放军报》第五次读报评报座谈会”上,当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刘书忱对第五次被评为先进评报组的石家庄陆军学院四中队评报组提出重点表扬时,与会代表那充满赞叹、羡慕、鼓励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一名年轻上尉的身上。他,就是《解放军报》优秀评报员、石家庄陆军学院四中队副队长──冯玉平。诚心自荐勇擎评报一杆旗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军官兵对军报宣传的反映,自1990年开始,《解放军报》陆续在全军部队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设立了20个评报点,石家庄陆军学院四小队评报组应运…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诚邀大家一起纪念《军事记者》出版发行500期。大家能够拨冗出席这个座谈会,是对我们的厚爱和支持!我代表解放军报社党委、社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军事记者》于1958年5月创刊。创刊之初刊名为《解放军报通讯活页》。开始是不定期地印发《解放军报通讯活页》,发至师以上宣传部门和本报特约记者、通讯员。后《解放军报通讯活页》改名为《解放军报通讯》,为16开本的月刊,1983年公开发行。1985年1月,《解放军报通讯》改名为《新闻与成才》。2001…  相似文献   

11.
我参军10年,其中“爬格子”8年,从一名新闻写作爱好如今成为一名军校专职新闻干事。8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和《空军报》等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稿件600余篇,连续4年因新闻报道工作突出立功。回顾自己从事的报道工作的荆棘路,虽遇到过许多挫折和打击,但我每次都咬紧牙勇敢地去面对,欣然把挫折化为奋斗的力量,当成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2.
离基层近点     
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解放军报》、《空军报》等报刊,看着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作为一名士官报道员,我确实有点欣喜若狂。冷静之余细加思索,是部队基层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泉,使我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3.
冯龙 《军事记者》2006,(3):72-72
前不久,与一位久别的战友偶遇,他不解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搞新闻报道了?我时常在报刊上目睹你的大名,是不是与编辑‘勾兑’的结果?”我说:“这源于《解放军报》给我的信心和鼓励。”2003年初,“半路出家”的我被任命为西藏军区某山地旅新闻干事。一些好心的朋友劝慰我:“写稿难、发稿难,‘三分靠写,七分靠关系’,没有这七分关系,我看你还是趁早拉倒吧!”生性倔犟的我不信邪,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函授学习。在《解放军报》编辑老师的辅导下,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2003年8月,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才艺展”活…  相似文献   

14.
这是8年前的事了。这些年,我不知瞧了多少回镶在相框里现有些发黄的那张在北京前门城楼上与《新闻与成才》编辑的合影。每瞧一回,总有一种激情激励我向着人生制高点不停地攀登。第一次见到《新闻与成才》(当时叫《解放军报通讯》)是1981年。在我刚当兵的新兵连里,见一名叫刘长江的新兵班长手中有一本《解放军报通讯》,是讲如何写稿子的。后来我便经常借阅它并试着写起稿子来。不久,我就在驻地的广播站中了稿。虽是篇广播稿,我却非常珍惜她,因为她是《解放军报通讯》引我后来走上新闻干事岗位所播下的第一粒种子。后来,我当上《人…  相似文献   

15.
勤奋出高产     
我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的第七届学员。去年2月由一名排长走上宣传干事的工作岗位。从1988年8月到去年底,我先后被《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成才》、《前进报》等报刊、电台采用稿件170余篇。有的同志问我为啥上搞多?我的体会是,没有别的窍门和捷径,主要是靠勤奋。一、勤学。日常生活中,我养成了一种好习惯,不管忙闲,即使回家探亲,每天总要看报纸,听广播或看电视,学习时事政治,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精神,研究预测近期新闻报道的题材、主题,以及各新闻单位用稿的特点、要求。特别是每期的《新闻与成…  相似文献   

16.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初.为纪念建军85周年,《解放军报》视觉新闻专版策划了《最后的红军》系列报道。在随后的40多天时间里.我辗转于辽宁、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与陕西,采访了92位老红军.后在北京采访了15位老红军.共计采访了107位老红军。对我来讲,采访的过程,是一次对党史、军史与中国革命史具体的、形象的再学习。通过采访,我对我们这支从红军走过来的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杨玉辰是我的战友,但我在部队时没有见过他的面,只是从《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报通讯》上经常见到他的大作——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思想评沦、杂文、新闻理论和诗歌,散文、山东快书、快版书和诗歌等方面的作品。有的文章,被我作为范文来读。 1990年8月的一天,我到军报通联处索取《新闻  相似文献   

19.
周鹏 《军事记者》2011,(6):63-63
4月12日早上,连队通信员刚拿到11日的《解放军报》就兴奋地嚷嚷:"快来看啊,咱连的周鹏在《解放军报》上稿子了!"顿时,许多战友围了过来。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也曾多次向军报投过稿,却一直未能“露脸”。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我激动不已。接过报纸一看。一篇标题为《红军乡的红色传说》的稿件,署名为周鹏,和我的名字一字不差。我立即明白,这是遇上同名作者了。  相似文献   

20.
回首十年的军旅旅程,我由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成长为军级机关专职新闻于事、《人民武警报》特约记,这其中对我影响和帮助最大的莫过于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