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專利權是無形財產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其與有形財產權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有形財產權的客體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財產,其保護範圍是確定的。而專利權屬於智力成果權,是無形的,這就需要法律對其保護範圍予以界定。對此,我國《專利法》第五十六條對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範圍作出了明文規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不同的人對法律規定仍會存有不同的理解與認識。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  相似文献   

2.
根據《審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中關於合案審查原則的規定,對一項專利權提出了多個無效宣告請求的,專利複審委員會應當儘可能合案審查,其中所有的請求人均為當事人。據此,當前專利複審委員會對針對同一專利權的多個無效宣告請求常常依職權進行合案審查,作出一個決定。這就是合案審查制度。近年來,針對同一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越來越多,很多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都是合案審查的結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國專利制度設置中,對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採用了不同的審查方式:只對發明專利進行實質審查, 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僅僅進行形式審查,致使後兩種專利權的穩定性相對較弱,較易受到挑戰。例如,在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訴訟中,被告常常會對原告專利權人據以起訴的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遇到這種情况,法庭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及《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的相關規定考慮是否中止訴訟。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備受各界矚目的"萬艾可"專利無效案一輝瑞愛爾蘭藥品公司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一案作出判決,輝瑞公司一審勝訴。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在該專利的申請、無效宣告以及行政訴訟的整個過程中代表輝瑞公司全面參與了此案。  相似文献   

5.
按照《專利合作條約》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一件國際申請,從其申請之日起到獲得專利權,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國際階段和國家階段。在國際階段,申請人可以依據《專利合作條約》第19條和第34條規定對其申請文件進行修改。在辦理進入中國國家階段手續的同時和進入國家階段之後,申請人還可以根據條約第28條或41條及中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 條、第109條的規定,對其申請文件提出修改。正因為有國際階段的存在,使得PCT國際申請具有不同於國家申請的修改機會。申請人在國際階段所進行的修改,對其進入國家階段後有什么影響?申請人是否可以在進入國家階段的同時做出新的修  相似文献   

6.
專利權轉讓是一種普通的民事行為,所涉及的交易內容並不複雜。但是,如果當事人對此類轉讓缺乏必要的瞭解,則可能產生不必要的糾紛。下述案例分析或許能夠說明問題。案情發明人A和發明人B共同作出一項發明,就其申請并獲得發明專利。發明人B於1997年12月移居澳大利亚,並書面授權發明人A代表其處理與案涉專利權相關的一切事宜。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以來,對一些來自於外國的外觀設計申請,專利局審查員會以"在先申請與本申請不是同一主題"為由向申請入發出"視為未要求外國優先權"通知書。如果申請人不同意審查員的意見,只能先辦理權利恢復手續,然後才能向審查機構陳述其不同意的理由。對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部門的這種審查做法,各界人士質疑之聲此起彼伏,一些申請入訴諸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在大陸法系的專利制區中,實用新型專利俗稱“小發明“,是為了那些創造性不太高但很實用的小發明提供專利保護的制度。例如德國、日本的專利制度中,都有關於實用新型專利的規定。中國大陸自1985年4月1日開始實施專利制度後,由於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審批實行“初步審查“制,授權速度快,受到產業界的追捧,申請量逐年增加。而台灣地區於1949年建立起實用新型專利制度,早期實用新型專利審查與發明專利審查一樣,採用“實體審查“制,2004年7月實行新的專利法之後,改為採用“形式審查“制。  相似文献   

9.
一、優先權的意義優先權原則起源於《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目的是便利申請人在不同國家申請專利和商標。優先權原則是指:申請人在巴黎公約成員國首次提出申請後的一定期限內,再向其他成員國提出同一主題的申請時,能以首次申請的申請日作為在後申請的申請日(稱之為優先權日)。外國優先權確立的基礎在於絕大多數國家對專利的授予均採用先申請原則,即法律推定最先提出申請的人為最早完成發明創造的人,對於同樣內容的發明創造,只授權給最先提出申請的人。優先權的法律意義在於  相似文献   

10.
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專利保護是一種比較強的保護手段。對於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企業一般會選擇用專利保護。然而,當遇到專利侵權時,由於專利涉及複雜的技術問題,打這類官司最為費時費力。面對有時長達數年的訴訟,一些外國公司甚至選擇了離開中國市場。英國StriX公司是留下來的大多數外國公司之一,它是全球最大的小型自動溫控器製造商,在中國擁有近100件專利。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Strix產品開始進入  相似文献   

11.
近年來,隨着中國一系列開放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的規則出台,外資以併購方式進入中國的步伐明顯加快,中國正成為跨國併購的新興市場,未來數年可能迎來外資併購高潮。在併購的交易過程中,經常會涉及知識產權許可與轉讓問題,事實上, 外資購買中國企業很多是以購買目標企業的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為主要併購目的的。併購是一個非常精細、繁瑣的由一系列環節構成的投融資過程。由於目前併購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  相似文献   

12.
現行《審查指南》規定,本國申請人為單位時,需具備法人地位,否則不能申請專利。這就將一些依法成立並能對外承擔責任且在民事訴訟中擁有訴權的非法人組織排除在專利法的保護範圍之外,不利於鼓勵發明創造和成果轉化。本文對此作出了分析,並就《審查指南》的修改提出了建議。  相似文献   

13.
中國著名知識產權學者、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中國版權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成思教授於2006年9月10日在北京逝世。鄭教授是中國第一代知識產權法學者,曾參與中國《民法典》、《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起草、制定和修訂;以專家身份參加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發表中英文知識產權法學專著40餘部。鄭成思教授對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市場對於海外投資者變得越來越具吸引力。為了佔據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將他們的最新發明在中國申請專利,亚將此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的市場策咯。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近的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來自國外的專利申請已經達到85,029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28%。為了幫助外國企業及其律師正確理解中國的《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指南》的一些重要規定,瞭解專利申請過程中的一些實踐要求,本文擬就外國人委託中國涉外代理機構代為辦理專利申請的過程中,在程序方面應當特別注意的問題,提供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改《專利法》的决定。此次修訂的《專利法》最引人關注的亮點之一是對與藥品相關的條款的修改,包括:第42條新增了關於專利保護期延長的規定,以及新增第76條規定了關於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决機制的相關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於2012年3月28日-30日在北京中國知識產權培訓中心召開。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專利代理機構、大型企業的代表及專家等5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年會期間,分別召開了協會常務理事會、理事會、同時還舉辦了協會第三屆知識產權論壇。  相似文献   

17.
一、問題的提出中國《專利法》第29條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内,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内,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我國實施專利法以來,實用新型專利就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二十多年來,我國的實用新型制度對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自1985年4月至2006年7月這二十一年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215,538件,其中785,544件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同一時期發明專利申請量為993,579件,其中271,311件被授予專利權。在申請和授權的數量上,實用新型均大幅度超過發明。在審查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專利審查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  相似文献   

19.
案例簡介 01213645.X號實用新型專利的背景技術是一種傳統壓型彩板屋面。專利權人胡兵在該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口頭審理中,明確承認上述背景技術為本專利的現有技術。專利複審委員會據此將該背景技術作為現有技術與其他證據結合用以評價本專利的創造性,進而作出了宣告該專利無效的決定。  相似文献   

20.
由於專利與國家藥品標準的結合,導致其他一些仿製藥進入市場受阻,由此産生了將FRAND規則應用於國家藥品標準專利的呼聲,並且在國内學術界引起了一些争議。有必要就FRAND規則與國家藥品標準專利之間的法律關係進行分析,理清FRAND規則的適用條件。一、FRAND規則設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