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的中学世界史教学侧重于从文化史的角度来教授世界史,编著和使用的教科书共有三种,即《国民中学世界史》、《世界文化历史篇》和《世界文化史》,分别使用于“国民中学”(即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这三种教科书的基本观点与论述史实都是大致相同的,均突出“欧洲中心论”,在体例上属于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但在结构、表述和深度等方面则不相同,表现为内容上的细化和理论上的深入。本文评介的台湾现行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上、下册)犤1犦,在三者中具有内容上承上启下和理论上逐步深入的作用,它…  相似文献   

2.
检视旧作《台湾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评述》(1 994年 ) ,又翻出民八十年 (1 991年 )台湾国中《国文》教材 (民七十五年初版、民八十年改编本三版 ,台湾“国立”编译馆国民中学文科教科书用书编审委员会审定 ,以下简称《国文》)。发现国中《国文》第一册所选文章中 ,有四篇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 ) (2 0 0 1年6月第一版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 0 0 1年初审通过 ,以下简称《语文》)选目。这四篇文章是 :沈复的《童趣》(《国文》篇名为《儿时记趣》)、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  相似文献   

3.
由宁裕先主编的《图示中学历史》一书,已于1939年5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按现行中学历史新教材的册次顺序编排,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将中学各册历史课本(初中世界史合并于高中世界史)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表现出来。全书以图为主,附有“教师用图”、“学生读图”等说明性文字,图  相似文献   

4.
最近,台湾的历史课程与教材都开始做一些变动与调整,这是整个学校课程调整中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旧制度已实施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非但各种缺点越来越明显,而且也不能和当今的社会需求相配合,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课程调整的大概情形是:在国民中学阶段,相当于大陆的初中阶段,把原来的前三册本国史,后两册外国史改为第一册台湾史,第二、三册本国史,第四、五册外国史,重点是加强乡土历史的教学。这方面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忽视,需要加强。高中阶段将原来在前两年的历史必修课从三册本国史,一册世界近代现代史,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知识逐渐融入中国知识体系,学校教育成为世界历史知识推广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清末民初.中学世界历史课程开始设立,译自日本、欧美和国人自编的世界史著作成为世界史的教科书。此时期的中学世界史课程和教科书明显受到了当时“华夏中心史观”、“欧洲中心论”、“进化史观”等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这也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知识结构和国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的近代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现行学制与初等教育课程 台湾将义务教育称为“国民教育”,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称“国民小学”、“国民中学”。目前台湾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前,学生先在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学习两年。义务教育包括6年国民小学的学习和3年国民中学的学习两个阶段。在小学.儿童6岁入学。12岁毕业。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人教版)第一、二、三册教科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自1990年秋季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些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试教。现已试教两年,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1991年依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两史一情”教育的精神,我们对教科书作了一次增修。1992年3月,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教材,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认为:  相似文献   

8.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室俄语组编写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俄语》和《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俄语》教科书(以下统简称“新教材”)第一册,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自1993年秋季起,这册教科书就要作为“试用本”供全国各地选用。  相似文献   

9.
1.综合科目是什么样的考试科目? [日本留学考试]的综合科目,主要基于日本现行高中的“公民”(以政治、经济为中心)、“地理”和“历史”等课程的科目,可参照日本高中教科书的历史、地理、世界史、日本史以及世界及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现代社会常识等为中心进行准备。  相似文献   

10.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教科书(暂且称其为“旧教科书”)的封面彩图、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暂且称其为“新教科书”)第八章“电与磁”第二节“电生磁”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的彩色图,都是同一张彩色照片——牵牛花的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