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钱重物轻,时间上从开元天宝之际直至唐亡,空间上有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交换领域发生的钱重物轻主要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使用铜钱较多的江淮地区,而两税法引起的钱重物轻重点发生在把绢帛作为主要货币的黄河流域.这种地域性又是变动的.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钱重物轻发生以后,国家极力维持钱帛两种货币的稳定。但是本来由国家所控制的"轻重之权"大大削弱,很多措施皆成具文。崛起的富民阶层影响了货币的"轻重之权"。国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财政又需要大量的货币,于是只能行使适合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税制——两税法来"索之于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但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税法加重了钱重物轻现象。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两税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基础之上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它的内容是户税和地税。户税还有地税,创始于高宗、武曌之时,当时只是租庸调以外的一种附加税。随着土地兼并的逐步加剧,租庸调制的逐渐瓦解,户税地位逐渐提高。代宗时,租的部分,改为按亩征收,庸调部分改为按户征收。到建中元年(780年),唐政府把安史之乱后陆续添设的各种新税,一同并入户税,两税法才正式颁布实施,至此田租(即地税)代替了丁租,户税代替了庸调,租庸调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两税法的制定者杨炎在其奏疏中对两税法的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土)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杨炎传》)  相似文献   

4.
两税法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赋役制度。两税法的总原则是“量出制入”,其主要特点是以资产定税。这一制度否定了“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对唐朝后期的政治以及唐以后历代税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发展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代就推行赋役制度 ,如北魏的“租调制”、唐朝的“两税法”、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等。据此回答 1~ 4题。1.“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 .废除了人头税 B .以田亩数计征C .赋税折银征收 D .按照资产交纳2 .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 .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B .使赋税的征收办法简化C .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D .使雇佣劳动者增多3 .明朝后期张居正改革实行的“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共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A .增加政…  相似文献   

6.
西汉初年,尤其是汉文帝一代,实行轻租税,免租税的政策,历来为史学界大多数同志所共认。近来黄今言同志所著《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以下简称黄文),对汉文帝十余年不收田租的史实提出异议,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据史实,这个问题仍值得商榷。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释《汉书·食货志》中关于文帝免除田租的一段记载。为了便于讨论,现摘引如下: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2010届高三四月调研测试选择题第16题:“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这一赋税改革指的是  相似文献   

8.
推行“重本抑末”政策的秦汉时期,有关末业税的税目很多。这里,我们不拟对当时所有的末业税逐一作全面的阐述,仅就“算缗钱”、“市租”和“关税”中的一些问题,作个初步探讨。限于水平,不揣浅陋,旨在借以就教于大方。一算缗钱的性质和征课对象“算缗钱”,又称缗钱税,这是汉代政权在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下,为解决财政困难,对工商主所征课的一种特殊性税收。西汉封建王朝发展到武帝时期,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一段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一般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赋役改革.它们历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而一条鞭法不仅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关于一条鞭法,学术界有不同的解读,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古代史》(2002年审查通过)的叙述也有些杂乱。这恐怕都是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理解一条鞭法的关键点在于它既要减轻农民杂税、徭役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又要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为田赋),其法是将杂税全部摊入田亩,徭役部分摊入田亩。本文试就一条鞭法涉及的一些问题。结合史学界研究动态。特别是“一条鞭打遍天下”的梁方仲先生的研究成果,略谈浅见,希望能够解惑祛疑,对同行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人民出版社重版的《隋唐五代史纲》一书中,韩国磐先生认为唐代两税是代役租。他说:“两税法是‘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实际征税时,是实物居多,缗钱只是由实物折算而来。且这在本质上都是代役租,是‘折征’或‘折纳’,并非货币地租。”①不过,韩先生在同书的另一个地方又说唐代两税是赋税。他先引用了陆贽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36页这样解释西汉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财税和徭役、兵役。”同书第78页对唐朝两税法的解释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许多学生提出疑问:既然编户齐民已经以资产为征税依据,为什么说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其实编户齐民虽然有以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成份,但资产在赋役分配中的地位及作用与两税法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明代改革家张居正为了抑制豪强兼并 ,均平赋役 ,改革了明代的赋役制度 ,全面推行了“一条鞭法”。该法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 ,将地税与徭役合二为一 ,按田亩征纳 ,即将复杂的赋役项目编为一条 ,故称“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 ,上承唐代的“两税法” ,下启清代的“摊丁入地”制度 ,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及其实施状况,对历代国计民生、社会稳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增长都有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3题。1.与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相比,唐朝中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特点是A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 .依据资产和田亩多寡收税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 .农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2 .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摊丁入亩制度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 .以货币形式征收租税B .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C .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D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 .纵观中国古代赋役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中小学管理中存在如下不良倾向: ——重物质刺激,轻精神激励。迷信钱的威力,忽视表扬的作用。动辄与钱挂钩,胃口越吊越高,思想境界越来越低,工作越来越被动。 ——重物的管理,轻提高素质。主要领导抓创收多,抓教学少;抓楼房建设多,抓精神文明建设少;抓家属房、办公室建设多,抓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建设少;抓钱、物管理多,  相似文献   

15.
虚、实钱与虚、实估是唐代经济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作了探讨,探究领域涉及虚、实钱与虚、实估的概念、成因、关系及省估、时估等方面,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就六十余年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希图方便读者,进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中学管理中存在以下不良倾向: 1.重物质刺激,轻精神激励。迷信钱的威力,忽视表扬的作用。动辄与钱挂钩,胃口越吊越高,思想境界越来越低,工作越来越被动。 2.重物的管理,轻提高素质。主要领导抓创收多,抓教学少;抓楼房建设多,抓精神文明建设少;抓家属房、办公室建设多,抓实验室、图  相似文献   

17.
大家好,我叫税收,我的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600年,从我的老祖宗夏王朝的“九贡”,到西周的“彻法”、春秋战国的“初税亩”、唐宋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1928年明确划分的国家税与地方税,可谓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户税是研究唐代经济史不可不涉及的重要问题。我国史学界不少老前辈对唐代户税都有研究和著述。王仲荦先生在《唐代两税法研究》(载《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一文中,介绍了他对唐代户税的产生、发展、制度和执行情况的研究和结论,对我们认识唐代户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王先生论著的启发下,我对唐代户税的有关情况作了初步学习,有些心得,已写入习作《关于唐代户税的几点意见》(载《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中。现将最近阅读中的一些意见试述如下,以就教于王先生及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两税法的征收内容究竟是什么?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止.有的认为,两税即是户税;有的认为,两税就是租庸调的转化;而大多数则认为,两税是由户税和地税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看法都值得商榷.为此,本文也淡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史学界的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赋税史上,元朝赋税有许多特点,在全国空前大一统的政局之下,赋税剥削却始终南北不同;边疆异制;内地的“诸色户计”也税、役不一;还有许多内容是蒙古族当时社会历史特点的体现等等。关系错综复杂,其中许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研究。“税粮”就是一个必须深入讨论的问题。中国封建赋税制度的发展,与其它社会问题一样,也有其发展变化过程,从中找到其发展规律,可以归纳为:封建社会前期主要是征收以人身控制为主包括各种力役和以人或户为准的人头税,占赋税总量的绝大部分,而以田亩和财产为准征收实物的比重甚轻。以后,随社会生产力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人头税比重逐渐下降。最后,人头税的主要地位被田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