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变压器”一章中 ,有这样的描述 :“原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E1=n1ΔΦΔT,E2 =n2 ΔΦΔ T,由此可得 E1E2=n1n2.在原线圈中 ,感应电动势 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 ,跟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 U1的作用相反 ,原线圈的电阻很小 ,如果忽略不计 ,则有 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 ,感应电动势 E2 相当于电源的电动势 .副线圈的电阻也很小 ,如果忽略不计 ,副线圈就相当于无内阻的电源 ,因而副线圈的端电压 U2 =E2 .于是得到U1U2=n1n2……”由这段描述可知 ,电动势 E1、E2 指其平均值 ,…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第二册第十七章《变压器》一节中,在推导变压规律“U1/U2=n1/n2”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原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跟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的作用相反,原线圈的电阻很小,如果略去不计,则有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关于变压器的教学内容较原教材的有所增加 .1 .增加了阐述 :原线圈的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 ,在原副线圈中都要引起感应电动势 ;在副线圈产生的交变电流 ,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 ,同样也都要在原副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提出“互感现象”,并指出这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2 .变压比公式 U1/U2 =n1/n2 不再是“从实验知道”,而是在介绍不计少量漏磁的前提下 ,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加上路端电压的概念推理而得 .3.明确提出“理想变压器”概念 :不计原、副线圈的…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成人中专《电工基础》统考试题中有一填空题:理想变压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果副线圈处于开路状态,则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 ;如果副线圈上所接的负载电阻增加,则原线圈从电源获取的功率 (增加、不变、减小 )。该题的参考答案是:零、减小。原线圈从电源获取的功率将减小,这个问题可作进一步讨论。   设交流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ε和 r。设想原线圈电路存在一个等效电阻 R′,它的作用是将副线圈电阻 R折合到原线圈电路中去。在如图 1所示电路中,负载电阻 R与变压器副线圈连接,虚框部分为 R折合到原线圈的等效电阻 R′,…  相似文献   

5.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U1,原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它在变压器的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的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原线圈和副线圈中都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相似文献   

6.
电磁感应内容比较丰富,重点知识有:(1)楞次定律,用于判断感应电动势(电流)的方向。(2)切割式ε=vBlsinθ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n(Δφ)/(Δt)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这三方面知识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因为它可汇集知识与能力考查于一体。常见有如下几种试题类型。 一、基础知识理解题 基础知识理解题是以考查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的一类试题。这类试题在高考中属B级要求。 例1:(1994年上海考题)图1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_1:n_2=4:1,原线圈两端连接光滑导轨,副线圈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当直导线AB在匀强磁场中沿导轨匀速度向右做切割磁力线运动  相似文献   

7.
如图,理想变压器有两个接有电阻的独立副线圈甲、乙,其匝数分别为n1和n2。现测得线圈甲上的电流与电压分别为I1和U1,线圈乙上的电流为I2,则线圈乙上的电压U2=——,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P=  相似文献   

8.
<正>变压器模型,既是交变电流、电磁感应知识的延伸,也是对电路知识的综合考查,近几年高考命题重于变压器规律的综合考查,在变压器原、副线圈上串联或并联一些负载,导致问题难度加大,使常规方法变得繁琐。鉴于此,笔者提出“等效电阻法”和“等效电源法”巧解这类问题。一、等效电阻法如原线圈匝数为n1,副线圈匝数为n2,把副线圈电路等效变换到原线圈回路,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图1推导过程如下:设副线圈的电阻为R,  相似文献   

9.
刘殿岩 《新高考》2007,(12):9-10
对于变压器问题,多集中于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I、U、P、n各量间基本关系的考查.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变压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大题型:一、一原一副,“口”型铁芯变压器问题图1例1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的阻值相等.a、b端加一定交变电压后,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A∶PB=,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A∶UB=.解析此题很容易将电阻A消耗的功率当成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并将a、b两端电压当成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U1,从而得到错误答案1∶1,4∶1.实际上电阻A消耗的功率并非变压器…  相似文献   

10.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只要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E=n△Ф/△t,此回路可等效为电源,当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导体相当于电源,在处理电磁感应这类问题时。若明确等效电源,准确地画出等效电路,是迅速获解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只要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E=n△△Фt,此回路可等效为电源.当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导体相当于电源.在处理电磁感应这类问题时,若明确等效电源,准确地画出等效电路,是迅速获解的关键.【例1】如图1所示,粗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附录三课外习题第五章第13题是:“理想变压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如果副线圈处于开路状态,则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____;如果副线圈上的负载电阻减小,则原线圈从电源获取的功率将____(增加、不变、减少)。”该习题参考答案是:零,增加。原线圈从电源获取的功率将增加,这个问题可进一步讨论。原线圈消耗功率P_原随负载电阻R变化情况,可转为分析副线圈消耗功率P_副随负载电阻R的变化(理想变压器有P_原=P_副)。在图1所示电路中,设交流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力(?)和r。从变压器副线圈的输出端向左边看回来,得到一个与图1实际电路等效的电  相似文献   

13.
变压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学生学习以后 ,都知道变压器有变压、变流的作用 ,其实变压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变电阻的作用。如图 1所示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n1∶n2 ,若副线圈负载电阻为 R,那么变压器工作时 ,a、b两点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 a、b间等效电阻可理解为该两点的电压 U1与流经两点的电流 I1之比 ,即Rab=U1I1,由变压器变压、变流规律可得U1=n1n2 U2 ,I1=n2n1I2 ,且 I2 =U2R,则 Rab=U1I1=n1n2 U2n2n1I2=( n1n2) 2· U2I2=( n1n2) 2 R.图 1图 2上式表明 ,从变压器输入端看去 ,实际电路图 1中 a、b两点…  相似文献   

14.
原题加在理想变压器上的交流电压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与副线圈相连的负载电阻阻值为R,如图1所示,求:(1)原线圈中的电流I1为多大时,负载上获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大?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压器问题,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要算负载获得的功率,实际上是要计算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1,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里面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出现了一些问题。误解假设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则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1=E-I1r。由UU21=nn21得…  相似文献   

15.
于正荣 《物理教师》2013,(10):59-60
问题.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原线圈接u1=220√sin100rt(V)的交流电,电阻R1=R2=25Ω,D为理想二极管,则下述正确的是 (A)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50V.  相似文献   

16.
变压器为什么能变压又是怎样变压的 ?变压器除了变压以外还能变什么又不能变什么 ?这是大家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面笔者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来谈谈变压器的“三变三不变” .一、变电压1 .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图 1是变压器原理图 .把变压器原线圈与图 1电源相连 ,副线圈与负载相连 ,这两个线圈并不接通 ,其间是通过“磁”来耦合的 .在交流电源作用下 ,原线圈中产生交变电流 ,从而在铁芯中激发交变的磁通量 .这一交变的磁通量将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这便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怎样变电压的呢 ?由于变压器的原、副线…  相似文献   

17.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26页第1题(同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第134页第1题)的题目是:变压器为什么不能改变直流的电压? 教参解答;直流电压加在变压器的原线圈上时,通过原线圈的电流是直流电流,电流大小、方向不变,所以产生的磁场通过副线圈的磁能量不变。因此,在副线圈中不会产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两端没有电压,所以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的电压。  相似文献   

18.
例1图1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4,原线圈两端接到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副线圈与电阻R串联成  相似文献   

19.
感应电动势有两个公式: (1)E=n△Ф/△t,用于求整个同路的感应电动势; (2)E=BLv,用于求网路中某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注意:整个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为零时,回路中某段导体的感应电动势不一定为零.  相似文献   

20.
在多份试卷中看到此条题目,题目如下: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原线圈接u1=220 √2sin100πt (V)的交流电,电阻R1 =R2 =25Ω,D为理想二极管,则 (A)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50 V. (B)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应大于50√2V.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00 W. (D)通过副线圈的电流为3A. 对于此题,不同的试卷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分歧主要在(D)选顶"求通过副线圈的电流",此电流指的是电流的有效值.笔者上网查了一下,有的给出了具体解答,有的没有.笔者和多位同事进行了讨论,综合网上的查阅,共有下面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