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方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活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不懈追求。《生活空间》《见证》(中央台),《纪录片编辑室》(上海台),《纪录》(浙江台)等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作品以纪实的理念、平民的视角、纪录的手法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然而,对纪实理念的反思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在不少电视纪录片创作看来,纪实等于用摄像机镜头记录生活片段,他们极力崇尚避免主观介入。于是,我们可以在许多电视纪录片特别是民间DV作品中看到,纪实被简单地…  相似文献   

2.
从观纪实手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手法,它从出现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纪录片主观性太强。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另一部分则大力支持,认为这种手法不仅记录了真实而且把真实更加艺术化、深层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推陈出新.是新型纪录片的革命.代表着现代纪录片发展的世界性潮流。研究纪录片的主观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 需要定义吗?长期以来,中国电视界都认为“电视纪录片”难以定义,而并非不需要定义。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则如何判定一个电视片是否为纪录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随着纪实手法在电视节目的众多领域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曾经依靠纪实手法为自己打天下的纪录片,迟早会因为属性混淆而被众多节目形式所淹没。不管什么片子,只要用了一些诸如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4.
付岩 《声屏世界》2007,(6):46-47
电视语言是由“声画字”共同构成其表意系统的,是整体传达“视听读”的平面思维。电视纪录片就是根据电视特有的表现手法来纪录一段生活流程,来展示生活的原貌,让受众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又以另样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因此,电视纪录片必须遵循纪实的叙事原则,同时不排除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形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运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追求。《生活空间》《新闻调查》(中央台),《纪录片编辑室》(上海台),《生活》《纪录》(浙江台)等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作品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手法、全新的理念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看惯电视专题片连篇累牍的宣传与说教的中国观众,被电视纪录片的朴素纪实手法所震撼。  相似文献   

7.
以真实再现客观现实为特征的纪实手法,正在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又称专题片)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相对于画面配解说的传统创作方法,这无疑是一大突破。如果说,《望长城》是“真正自觉地走进了”纪实手法的“新天地”,那么,去年底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毛泽东》,则标志着这种创作方法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日益繁荣起来,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设有纪录片创作室.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西藏的诱惑》、《藏北人家》、《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起程——将远行》(此片是1995年11月份被广播电影电影部评为“金童奖”一等奖).这些众多得奖纪录片中都显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实力,同时这些纪录片从题材领域、表现手法、形式结构都在不断开拓创新,给中国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纪录片不论从艺术上,还是真实性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也有一些电视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毫无目的地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理解为一种目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有机地结合和体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的规律特点等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纪实性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手段、手法,它应该以客观地纪录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见长,它不过多地依赖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段去造成很浓的抒情色彩和审美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实手法在抒情表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它也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它的特点是,较多地依赖客观纪实、白描等手法,抒发事实本身所深深蕴含的丰富情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淡淡而出的幽幽情愫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繁荣,依靠的是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纪实手法的运用。改革开放以后,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使电视纪录片首先找到了它的观众群。人道主义关怀、平民视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对弱势人群的关注,使电视纪录片成为老百姓情感宣泄的渠道,自我审视的镜子,并且成功地在日益重视收视率的中国电视屏幕上登陆。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新闻纪录片的播放拉开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序幕.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以其清新、真实、自然的纪实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纪实与真实、纪实性与艺术性以及纪实手法等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实践。尤其可贵的是,它在挖掘电子技术手段的表现力以及用原生状态的素材供人们哲理性的思考这两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给纪录片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现代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纪录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纪录片的创作之本是纪录意识,它的核心就是真实,但真实并不等于照搬生活,它只是摒弃虚假而不排斥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发展,电视细节的运用作为提升电视节目质量的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电视细节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富于感染力的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文字等要素,它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也可以是“一个场景”、“一处环境”。而对于电视纪实作品来说,电视细节更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往往是整个纪录片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睛之笔,是一部电视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蕾 《青年记者》2013,(2):50-5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也称专题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是运用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世界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电视节目形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的热播,电视纪录片开始成为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节目体裁,这也促使了电视人勇于探索纪录片的制作。在纪录片制作中,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电视纪录片追求画面与解说词构成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的完美  相似文献   

15.
2001-200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和2002年度国产电视纪录片总体发展平稳,没有奇峰突起之作。纪录片题材宽容度较大,部分纪录片表现出了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觉;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增多,而且制作质量比以往更精致;普通人题材依然占据这两年度纪录片作品的主体,但总体来看,这类纪录片依然欠缺对普通人群的真正关怀,呈现出记录的表面性和琐碎性。从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看,这两年的纪录片几乎都采用纪录手法。一部分作品纪实手法更纯熟,制作更精良,另外多数作品的纪实手法比较粗糙。2001、2002年纪录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争议纪实手法、多样化与纪录片本体价值的表达;市场化与评奖问题;“电视台制造”与民间作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视野     
《视听界》1999,(5)
十年来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描述1999年第4期《中国电视》刊登胡智锋文,描述了10年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他认为十年来中国电视本体建设有五个标志性阶段: 一、电视纪实。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90年代初推出,标志了中国电视“纪实”的开始。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出现,使电视“纪实”达到了它的高潮。电视的“纪实”一时间成为电视业内外竞相标榜、推祟的时尚,甚  相似文献   

17.
在现阶段的电视纪实作品中,电视纪录片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突出的一种记录形式,在拍摄时会通过纪实的视角和手法来对某一特定的事物进行探索和记录,相较于众多的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电视纪录片更为真实,这也是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点。随着观众对于美学认识的提高,纪录片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因此,电视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明确,需要更加亲民,不论从创作形式还是剪辑手法都需要更加平民化,本文将有针对性的探讨如何实现电视纪录片的平民化创作。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实片是电视界中的“宠儿”,由于贴近生活,风格独具,达到了以往任何传媒难以达到的程度,所以深受观众的欢迎。正是看中了这一卖点,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争先恐后的拍摄纪实作品,向纪实靠近。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应看到任何事情都适可而止,不应一哄而上。纪实手法的兴起,不仅冷落了其他的电视表现形式,而且它在应用与表现中也存在一些误区。1、纪实要争妍百花应盛开勿庸置疑,电视纪实以其长镜头的拍摄,同期声的录音,这一“正在进行时”而有别于其他传播媒介,忠实地记录新闻事实。目前,因为纪实热大行其道,导致了其他的电视…  相似文献   

19.
法国的巴赞曾经说过,人类几千年来有一种“木乃伊情节”,希望通过保存影像来保存生命和人们的精神存在。纪实语言,是纪录片中影像文化的承载基础和表达元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纪实语言在纪录片中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运用处理变化,来对纪录片的类别和走向进行一个粗浅的归类和判别。不同的纪录片对纪实语言的运用手法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它分为三类:表现、表述、表达。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纪录片界有一本经典学术著作——北京广播学院任远教授主笔并主编的《电视纪录片新论》。尽管距它的出版已有五个年头,但今天在电视领域中,它仍是一本畅销书籍。 这本书立足于“纪实”二字,区分了纪录片与艺术片、专题片的区别,系统提出了纪录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