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静静 《山东教育》2011,(25):28-29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  相似文献   

3.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人”。围绕这一专题。选编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它们分别是《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一专题,形成了专题统领,由读而写,由吸收而倾吐的较为严密的单元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花园》《、去年的树》,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在这个专题中安排了一次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花园》、《去年的树》,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在这个专题中安排了一次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相似文献   

7.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专题是"作家笔下的人"。围绕这一专题,选编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它们分别是《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一专题,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一、训练目标所谓纵向比较法就是将同一题材或同一作家前后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的方祛。放宽地说,同一作品中前后不同内容或表现形式的比较亦可算作纵向比较。纵向比较法的训练目标是学会比较不同时间里出现的不同作品,学会比较同一作品的前后内容与表现形式。二、例题解析1.比较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内容上和表达上的异同。(两篇文章均见高中《语文》课本,此处略)两文都是哀悼文字,纪念对象都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但是两篇文章前者写于1926年,后者写于1933年,相隔虽然只有七年,而中国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两篇精读课文《巨人花园》、《去年的树》,两篇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在这个专题中安排了一次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比较法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相应的课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较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同一单元同一体裁的几篇课文的比较,也有同一单元两篇课文内容大致相同,写法大体相似或内容不同写法有同有异的比较,还有不同一个单元,不同一本教材,体裁不同,写作方法有同有异的比较,再有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如  相似文献   

11.
曾俊莉 《甘肃教育》2014,(16):98-98
正教师不是作家,无须进行文学创作。当然,如果擅于文学创作,也大可将这一特长充分发挥,远的如朱自清、叶圣陶,近的如写了畅销书《甄嬛传》的流潋紫和校园作家丁立梅,他们通过书写,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得无比精彩。因此,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要养成一种书写的习惯,要加强以下几类文章的写作。一、教学辅导稿教师的一生要教好多本教材,同一本教材往往还要教好多遍。有道是,熟能生巧。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跟不同的学生讲某篇课文,讲某一本书,理应对这些课文、教材烂熟于心。所以,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课文和教材,写一写阐释性的、鉴赏性的、探  相似文献   

12.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13.
<正>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一样,无论课文还是注释都要力求准确,才能对学生学习有益。下面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注释错误。一、《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的文章,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篇课文也同时被选入了《先秦诸子选读》中。但是,同一篇教材,对于同一句话注释它们竟然有很大差别,甚至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一、让课文撞击课文教学单篇课文时,利用撞击效应就是有意把同一册教材或不同册教材中的某一篇甚至几篇同该课文结合起来,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辨识,从而得出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我在教高一课文《石钟山记》时,就注意把该篇同本册教材的另一篇课文《游褒禅山记》结合在一起“撞击”。两篇课文,虽然同属于游记,但是它们在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课文所选的两篇散文都是当代作家的作品。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见长的青年作家,散文也写得很美。《丑石》这篇作品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秦牧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知识性强,哲理性强,而深受读者的欢迎。《菱角》是秦牧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两篇散文时,要注意两位作家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母爱的课文大概是语文教材中比较多的一类,要么是写人类的母爱,要么是写动物的母爱,要么是单纯写母爱的,要么是掺杂着写的,这样的课文几乎每一册里都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则是较为突出的一篇新选课文。这是一篇浓带有烈自传色彩的文章,是从散文《慈母和我的书》节选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明确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说话、写话教材组成,讲读课文中有一篇古诗《春晓》,一篇新课文《丑小鸭》。阅读课文《春雨》是一首儿童诗歌。《春晓》是一首古诗,作...  相似文献   

18.
马维华 《考试周刊》2013,(81):46-4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地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一篇"指的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松鼠》是法国作家布丰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安排在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版第一册第五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散文,下跟《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一篇知识短文,处于由知识学习向知识运用的过渡位置,依据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 2.理解和初步掌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