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理论,界定设施蔬菜信息技术概念及分类,从农户角度系统分析了设施蔬菜信息技术采纳行为;从生产者、政府、研究单位和技术角度探索我国设施蔬菜信息技术推广扩散机制,探寻设施蔬菜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最佳推广扩散路径,并提出设施蔬菜信息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树佳 《科教文汇》2011,(36):135-135,144
通过发展产业基地、跟进配套服务、建立专业组织、提高科技含量、打造优质品牌、增强市场牵动等方式,凌源市经过近30年的设施农业建设,业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种球生产繁育基地,享有"北方花都"之盛誉。截至2010年底,凌源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7.84万亩、温室保有量15.86万栋,预计到2011年末,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将突破36万亩,年总产值可实现35亿元。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承担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在总体规划层面是框架性、粗略、轮廓性的指引;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往往以满足住区自身需求为出发点配建公共配套设施,由于受规模、配建针对性,住区公共配套设施难以满足中观层面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介于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承上启下中观层面的规划,该层面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对于设施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中的贯彻落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惠阳白云南部片区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公共配套设施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设施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复种指数高、农用投入品投入量大、产地环境封闭等特点, 易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及有效性增加, 带来生态环境风险。研究表明, 设施蔬菜土壤中农药、剩余养分、重金属、酞酸酯、抗生素等污染物积累明显高于一般大田蔬菜, 其环境与安全风险比常规农田明显要高。土壤性质改变和污染物积累, 可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 提高作物污染物含量, 影响水体质量, 给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其原因与农用投入品投入量过大、生产经营落后、法律法规和标准不适应管理需求、监管缺失等有关。未来需要加强农用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和指导, 完善适应设施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设施蔬菜产地环境监管和指导机制,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 以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推进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设施栽培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的有效生产,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育苗、春提前和秋延迟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淡季蔬菜、反季节蔬菜在市场大受欢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蔬菜的设施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带压作业是针对高压油水井维护作业施工难度大而研发的一种新型井下作业工艺技术,并配套完善带压作业设备及相关工具配件.该技术主要解决高压水井、自喷油井,新射孔和压裂井的作业难题,避免油层污染,缩短作业占井时间,节约施工费用,提高了日注水量和产油量.  相似文献   

7.
小诺,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在家里种蔬菜,并且要观察蔬菜发芽的记录……可我没种过菜阿!你没种过菜?呵呵,那你怎么还天天网上“偷菜”?别扯东扯西,这个作业怎么做啊?萝卜应该种在土壤里,还要浇水吧?  相似文献   

8.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博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15,37(1):175-183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对构建低碳蔬菜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命周期法和多目标灰靶决策模型,利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对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总碳排放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来自工业的投入品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原因;2总体上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碳汇大于总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3大棚优于温室,但两者的总碳排放均小于光合作用碳汇,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正外部性;4各地区碳足迹的优劣顺序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和怀柔区,且前四个地区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低碳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产实践调查发现,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现象发生比较严重,综述了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对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秦皇岛市狠抓农业信息技术在蔬菜产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推动了蔬菜产业上档升级。2009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产值3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0万亩;注册了蔬菜品牌34个;蔬菜栽培种类达到300余种;昌黎、抚宁两县分别被河北省命名为蔬菜之乡、豆角之乡。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保障“菜篮子”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达拉特旗设立典型农户利用大棚、温室种植蔬菜的试验示范,从菜种、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田间栽培管理、施肥以及种植制度等方面探讨了适宜本地区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并通过产入与产出比为中国落后农区的菜农指出了一条发展经济达到小康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高柳青 《资源科学》1996,18(2):66-71
本文是近4年时间对当地蔬菜生产考察,以及在内蒙古达拉特旗蔬菜试验点工作的基础上,以本区各旗县1995-2010年人口发展状况推测出1995-2010年本区发展蔬菜生产的远景。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今后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趋势,提出1995年本区发展保护地蔬菜面积。2000年保护地蔬菜种晋陕蒙、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3.
电化水处理装置是我们自行研发的一种水处理技术和装置,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我们对应用该技术处理造纸用水(包括纸机白水的循环使用、造纸浆水的预处理、造纸黑液的污染治理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深入调研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建的一批不同类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联盟,对其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可能在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合作生态网络体系、促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协调设施运行管理以及协同开放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建设路径可能是科学家主导,也可能是政府主导,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尽可能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进来,确保设施的发展能惠及多方面。并提出组建中国基于加速器的光源技术联盟,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优化光源设施的协同管理,供政策研究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唯  刘婧 《科技广场》2012,(1):238-241
本文以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为背景,从物联网技术政策环境、研发成果、应用情况及制约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内物联网发展的现状,针对传统模式下设施农产品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目前高职旅游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以近几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几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构建"弹性顶岗.双证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北方高寒兰干旱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障碍与农牧生产力开发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高寒干旱、土瘠地薄的生态环境与乏力的社会投入,使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面临生态恶化、粮草短缺、经济贫困三大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资源生产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后,提出了通过农田增施化肥,草地人工栽培开发土地资源初级生产潜力;面临温带市场发展蔬菜生产,开发区域冷凉资源生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区域农牧业发展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概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10年的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进展。拉萨站科研人员通过对以高原农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在高原环境背景特征、能量传输和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形成、作物光合生理生态以及碳循环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作物和牧草品种引种筛选和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蔬菜栽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地方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组织“水稻机械稀直播与乳苗稀播轻型、高效栽培技术”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万亩水稻亩产650kg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苏州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的研究开发,创立“水稻机械精量直播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国内领先成果。成果的创新点为:①以带式播种器与播量调节装置为核心部件,研制出水稻精量播种机,并配套大田精播匀播的农艺规范,是水稻精量直播技术上的重要发明;②以机械精量直播为核心技术,配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是水稻直播技术的重大突破;③以杂交晚粳稻为主要品种,建立了相适应的轻型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地提高了直播稻的适应性、稳产性与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