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甘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与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约束,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选择何种区域发展政策来推动资源开发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则是实现资源开发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资源开发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概述了转型中应采取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我国资源开发型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发展压力中如何转型,及政府制定何种战略和政策推动并形成区域性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寒草地生产潜力与载畜量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通过中国高寒草地生产潜力及现实载畜状况分析,得出:①中国高寒草地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因素制约;②全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6568.6kg/hm2,草地生产潜力为2971.4kg/hm2,现实生产力仅1632.2kg/hm2,占草地生产潜力的54.9%,占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24.8%,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③国高寒草地所能承载的最大理论载畜量为14771×104只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为7932×104只绵羊单位,随着草地生产潜力的不断开发,适宜载畜量在2010年和2020年可望提高到目前的1046倍和1076倍;④中国高寒草地目前整体处于超载状态,超载量高达2463.5×104只绵羊单位,超载率高达28.6%;⑤中国高寒区各类型区草地生产潜力及载畜状况差异颇大,应因在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是用途管制的基础,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的保证。青海省天峻县高寒草地占区域面积78%,分别坐落在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在青海省天峻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高寒草地进行了差异性用途管制研究,认为生态空间红线内的草地按禁止开发原则管理,红线外的生态空间草地及农业空间的高寒草地根据限止开发原则进行管理。研究结果为加强高寒草地用途管制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土地资源学科知识积累、研究取向、技术手段,难以为破解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土地资源工程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论文提出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开展了典型案例工程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土地资源工程研究的地域模式及其作用。研究认为,土地资源工程是指对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的综合性技术及其集成应用,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开发、整治、保护、利用等相关工程技术。新时期发展中国土地资源工程学,应注重土地资源工程的理论体系、区域诊断、技术方法、规范标准、运行模式、绩效评估、体制机制的综合研究,尤其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的地域性、稀缺性、退化性、低效性问题,亟需加强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强调公众参与、充分吸收地方化知识,研制面向区域、对象与问题的土地资源工程关键技术,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行动者网络,全面创新有效推进土地资源工程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模型组合的山东省耕地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程传周  杨小唤  李月娇  王挺 《资源科学》2010,32(11):2165-2171
山东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却在持续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该省的土地生产潜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km×1km栅格尺度的气象、土壤、耕地、遥感等数据,利用不同的模型组合来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各限制因子对生产潜力的限制程度,可为农业粮食估产、相关土地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两套模型在用于山东省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时,都是合理的,但第二套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相关性更大;山东省西南平原地区土地生产潜力较高,胶东半岛地区和中部丘陵地区较低,全省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程度不足80%,其中沿海地区和北部地区开发程度较高,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开发程度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山东省生产潜力开发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其次为土壤条件,温度的限制性最小。  相似文献   

6.
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是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区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分布;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评述。并针对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是西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方面重大需求,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受高原特殊的自然条件限制,西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极为有限,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评估;(2)以高寒草地为主体的高原生态系统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屏障功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3)以高寒草地为支撑的畜牧业仍沿袭传统模式,农牧民收入现状及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建设西藏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在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同时,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系统安全屏障。主要对策包括:(1)开展西藏地区资源环境容量调查与研究,保障西藏的可持续发展;(2)量化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类治理与管理模式;(3)实施农牧系统耦合工程,实现高寒草地保护和农牧民增收的双赢;(4)加强西藏高原特色畜产品基地保护与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陆良程  董建 《大众科技》2013,(9):155-15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着区域人才开发与合作机制不健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通过结合广西北部湾实际情况,对经济区人才开发与合作现状进行研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有序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青海科技》2006,13(2):F0002-F0002
三江源地区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高寒湿地,高寒荒漠,水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基因资源“生态圈”和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其生态环境关系到区域乃至全国的生命安全,其水资源及其状况直接影响水资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过宝兴 《资源科学》1988,10(1):65-71
安庆地区系指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坡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怀宁、枞阳、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等8县和安庆市。土地总面积15454.53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全区自然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区。但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尚存在不少问题,土地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为加速农业发展,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与布局,发挥其生产潜力,有必要探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宝贡敏 《资源科学》1994,16(4):55-61
我国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方面的大问题。实际工农相对分离,组建乡村工业区,是提高乡镇工业企业素质、效益、强化乡镇工业企业优化组合、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区域战略布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天然气供需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管网建设及下游消费市场等多种因素,提出了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区域布局:(1)中部区天然气资源基础雄厚,勘探开发基础好,离经济中心较近,是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基础和主战场;(2)西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但远离东部经济中心,要以“西气东输”工程为契机,开拓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场面,使之发展成为继中部区之后的战略接替区;(3)海域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具有临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优势,应摆在优先开发利用的战略地位上,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天然气产量,优化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4)东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但市场条件优越,天然气需求旺盛,要挖潜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天然气气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农业基本资源与环境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入80年代,农业基本资源非农化进程加,水土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的根本制约因素。本文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应用主成份等系统分析方法构建资源与环境分区指标体系,聚类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完成了我国农业基本资源与环境区域划分,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淮阴市湖泊水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今后发展目标,为进一步规划开发提供决策参考。全文根据考察资料,论证了湖泊水产资源的特点与潜力,开发水产条件优越:对照资源总量和利用方式。分析了现状与问题。揭示资源利用亟待深化;立足淮阴和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探讨了开发方向、途径和战略目标,开发效益明显;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性中 《资源科学》2000,22(5):63-68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势和纬度最高的区域,土地资源以山地高原为主;陡坡地多、平地少;高寒层土地多,低热层土地少;垂直分异明显,水平分异突出;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近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陡坡垦殖和轮歇种植日趋严重,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使人口-土地-环境矛盾日趋突出,导致贫困人口较多,部分人口失去生存条件。本区面临生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从人口-土地-环境互养共生角度出发,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因地制宜,调整用地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土地开发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集约经营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开荒节流,实行土地整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土地需求。  相似文献   

16.
赣中红壤丘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赣中红壤丘陵区的畜牧业虽有一定发展 ,但在畜禽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使得区内畜牧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该文在分析千烟洲试区的试验数据与农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以猪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产品比重低及饲养管理粗放是制约该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从土地生产率、市场与政策限制以及启动资金等方面探讨了传统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和评价表明 ,南方草食畜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且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明显高出传统畜牧业。因此 ,该区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应利用天然草地、果园空地和冬闲田建立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逐步形成以肉牛为主 ,山羊和鹅为辅的草食畜种占一定比例的合理畜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然牧地与人工牧地的生产能力及其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占池 《资源科学》2002,24(3):79-85
采用以能量和营养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对我国天然牧地与人工牧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人工牧地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天然牧地 ,但目前的生产量却显著低于天然牧地。从不同自然区域比较看 ,无论天然牧地还是人工牧地 ,生产力均为南方区 >北方区 >青藏区 ;生产量均为北方区 >南方区 >青藏区。目前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是天然牧地利用强度远大于其生产能力 ,总体超载严重 ;人工牧地和复合兼用牧地面积过小 ,提供的饲草总量太低。据此提出了提高我国牧地生产能力的主要对策如下 : ①把牧地有偿承包责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 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进行牧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③多途径开发饲用植物生产能力 ,是解决牧地超载过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温军 《资源科学》1999,21(2):36-43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戴进 《资源科学》1997,19(6):10-18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生产力及人口容量研究是关系到该地区今后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划分陕北为3个农业生态区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简洁而实用的土地分类方案对应产量估算模式,进行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容量分析。指出了陕北人地关系的基本态势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