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近日正式发布《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分析显示,从1980年以来,在处于较为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中,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加,代内流动明显减少;而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要进入较高阶层,其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教育、税收、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人事制度诸多方面的人为设置,抬高了中下层子女向上流动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李丽萍 《师道》2005,(5):13-13
教育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在社会客观存在经济、社会地位分层的情况下,教育能够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改善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而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选拔性考试,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这正是社会从上到下都格外重视高考公平的根本原因,也是尽管全国统一高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仍然不可偏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发展也必然会产生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包括向上流动、水平流动和向下流动几类。西周时期女子可以通过勤劳努力、婚姻、在职务上的突出表现实现向上流动。更多这个时期的女子的婚嫁对象是"门当户对"的男子,这为她们的平级流动提供了平台。另外,西周时期的赏赐活动也成为女子平级流动的重要路径。这个时期,由于犯罪、在战争中被俘虏、赏赐、婚姻和家人参加反叛活动,一些女子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下降。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对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影响个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比较“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概念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教育对个体职业的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声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影响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唯一条件,它受到家庭环境、性别、人格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社会支持的获取是社会个体实现其阶层流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近几年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与媒体实践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阐释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实现路径的特征,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实现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使用对其向上流动状况具有较大影响。首先具有不同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于向上流动实现路径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别,对网络工具支持持满意以及不满意态度倾向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向上流动实现路径上呈现明显差别,对网络情感支持和网络信息支持给予不同满意度的农民工在向上流动实现路径上没有显著差别。此外,婚姻、户口类型、出生年代、文化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趋势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升自我能力仍然是个人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于珍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03-204
向上的社会流动能使社会成员从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高的社会阶层,这意味着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社会稀有资源的获得与拥有。教育或文化资本的取得是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依赖路径。学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吸引农村学生投入教育的最为主要的诱因。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该具有底层的眼光,应该重视农民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通过教育给农村受教育者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条件,实现他们向上流动的理想,这是农村教育政策影响农村学生和农村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在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的效用是不同的。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视角,考察普职双轨路径选择下职业教育对代际职业流动的影响发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能促进个体代际职业向上流动并有效防止代际职业向下流动,对弱势群体的作用尤其明显;囿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内源性教育劣势和外源性结构劣势,与接受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既不能促进个体代际职业向上流动,也不能防止其代际职业向下流动;普职融通教育与普高普本教育对代际职业向上流动的促进作用优于中高职贯通教育。  相似文献   

9.
锐眼·眼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向上教育流动逐渐放缓据OECD网站消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PISA聚焦》分析了过去10年向上教育流动的变化情况。"向上教育流动"指子女获得比父母更高的教育水平。报告得出的重要结论如下:(1)最近几十年,向上教育流动逐渐放缓。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向上教育流动的机会在过去几十年达到顶峰;在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中,这种机会急剧下降。这意味着,目前和未来的几代人中,预计只有不到1/3的人的教育水平会高于他们的父母。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还能促进底层的升迁性社会流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刘贵华 《文教资料》2007,1(16):75-76
近代早期英国大学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得绅士身份与职业身份,实现向上社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对社会流动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阐述了社会流动的含义及其存在合理性判定,对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合理发展高等教育,创造更多向上流动机会提出了了几点建议,希望高等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魏宏岭 《成长》2005,(8):10-12
“差序”,喻类别,序列,是中国社会关系和当下社会结构的写真。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差序格局说”,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概念和范畴,它形容社会关系就像把一块石头投入水面形成的一圈圈的波纹。每个人都处在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与波纹所及产生联系。在这个转型社会中。社会分层出现了“固化”趋势,层间差别及“门槛”增高,出现“差序”特征,人们于人生进阶的途中,向上流动受阻,常常处于“抗争无力”的状态下,于是,发出了“无所谓 的集体叹息。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流动机制正在重构,教育及因教育所获得的技能对现代社会流动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分层也影响着教育机会的公平.而就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它与社会分层互动作用的变迁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特点是既有融合,又有冲突.要缓解并解决现实冲突,必须转移公共政策,大力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弱势阶层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6.
米米七月 《成长》2005,(9):10-12
“差序”,喻类别.序列,是中国社会关系和当下社会结构的写真。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差序格局说”.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概念和范畴.它形容社会关系就像把一块石头投入水面形成的一圈圈的波纹,每个人都处在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与波纹所及产生联系。在这个转型社会中.社会分层出现了“固化”趋势。层间差别殛“门槛”增高,出现“差序”特征.人们于人生进阶的途中。向上流动受阻.常常处于“抗争无力”的状态下,于是.发出了“无所谓”的集体叹息。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社会阶层间可以实现垂直流动。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合理流动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实现阶层间的向上流动,这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寒门弟子的现实诉求。然而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尤其是社会低阶层民众中再次兴起,本文通过对此观点的剖析,解读教育在社会分层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而探讨当今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英杰 《职教论坛》2007,26(23):4-6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而社会结构的合理有赖于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良好的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合理社会流动,优化社会结构,从而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蕴含着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人类意义的关怀。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就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我们讲教育的公平,其目的就在于“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得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反映着教育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帮助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所以,教育公平应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以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20.
桥梁与屏障:当今中国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教育在个人社会地位获得和社会流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社会结构的定型化使得教育成为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的途径,教育是一座联通上下阶层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随着断裂社会的形成,日趋明显的精英复制现象与文化再生产结合在一起,导致教育日益成为阻碍社会流动的"屏障".功能论与冲突论分别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诠释,只有将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同时作为"桥梁"与"屏障"的教育功能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