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实践,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工作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基础打桩和基坑井点降水情况下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十分复杂,对其沉降观测必须根据实际施工进度适时调整观测周期,准确分析建筑物的垂直位移变化情况。本文结合扬州市神舟商务广场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工程实例,对基础打桩和基坑井点降水情况下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沉降观测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沉降观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进行沉降观测应从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观测周期、观测精度等方面加以控制。通过对沉降曲线图进行分析,确认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高层建筑产生沉降原因、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和施测程序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具体程序和步骤,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促进现代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进步,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层建筑的变形观测基准网点及观测点布设,变形观测方法的介绍,叙述了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高层建筑及地质敏感地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区建筑物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即沉降观测工作,是对建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快速、准确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文结合沉降观测工作的实际经验及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对沉降观测数字化作业的探讨和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测绘产品的质量和测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某一工程载荷试验和施工后的沉降观察证明,采用小断面静压预制桩作为高层或小高层建筑复合地基的加固体,对施工条件受周边建筑物限制的岩溶地区进行处理,具有对周边影响小、工效高、桩身质量可靠和承载力有保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应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定期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用回归分析理论对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监测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高层建筑沉降规律正常、稳定性良好,从而为类似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神经网络用于基坑变形预测存在结构难确定、训练易陷入局部最优及易过学习等问题,以已有的周边地表沉降为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应用网格搜索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进行连续滚动的多步预测。实例结果表明,LS-SVM用于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预测效果较好,具有所需数据少、推广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狭长深基坑的开挖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三维模型,重点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的发展规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狭长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值对基坑开挖深度敏感,且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地表最大沉降值出现在离墙后约8 m的位置,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为0.5He~1.5He;增大地连墙厚度和嵌入深度、减小内支撑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使地表沉降值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矩阵传递法分析了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被动控制高层建筑风振反应,导出了结构顶层位移、加速度和基底剪力频域内统计特征公式。最后通过实例的结果说明,经过控制后能显著地降低风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运用MTMDs系统对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多模态控制研究.首先描述了MTMDs系统的构造及其主要参数,建立了高层建筑-MTMDs系统耦联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简谐地面运动激励下的多模态控制进行了参数优化,最后应用MTMDs系统对受1940年El-Centro(NS方向)地震波激励的某11层框架建筑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显示多模态控制下该框架建筑的顶层位移幅值比单模态控制时降低了20%左右;从而得出结论:MTMDs系统是高层建筑地震反应控制的一种有效、可靠并实用的被动控制措施,且多模态控制比单模态控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因而展示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消防应急照明系统在电源、转换时间、照度、供电方式等方面入手,针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一套合理的消防应急照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西三环车站基坑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该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方案的设计,并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桩体的水平位移、坑周地表竖向沉降以及钢支撑的轴力实施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钢支撑能有效的减小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距离基坑越近,坑周地表沉降量也越大。总体来说,运用钢支撑联合钻孔灌注桩的围护形式稳定性良好,该围护结构的设计满足该工程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灰色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中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利用时间差法和Newton插值法将非等间距的原始数据序列转换为等间距数据序列,然后采用GM(1,1)模型和两种加权法对等间距数据进行建模的预测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精度分析,实例证明利用Newton插值法构造等间距数据,采用基于时间加权的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采用该模型对建筑物沉降趋势进行预测,为施工决策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