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1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是广播电视改革的一大成果。但是,作为广播电视改革的突破口的新闻改革,在主持人的理论和实践上没有得到应有的突破,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中国出现还是“姗姗来迟”,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也是“步履艰难”。这与飞速发展的中国电视新闻事业很不相适应。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呼唤着节目主持人,新闻节目的发展呼唤着电视新闻界不拘一格降人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走入电视新闻节目,是近几年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主持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视新闻的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丰富了电视新闻表现手法,深化了电视新闻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电视媒介传播水平的提高。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义和分类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是滞后于实践的。无论是早期的直播新闻,还是稍晚的录播节目,演播室内的节目串联者都是典型的播音员,他们主要播报既定的串联词或文字新闻,不允许修改加工,也不应有过多的表情动作,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传递者。从目前实践看,主持人和传统的播音员有一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新闻爱好者》2007,(10):74-74
自从节目主持人这一专业出现,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现在再谈播音与主持似乎太落伍了,但早在1994年,白谦诚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节目主持人:历史的昭示现状的扫描未来的走向》中就提到了“主持人的出现,是广播电视界增添的一个独特的工种,原有的专业职称序列已无法公正和准确地评定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已就此提出提案,实践呼唤着主持人职称序列早日出台……”而至今主持人职称评定时还是走播音员序列,并要求参评时选用15分钟的播音材料。在主持人节目发展了20多年的今天,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并且还在不断地变着花样,主持人的特点越来越凸显出来,如果到现在还不能给主持人一个说法,这不仅对主持人太不公平,更会对中国广播电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庞亮 《声屏世界》2003,(8):10-11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是指导电视新闻传播改革与发展的思想观念,是电视新闻传播不断焕发生机、推陈出新的源动力。传播理念与节目实践互相影响、互相推动,而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传播理念往往决定节目实践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与整个中国新闻媒介的改革同步。中国新闻媒介改革“缺乏完整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规划。改革并不是自上而下发动的,而是在党的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不变的大前提下,新闻媒介在现存体制空间内主动探求与市场经济对接的经营方式。”是“在维持新闻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新闻媒介的变革。”①因此,…  相似文献   

6.
杨芳  谈戈 《新闻知识》2006,(7):63-65
在新闻类节目快速发展演化的电视行业,电视主持人已经成为一支人数急剧膨胀的特殊队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逐步转型,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信息需求更为多元,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更加挑剔。与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速发展相对应,作为电视节目终端环节的优秀电视新闻访谈类主持人,却日益成为电视新闻主持界的稀缺性资源。某门户网站做过关于“花瓶职业”的网络评选,电视主持人以极高的得票位居第二(这里所说的“花瓶职业”是指对外在条件要求较高的职业)。在“美女和性感”被冠之以“…  相似文献   

7.
办好电视专栏节目的手段之一是设节目主持人。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的电视已由播音员串联节目到播音员参与节目,进而主持人负责节目,初步定上了一条电视主持人节目的新路子。本文试就这一演变轨迹及其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主持人节目的发展趋势电视的普及,推动了电视专栏节目的发展。迄今专栏节目与新闻和文艺(包括电视剧等),形成了电视节目三足鼎立之势。有位电视台的老新闻工作者,把电视新闻节目比作“头”,把文艺节目比作“尾”,而把电视专栏节目比作“身”。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妥当,但它的确说明了电视专栏节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主持人是架起电视传播媒体与观众之间“人物化”的桥梁,是一个电视台的形象,是“喉舌”中的“喉舌”。在风起云涌的新闻改革浪潮中,电视新闻的主持人也同样被推上了浪尖。人们不再满足于“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广播式的播报,不再满足于背诵着记者写好的新闻稿到现场振振有词“话筒支架式”的主持人所作的现场报道。人们呼唤着有更多的充满激情、短平快海霞式的主持人正在《现在播报》;呼唤着有更多的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播》2003,(2):55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的社会关怀——略说《南京零距离》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打造中国电视新闻新模式--关于《南京零距离》的谈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反思传统 回归本质——《南京零距离》成功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子 《现代传播》2003,(2):57-60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零距离”的电视新闻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一个栏目盘活整个频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炀 《现代传播》2003,(2):64-65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口播新闻,即“没有现场声像,仅由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出图像播读文字稿的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基本也是很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意在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一新闻形式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名称最早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提出的。唐·休伊特是美国电视新闻界贡献颇大的人物。他在六十年代初发明的“并行剪接法”一直是今天美国电视新闻节目沿用的形式。所谓“并行剪接法”就是先由主持人出现报告一次节目内容提要,然后出现在电视新闻画面上,同时配有解说,中间时而穿插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人物采访,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新闻学界关于拒绝或鼓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争鸣经久不息。专家学者、业内中人纷纷从学和术两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仁智互见以至相关工作人员和实践工作摇摆于各色理论之下,甚至在读了某些有关“主持人”的论述后“感到无所适从乃至产生一种虚无的痛苦。①”笔者支持暨南大学黄匡宇先生的观点,并愿提供一孔之见:摈弃所谓“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提法,将我们所讨论的对象定位为电视新闻,正名为新闻主播,才是真正的名至实归而符合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从词义生成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种误读。根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通过电视向受众者传播真实的新闻事件、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披露社会的丑陋现象、传播社会正能量。所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高与低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和受众对国家形象的认识。本文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有关知识进行简单的阐述,让读者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分析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并提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等。  相似文献   

19.
本期“专论”栏发表了六篇文稿。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宣传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左漠野的《新时期在呼唤名节目主持人》,论述了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素质、节目主持人是否可以表演、新闻节目也应培养节目主持人、在体制上节目主持人及其助手应成为基层的宣传工作实体。文章观点比较新颖和系统,推荐大家一读,欢迎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崛起与发展是电视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来看,伴随着电视媒介实力的发展与壮大,必然要有一种区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符合电视媒介特性的言论节目形态应运而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