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异的政策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异逐步扩大.建国后国家制定的诸多城市偏向型的发展政策是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异的根源性原因.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异的根本出路是政府重视农村社会的发展,根据城乡发展的现实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研究》2017,(5):19-25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政策,其关键在于统筹推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本文揭示了我国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在数量配置、结构配置、质量配置方面的现实差距,深刻分析了导致这种差距的现实影响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推进西部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的一系列对策思考与建议,以期对我国推进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由于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尤为突出,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高度,要求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地方负责,分经管理”的办学体制。由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乡义务教育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凸现教育公平问题,进而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本研究在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根源展开多角度分析,并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提出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总理批示精神,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全省教育系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的一件大事。教师节前夕,我省召开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总结、交流了我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并就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部署。  相似文献   

8.
从均衡发展的视角看城乡义务教育,它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分类发展,不是同步发展而是差异发展,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协调发展。武汉市洪山区在"人人享受教育"最高价值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以"课题带动、人大推动、政府主动、部门联动、城乡互动"为内容的"五动"保障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如何构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而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中作过很多积极的努力,但是在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非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大程度地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是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山西省古交市、侯马市、隰县和浮山县4县(市)12个乡镇36所学校的实地调研表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制度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过度分权造成的教育财力资源城乡分布失衡;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造成的城乡学校发展差异和由其进一步引发的马太效应;城镇化步伐加快所带来的城乡学校办学规模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1.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分析梳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提高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认识,借助创新机制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补偿和发展学校品质的策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深入发展,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加快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广东省在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诸多经验和典型案例,如千校扶千校、教育资源下乡行动、校际协作联盟活动、同步课堂、视像中国等。本文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广东省在实施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可供推广的成果和经验,从而对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起到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基础中的基础,而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发展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城市、县镇、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落后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加强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以及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水平的措施,可以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发展问题,进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城乡义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显性差异突出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和发展机会、家庭教育花费、班额大小与家校距离以及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情况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的完整性、受教育费用等方面城乡义务教育之间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差距。要有效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不在于消除城乡差异,而应在接受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各有特色地发展。对此,要树立科学的城乡教育价值观念,制定更合理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政策,同时要由点到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的差距主要是教育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核心,教育的贫困是社会的贫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维护和创建教育均衡的实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等差距,至今为止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还未能得到彻底落实,这种不公平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本文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寻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南教育》2013,(4):4-6,29
<正>一、切实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省自2002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以来,切实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一系列教育重大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水平的巩固提高,为提高全省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省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乡义务教育的研究,许多学者都把视角放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上,而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研究,又集中在不均衡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上。这些研究大多从宏观着手,没有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找到具体的实施路径。从微观角度来说,作为义务教育内容之一的励志教育对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对励志教育的研究来看,众多学者都从励志教育理论、励志教育内容、励志教育方法、励志教育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励志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忽略了城乡中小学生不同地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认为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相似文献   

20.
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解决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现实策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从实施理念、政策保障、实施管理、评估与反馈方面着力探讨解决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问题,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路径,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