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1,(34):131-132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很广泛,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翻译成汉语时大多数的被动句可以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转换成主动句,若保留其被动语态,则除了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含有被动概念的词语或句式替代。本文就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表达法进行归纳,以便翻译初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3.
被动语态被广泛地运用在英语商务信函和英语合同中,比起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使语气显得更加委婉、含蓄以及客观许多。在汉语中,被动语态一般使用的比较少。所以一般在翻译英语的商务信函与合同的过程中,主动语态通常都被翻译为被动语态,再进行适当的语言修饰,从而保证翻译之后的文章流畅通顺。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都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但汉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范围远不如英语宽广。在不少情况下,同一意思、同一句话,英语里习惯用被动语态表达的,汉语里却往往用主动语态:“Heislovedbyallofus”之类的句子在英语中常见,但在汉语中,如果说“他被我们大家热爱着”就很不自然,得换个说法“我们大家热爱他”。英汉语言这种使用上的差异,常使英语被动式句子结构汉译时在句式上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可保留原文句子结构,有时则需改变结构,这可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处理。现试举如下六种译法。一、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  相似文献   

5.
讲一讲谓语动词要考虑时态,这在上一期已经讲了。本期着重讲语态问题。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汉语主动语态用得多,被动语态就不像英语用得那么多。下面主要探讨英语被动语态的用法。被动语态的关键助动词是be和get。如: 1)Silk was also traded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Indian Ocean.  相似文献   

6.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汉语中则以主动语态为主.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必然在语言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译者在将英语译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种语言的特征,忠实、通顺地进行翻译.本文认为,绝大部分英语被动句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而有的则可以保持被动形式.本文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亚鸿  韩丽 《考试周刊》2010,(30):103-103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词法结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往往是很不同的。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使用。汉语中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相对而言要狭窄得多,也不像英语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一的构成形式。因此,在翻译英语的被动语态时应尽量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必要时亦可译成各种形式的被动句,有时也可译成无主句。本文正是以英语中被动语态翻译为例来讨论翻译技巧对于此类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使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翻译中应注意语态的翻译。本篇主要根据汉语特点,谈论将英语被动态译成汉语的一些规律及方法,以助于实践中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动语态结构,但在被动语态的应用上却不尽相同。在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用得十分广泛,且往往带有明显的被动标记,而在汉语中则不然。因此,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很少译成被动句。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要译成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其他结构。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多,科技文章尤其如此。以电大英语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Oxidation为例,全文除联系动词to be,to seem以外,动词的谓语形式及非谓语形式共出现五十二次,其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有二十二次,占42%强。我们在这里提供翻译英语被动句的几种可能性,并尽量利用各类被动句在语言上的特征,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英语被动句中,有的带有介词by,引出动作执行者,有的不带这样的介词by短语。我们先讨论前一类被动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大特点。与英语对比,汉语中虽也使用被动语态句,但远不如英语那样广泛。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英语中用被动语态句所表达的概念,汉语却用主动句表示。因此,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句时,决不能总是恪守原句的语态,而必须摆脱这种局限性。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技巧,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能译成被动态句的就译成被动态句,需译主动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6,(25):243-24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由于西方英美语言文化的主要内涵就反映在被动语态中,因此掌握好英语的被动语态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汉语善用主动语态,把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态特点,对学好这两种语言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有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被动语态。人们习惯于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各自的古代思想文化特征,这使得汉语更倾向于用主动语态来表达句子及其感情,而英语在人们想表达其思想时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因此,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为基础,对其英译本及其对应的被动英语翻译和主动英语翻译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汉语主动语态和英语被动句在特点和使用上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被动句在英语中比在汉语中用得频繁,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不动脑筋地一概翻成汉语的被动句,而要视不同的情况予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显得顺畅通达。本文将对被动句的种种翻译方法作一概述,希望能给翻译学习者们以一定的帮助。被动句的翻译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两类,即翻成汉语的主动句和汉语的被动句。在这一讲里我们先介绍一下翻成主动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英的对比研究也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但是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更为常见,如何把英语的被动语态更为灵活和自然地译成对应的汉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呼啸山庄》的两个译本(杨苡和方平),讨论英语被动结构的翻译方法,在考虑到中西方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试论英语被动态与汉语被动句之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有语态语法范畴,故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en,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也就无所谓被动态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8.
中英思维习惯的不同,造成了英语多被动语态,而汉语多为主动句,语态范畴模糊,这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作者从思维习惯和语言结构入手,探究转态的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动意义却用主动语态的动词形式来表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被动意义的这种特殊表达法。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较广。在英译汉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被动语态的译法需要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一些可以保持被动句,但也有一些可以翻译成汉语主动句。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一些译例,探讨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