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文章以积极行为支持理念为指导,通过功能分析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主要功能特点是正强化、负强化及感觉调整或感觉刺激,并基于此对其干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先行控制,建立预防机制;行为控制,转变不良行为;综合训练,提高沟通技能等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伤行为是指所有针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伤害的行为.在特殊教育领域,自伤行为多出现于自闭症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中.研究采用A-B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为导向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被试自伤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包括前事控制、后果控制、行为训练等干预策略,自伤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积极行为支持理念为指导,干预人员要对自闭症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功能评估。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的主要功能特点是正强化、负强化及感觉调整或感觉刺激。文章基于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的功能评估,梳理与总结了如下干预策略: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社会消退,阻断强化来源;区分强化,培养合适替代行为;常规塑造,建立有效沟通技能。  相似文献   

4.
自伤性行为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问题行为,它会给个体带来直接的身体伤害。在自闭症儿童中,有自伤性行为的个体不在少数。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填写行为动机量表,详细分析了自伤性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并依据注意力转移策略设计了替代行为,减少其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干预及替代行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提供了一种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洋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103-107
自闭症儿童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伤性行为。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运用注意转移策略,对一例有自伤行为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主要采用单一被试法之倒返实验设计,将干预前后的自伤行为的发生次数做比对。干预结果表明:注意转移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个案不同动机的自伤行为,希望可以给自闭症儿童的养护和教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秀珠 《江苏教育》2022,(56):39-40
通过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学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策略,预防其他学生出现模仿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8.
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指特殊儿童身上经常出现的妨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如刻板行为、自伤行为、攻击性行为等。美国特殊教育界对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干预模式经历过较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普遍采用消除式的干预模式。8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功能性的干预模式对特殊儿童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65名中职生的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了解感觉寻求、冲动性在家庭因素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比例为38.8%,有逐渐上升趋势;(2)家庭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自伤行为,父母管理显著负向预测自伤行为;(3)感觉寻求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冲动性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科学认识自伤行为成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优化管理子女的方式,为子女树立积极行为榜样,培养其感觉寻求、自我控制品质积极发展,有效预防和疏导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使用跨行为撤回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培智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一名智障儿童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研究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被试课堂问题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导向的干预.视觉分析、简化时间序列的C统计与社会效度分析结果表明,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的前事控制、后果控制等干预策略在改善智障儿童课堂问题行为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