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的媒体是国家资源,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结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媒体的功能是传播而不是"审判"。然而,随着传媒竞争愈演愈烈,不少媒体为了收视率,日渐忽视对新闻事实的追求,"媒体审判"现象应运而生。什么是媒体审判"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笔者认为,通俗意义上的"媒体审判"是指:媒体凭借自身强大的传  相似文献   

2.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以往学者评判是否形成"媒体审判"主要从效果来分析,而本文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以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运用是否有正当性作为判断"媒体审判"的标准.舆论监督权利一旦异化为进攻性权力则可能形成"媒体审判",这一全新的视角可望为评判"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1):18-27
"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国策之下最基本的法律原则之一,但是"江歌日本遇害案"(下称"江歌案")中所表现出来跨国"舆论审判",充分暴露了国内新老媒体和网民自媒体法律意识的欠缺。本文以"江歌案"中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表现为出发点,梳理司法案件报道应该遵循的基本专业需求,探讨这场涌出国门的"舆论审判"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以及不佳的域外反应。本文认为,"江歌案"警醒业界及学界:当下公民(包括媒体)信息素养和法律常识亟待普及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媒体越位对司法案件定性、定罪的报道影响了司法独立,"媒介审判"现象屡见不鲜。据此,本文根据当下热门的媒介审判事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新闻报道的视角提出如何规避媒介审判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9.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2013年第22期刊登陈力丹教授《不能再搞媒介审判》一文,从体制上、观念上对中国式的"媒介审判"作了阐述,并提出当下"媒介审判""回光返照"问题。这篇论述表明,"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术语虽然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在中国自有其特殊的土壤,不能以西方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媒体制度与中国不同而否认中国存在媒介干扰甚至绑架司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媒介审判"的含义及特点 "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迅猛,严重影响着司法案件的审理。本文认为媒介审判是媒体社会责任的异化,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指出不论政府、媒介还是受众都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责任,防止责任异化。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传媒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同目标,但媒体监督"度"的掌握极其重要,媒体监督过"度"便会演变成媒介审判,而媒介审判会对司法的正常运行和司法公正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需要把握好媒体监督的"度",使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两者平衡发展,进而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媒体审判"对建立法治社会是不利的.媒体审判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是深层次的宏观的社会转型原因,二是中层次的法制的不健全,三是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和媒体自身原因,如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透明,导致媒体做出误判等.从这三方面看,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加剧了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张力,对社会共识造成产生冲击;干扰司法审判公正,并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对于法治社会的冲击,带有偏见的舆论压力,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工作人员兰成长在山西浑源县一手续不全的煤矿被伤害致死案,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在同情兰成长、谴责黑心矿主的同时,须谨防一种不良的"媒介审判"倾向,笔者做出这种提醒,是因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媒介审判"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近些年来,我国媒介与司法的关系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无论从最近的"杭州飙车案"还是车娅婷案件,"媒介审判"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法制节目以其报道案件为主要内容而具有特殊性,有时会形成一种所谓的"媒体审判"现象,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既误导了公众,也对法官的审判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黄静案为切入口,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被部分学者和媒体所热论的"媒体审判"在法律和事实层面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执意坚持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审判的公正,会给本来"呼吸空间"就严重不足的媒体报道带来"寒蝉效应",不利于媒体正常监督功能的发挥,既损害媒体报道自由,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司法公正.因此,应当在重新厘清传媒与司法关系基础上,给媒体以更大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19.
庞海峡 《新闻知识》2012,(10):99-100
面对"媒体审判",司法应有更多反思。单方指责媒体对"媒体审判"的责任,或过分夸大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力,并试图通过控制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的方式去解决"媒体审判"问题,无异于头痛医脚,隔靴搔痒。司法把"更高的法官素质、更多的司法公开、更强的判决理由、更好的沟通互动"作为努力的方向与应对的突破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2005,(12):21-25
在媒体大战中显文汇特色--关于"神六"飞天报道 李翔(经济部副主任): 海外媒体评论说,"神六"飞天是中国历次航天活动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对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高手竞技.回过头来看这次媒体大战,的确是高手如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