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当时背景 1964—1974年,我担任国际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是新博物馆运动的见证人和参与。在这一时期内,还没有人谈新博物馆学,生态博物馆也仅仅是法国现象。虽然进行的很缓慢,但也是博物馆世界的一起引人注目的“革命”。根源于当时的几个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收藏自然、社会和化藏品,并保管、记录、研究和展出它们。对于个体物来说,这意味着物和它们的原始环境分离,或说切断了“关联”。在此称为“失去关联”。当这一现象发生以后,大多数原始物的意义解释时发生了问题,至少在观众参观时是这样。这种丢失了意义的物,不能被正确解释,或有可能被曲解。这种现象需要弥补措施,生态博物馆不仅仅是关于物的,而也是关于人的。博物馆专家在此方面已经发明了很多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态博物馆通过时间和空间交流,在交流方法上,专业博物馆学面对特定挑战。所有生态博物馆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交流方法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博物馆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界和博物馆界对生态博物馆的讨论日渐深入,这种新的博物馆理念和类型也被逐渐运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遗产类型中。随着国际社会对农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日益重视,作为亚洲第一个引进生态博物馆,同时又是世界农业遗产大国的中国,对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倍加关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生态博物馆无一例外是以传统农业社区为基础的。本文从生态博物馆与农业遗产保护事业的共同关注、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价值,以及农业社区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规划与运行三个方面,对二者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作为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博物馆新形式,更是不同于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23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首次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专题研讨会在福州召开。这次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地生态(祉区)博物馆代表和拟建生态(社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名村(镇)、街区所在地政府代表,以及有关专家100余人参加,结合国内外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科学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本文是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会上总结讲话的主要内容。本专题其他几篇文章也主要是与会专家的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7.
生态博物馆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生态博物馆”已经被应用于保护和诠释某特定范围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项目的广泛范围。生态博物馆理论家已经指出生态博物馆的几个特点,包括原地保护、分区诠释和扎根于社区居民。然而,现在有一种泛用此术语的趋势——有的完全是一种行销方式——由于缺乏生态博物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印度生态博物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有丰富的人类化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遗产,为了确保可持续性和发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化和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探讨社区、遗产和发展的关系。一些博物馆学家选择了一些适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社区进行了研究。1999年1月,在毕德卡(Bedekar)教授的领导下,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建成了考莱社区博物馆(Korlai Community Museum)。此生态博物馆得到国内外公认,也是至今印度仅有的一个生态博物馆。今天,有一些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在策划和创建之中,特别是在印度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开始时,1905年中国引进西方博物馆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西方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199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化形态,它总是为社会的进步所需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简要历史二十世纪60年代末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在法国出现;生态博物馆这个词来自法语écomusée,是生态和博物馆的结合。生态学或者经济学的词根“e c o”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oikos”,意思是“民家”。仔细考虑生态博物馆这个概念,它的展示方式遵循生活历史运动而来。在瑞典史堪森(Skansen)户外博物馆出现之后,这个运动就在“民家博物馆”的理念基础上并由此表现人们在岁月流逝中的生活和在广泛意义上的再生产。日本第一个户外民俗博物馆是日本民家聚落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在这一时期,户外博物馆开始出现在各个地…  相似文献   

11.
金艳 《中国博物馆》2006,1(4):86-91
近代国家观念和公共意识的形成在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博物馆是近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促进了近代社会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改变。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领域.博物馆对促进国家观念和公共意识这些重要观念的形成起了其它机构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广播电视的发展和各项改革,应当是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为了总结广电业发展改革的经验,反思尚存的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与广电业改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历时半年,日前已经结束。本刊编辑部从大量征文里选刊了一些文章,分两期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档案定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档案的定义,目前有多种说法,本文对其作了辨析,并提出有关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概念联想和概念聚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玲  马军  刘怀辉 《情报学报》2002,21(2):167-172
本文针对信息检索中自动标引和用户的检索提问问题 ,介绍了一种概念空间技术以及采用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概念联想与概念聚类的算法 ,并对其中部分算法进行了模拟和实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 ,并通过数据说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灰色文献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讨论了灰色文献的内涵、类型及其重要情报价值,分析了灰色文献的特点,阐述了开发利用灰色文献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1-117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  相似文献   

19.
张宗友 《图书馆》2008,(2):40-42
本文分析了学科目录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可考的最早的学科目录为郑玄的《三礼目录》,并探讨了如何对学科目录进行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新概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图书馆新概念的认识现状,从信息技术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运用阐述图书馆新概念,论述信息技术是图书馆新概念产生的关键因素,通过与传统图书馆概念的比较,揭示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新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