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叙事独特,其创新性的叙事时空尤为值得深入研究,对其叙事时空核心要素意象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特点及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对诗歌内涵和叙事特点的理解。研究发现,各类意象的使用增加了叙事时空的多变性、多样性,并有助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颠覆了叙事在时空上的线性模式,从独到的角度呈现人物心理和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影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太奇手法,在杜甫诗歌中多有凸现,在他的代表作“三吏”、“三别”中的许多诗句都可看作声、画俱佳的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诗歌长时间被看做时间的艺术,近年来叙事理论研究开始转向于空间研究,对时空体的研究随之不断深入。本文简要回顾了诗歌时空研究发展的历程,探讨了以意象为核心的诗歌时空体研究的可能性,并提出该角度研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诗歌时空体建构中的时空蒙太奇、诗歌时空体建构中意象的时间形态与空间分布、诗歌时空体建构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影《建军大业》的剪辑非常灵活,导演在构建多线条"立体剪辑"基础上,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联想蒙太奇结合的剪辑方法,将这部主旋律电影处理为观众喜欢的战争片。运用立体剪辑深化电影主题,借助宣传片式剪辑丰富画面内容,运用静帧画面突出历史瞬间的重要性,借助慢动作彰显人物的内心情感,运用叠化过渡创造历史瞬间的氛围,以音乐与画面的巧妙融合来推动剧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海子作为中国一位现当代诗人,其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对海子诗歌中的主观意象元素的运用和判断以及在诗歌中的创作地位和作用的深入分析和重要阐析,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入地体会和欣赏其诗篇.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传统剪辑技巧的运用中,要注意电视蒙太奇的剪接规律、景别跳动和跳轴等现象。另外,电视特技应为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7.
语篇分为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诗歌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书面语篇中的一种,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现代诗歌尤其明显。而正是这种独特性使读者阅读英语诗歌时倍感艰难。造成这一独特性的原因之一便是诗人们乐于运用各种奇特的衔接手法。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诗歌中的衔接手法,探讨英语诗歌的衔接特点,提出阅读英语诗歌的几点建议,试帮助读者减轻英语诗歌阅读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中多次运用自称,是李白、杜甫诗中独有的现象,而尤以杜诗中这种运用最为突出。杜甫诗歌中的自称丰富而繁多,诗人面对不同的对象所选择的自称也各具特色,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诗人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艺术,这也是杜诗千百年来总能感动人心的众多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文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把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诗歌纳入到课堂教育范围内 ,一般放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对英文诗歌的了解和熟悉有利于学生们打破思维定式 ,拓宽思路 ,更灵活地掌握与运用英语 ,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增强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诗性隐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外衣,没有诗性隐喻,诗歌就会失去它独有的韵味和美感,更失去了作者所寄予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所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非常重要.通过对隐喻和诗性隐喻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中英文诗歌中隐喻和诗歌翻译的分析,旨在挖掘诗歌深层的隐喻概念和思想,并从跨文化和认知能力的角度去研究隐喻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编辑系统与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不同,它可以集画面剪接、特技制作和字幕制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传统设备在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中无法顺利实现的多种功能,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帮助下可以顺利实现。因此,非线性编揖系统在演播室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3.
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方法,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思维方法。然而,在艺术表现多元化的今天,小说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这种"陌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说显现出了新的生命力,拓宽了小说审美表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翻译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诗歌译作,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用,精思巧构。阐述了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归纳了意象难译的三点原因:文化的差异,诗歌的模糊性,诗歌翻译中的“意”与“形”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意象处理的基本原则:非比喻性意象应该保留,比喻性意象应该变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郑板桥诗歌的理析,依时间顺序将郑板桥的诗歌创作划分为出仕之前以爱情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出仕之中以“为天下劳人”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及晚年以田园山水诗、题画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并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分析,抽象出郑板桥诗歌气真、情真、意真、趣真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姚孝锡是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其传世的诗歌虽仅有30余首,但都属于明性见情之作。他的诗作具有多元化的情感意蕴:一是萦绕心头的故国之思,二是似水流年的孤独情怀,三是优游人生的冲淡心境。这些数量不多却包孕诸多情感的诗歌,不仅极大地改变了金初借才异代时期滞金文人诗中多抒发内心激愤不平之气的单一风貌,同时也为金中期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农诗歌的内容非常丰富,按题材可分为酬唱赠答、山水写景、咏物题画等若干类,再现了金农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在内容上以追求独立人格为最大特色。在诗歌的体式上,金农作了不少努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三体诗"。金农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常用"孤"、"独"、"苦"、"寒"、"冷"等冷色调的形容词;常出现"竹"、"梅"、"松"、"马"、"鹤"等表示志趣高洁的意象;大量运用典故,特别喜欢使用人物典故。  相似文献   

18.
徐成森不仅仅把散文诗当成庸常生活的填充物,在生命延展的意义中,他要让散文诗承受更凝重也更朴素的精神内涵.徐成淼散文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性元素与涅(槃)式洗礼同在.那是一种内视与外视的紧密结合,经由那些色彩浓烈与情感强烈、形象刻画与精心驾驭的篇章,让我们看到诗人的经历书写和经验传达所体现的精神意向.徐成淼散文诗经常出现两个关键词:复活、燃烧,它们是解读徐成森散文诗的一串钥匙.不管是复活或燃烧,我们均能从不同层面领会到徐成森散文诗呈现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陶诗"平淡"说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渊明的田园诗向来被认为风格平淡,但其中存在田园与官场对立的普遍现象,使忿然不平与田园风光同容一个载体。田园中的贫穷饥冻,应当属于田园诗的重要内容,这类诗尤非"平淡"所能概括。由田园开凿出的议论,属于农夫的衣食问题,也存在内容和形式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